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繪畫

深圳大芬油畫夢工廠:佔領世界60%油畫市場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0-09-10 09:35:18 | 文章來源: 羊城晚報

世人皆知大洋彼岸的好萊塢是電影人的“夢工廠”,殊不知在大洋這頭的中國深圳,也有一個油畫家們的“夢工廠”———布吉大芬油畫村:800多家畫廊、5000多名畫師,年出口油畫數百萬張,創匯數億元。而這一切的成績,離不開一個拓荒者———把油畫出口加工模式引入大芬村的香港畫商黃江。

“摸著石頭過河”

21年後,回想自己當初選定在大芬村“安營紮寨”從事油畫生意,黃江告訴本報記者,當時完全是“摸著石頭過河,心裏完全沒有底”。他也完全沒有想過在這個地方一待就是21年,而且在可預見的未來,他還將繼續待下去。

在選定大芬村之前,40歲的黃江已轉戰過江門、福建莆陽、廣州以及深圳羅湖區等地。1989年,他帶著自己20多名愛徒,來到雜草叢生、房屋破舊的布吉大芬村,仿製世界名畫然後通過香港的中間商向國外銷售獲利。在黃江看來,這是塊風水寶地———離香港近,交通便利,而且房租、人工成本低等優勢明顯,“但生意並不是一直都一帆風順,跟所有的出口加工企業一樣,我們也時常需要為訂單時多時少發愁”。

在大芬創業的日子裏,黃江説自己完全沒有老闆身份,與學生們同吃同住同作畫,跑市場找材料,出入香港拉訂單找業務,與畫工加班加點趕工期。功夫不負苦心人,黃江的畫廠辦得紅紅火火,利潤可觀。

繪畫也是生意

跟藝術家不同的是,黃江一直在講“生意”,大芬在他的眼裏只是個作坊,以“薄利多銷”策略在國際油畫市場攻城略地。正是這種商人品質使他成功。他認為,自己的“商業畫”模式跟藝術家們堅持的“原創畫”模式,完全可以並行不悖,井水不犯河水———對於很少去展覽館也沒進過拍賣場所的普通民眾來説,複製藝術品的市場化更能引起他們的興趣,也更適合他們的購買能力。

而就在這種思維的指導下,一個又一個“黃江”開始涌進來。目前大芬油畫已經形成了産、供、銷一條龍産業鏈,僅油畫現有800多家畫廊,有5000多畫工匯集,可以看到成百人排成幾排,每個人都在畫同一幅畫的“油畫生産流水線”,能看到用集裝箱成批出口油畫的壯觀場面。

“大芬村的油畫發展史和深圳的經濟發展軌跡很相像,”黃江曾經這樣分析大芬模式:“最初是以低成本優勢承接國際低水準的産業分工,積聚起自身的産業能量後,在政府扶持下迅速發力擴大規模。目前,大芬油畫已經佔領世界60%的油畫市場。”

“大芬就是夢工廠”

2008年席捲全球的金融危機,給大芬油畫出口帶來了很大衝擊,最糟的時候一張單都接不到。於是黃江開始謀求轉型。“原先,大芬的油畫生意外銷佔到了大頭,內銷是小頭,現在完全倒過來。”黃江説,近年來國內油畫市場需求發展迅速,大芬抓住了這個機會,現在已經成為國內一線城市商業油畫的主要供應地。他説:“好萊塢是電影人的‘夢工廠’,大芬就是畫家們的‘夢工廠’。”

黃江説大芬憑著自身産業積累,已形成完整的産業鏈,加上對油畫市場潮流嗅覺“敏銳”、感覺很準,江湖老大地位不會撼動。據黃江介紹,“夢工廠”裏的畫家們也逐步意識原創的重要性,一部分人掙脫了原有單靠臨摹的流水線作業,探索“原創畫”的商業模式,“大芬村已經在高、中、低油畫市場全面開花”。

在省委常委、深圳市委書記王榮眼裏,“大芬昭示深圳過去30年成功的地方,也啟迪著未來的30年”。而黃江們,正是大芬成功乃至深圳成功的締造者,未來也還需要他們來締造。

相關文章
注: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尚無評論

留言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