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繪畫

何水法新年新作洛神春賦4月盛放洛陽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1-02-16 16:25:12 | 文章來源: 浙江線上-錢江晚報

何水法和他的新作《洛神春賦》
 

4月,著名國畫家何水法將在河南洛陽舉辦他的個人畫展。有“何牡丹”之譽的他,為此展專門畫了一張大畫。畫中,66朵牡丹盛開于長7.8米,高2米的紙上,氣宇不凡。

這幾天,大畫正在精心裝裱,不久它將出發北上,與其他的七八十幅作品一起,在牡丹之鄉展現這位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的浙江國畫家的獨到與神暢。

大畫創作於今年立春後。還是春節期間,何水法舉家搬至某賓館。賓館的會議室高大開闊——這就是畫家要的,因為他要創作的畫大,一般地方還真擺不開。

何水法是蠻注重形式感的一個人,這一點可以從他喜愛穿喜慶的紅衣上看出來。無論是參加省兩會、下鄉送對聯、過年閉門創作,人前人後,他都一襲紅衣,很矚目地立於人群中或畫案前。

這是一種風格。畫家的風格屬於喜歡燦爛開放的那一種。他燦爛説話,燦爛處事。畫亦如此。燦若牡丹,是何水法畫意中的一襲紅衣。因為今年4月的個人畫展,畫家的年就過得躍動起來。

這幅為畫展量身訂制的畫,將立於展廳正面的寬闊之處,以點睛之勢亮出畫家的精彩。

為此,賓館的大會議室大過年的也沒有閒著,裏面的長桌子被一條條拼起來,連成一張巨大畫案。畫紙自然也要細緻地拼好。筆、墨整裝。大年初二,開始準備,家人和賓館工作人員忙活了一天,而畫家的微網志(http://t.sina.com.cn)開始陸續“直播”。大年初三,畫家先醞釀著試了幾張小品。然後從畫紙的中間開始落筆,水墨牡丹徐徐開放……愛喝酒愛熱鬧的畫家把自己獨自關在會議室中,將心中濃墨淡彩的最美牡丹根植于紙上。窗外,這個暖春濃郁的春意,從半開的窗欞間擠進來。

今年66歲的畫家早期攻工筆,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初期開始專事寫意。他畫風的轉變,意味著一種思考和尋找。畫家從傳統的筆意間學習精微之妙,又從欣欣向榮的生活中尋找藝術的朝氣。説來,畫由心生,在何水法的作品裏是有解釋的。

大年初五,畫家的巨幅牡丹初具規模。陪伴他的家人告訴記者,前一天晚上10點多,畫家感覺大好,疾筆若風,墨彩如舞,連續奮戰至淩晨。過後,畫家自己用杭州話這麼對記者説:“吃力的,吃力的。”他説,畫至興處,忽聞遠處爆竹震天,於民間,正是迎財神的吉時;于畫家,則是歡慶畫作初成的喜樂。

這一幅巨作,命名《洛神春賦》。

立於畫前,近觀,可見墨色層疊,或朱或粉,或濃或淡,66朵牡丹花開富貴。畫家笑言,66朵,蘊藏巧意,其一取六順之吉,其二66歲正是畫家的年紀。遠望,畫中春意曲折,疏密講究。畫家自己很滿意,畫得酣暢了,“比以前又有進步。”

人們稱何水法為“何牡丹”,意指其牡丹畫成就斐然。與他熟悉的人知道,這斐然非一蹴而就,在有意無意間,畫家的刻苦與勤奮總是被他的曠達外表所遮蓋。事實上,自上個世紀70年代至今,畫家年年都赴洛陽、菏澤等地寫生,從未停歇。

站在《洛神春賦》前的紅衣畫家何水法,面色紅潤,喜上眉梢,眼神裏是藏不住的率真。他説,幾天來,直到這會兒,才稍稍輕鬆了。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