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典藝術 主流聲音 您的位置: 首頁>觀點
 關鍵詞推薦
 瀏覽中國網欄目

成功藝術家身份的四個追問

藝術中國 | 時間: 2009-08-20 10:36:22 | 文章來源: 繆斯藝術

此次參展的藝術家中,除了邱志傑等藝術家之外,大部分以架上繪畫創作為主,很少涉及到裝置創作。當然,我們不能因此而質疑這些藝術家們創作裝置的能力,正如邱志傑説的那樣,中國幾乎所有的裝置藝術家都是由畫家變成的,做得多了,也就變成裝置藝術家了。而且有很多早期架上繪畫很好,後來做裝置或其他媒介的作品也很好的例子,比如張培力。但是,即使是一個在某領域相當成功的藝術家,在沒有具備創作其他材質與媒介的藝術作品的能力與思想時,還是要三思而後行,因為對於藝術家而言,每一件作品都可以作為他現在的藝術創作水準的判斷標準。就像2009年威尼斯雙年展上出現的裝置作品,大部分顯得很不成熟,部分藝術家創作裝置作品的水準確實距離大家所熟悉的架上繪畫還有比較遠的距離,對於這樣的冒險,似乎有點不太值得,畢竟威尼斯雙年展要的不僅僅是另辟蹊徑的展覽主題“看點”,還有真正有深度、有品質的藝術作品。

對藝術家身份的再探討

楊小彥在《承認的藝術家——作為社會身份之一種的“藝術”、“藝術家”及其承認的邏輯》一文中提到,在某種意義上説,每一個人都可以自稱為“藝術家”,只是這種自我認定,雖然快感是真實的,但缺乏社會普遍的認同。“藝術家”是需要被承認的。

從“工匠”轉變而來的“藝術家”,雖然身份與地位改變了,但是其賴以生存的基礎是不變的,那就是對藝術語言與專業技巧的熟練把握與深度研究,通過不同材質與媒介,創造出獨特的藝術作品,這就要求藝術家應當具有藝術表現的技巧和藝術傳達的能力。同時,藝術家還要深入社會現實生活之中,培養反思性的審美判斷思維,真正讓自己的精神世界與社會現實發生聯繫,因此,藝術家應當具有特別敏銳的觀察、體驗與感覺生活的能力,並且將自己強烈的情感和逼真的想像力融匯入藝術作品中,再不喪失自我個性的前提下,將強烈的主觀性想法物化為真實的、有感染力和説服力的作品,真正把藝術當作自己的終極目標。

毋庸置疑的是,被承認的藝術家需要付出艱辛的奮鬥代價。從未被肯定之前的弱勢到被社會認可之後的重重誘惑,到底有多少藝術家能保持曾經的完全的清醒與理智?當然,藝術家並不是一生只能做藝術家,在做好藝術家的基礎上,完全可以去嘗試不同的領域,但一定要有底限,只有這樣才能促進藝術生態系統的良性迴圈與健康發展。

   上一頁   1   2   3   4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昵 稱 匿名

 

相關文章
· 當代藝術遭遇現實尷尬
· 西安當代藝術回顧與現狀
· 汪建偉:當代藝術需要“發現” 更需要重新理解“發現”
· 當代藝術“口號”何時休?
· 當代藝術比電視更需要“收視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