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美院落戶,當地一半人家當起了房東。年收入多則60多萬,少的也有一二十萬。在杭州,原來的轉塘只是城鄉接合部。當地人要麼種茶,要麼以外出打工為生,富裕的人家並不多。2007年,中國美院象山校區落戶轉塘。隨著尋夢的藝考生和其家長紛紛涌入,這個昔日平靜的鄉村小鎮,已經駛入經濟發展的“快車道”,變成了城市化推進的前沿陣地。連日來,記者趕赴轉塘街道,調查美院考試經濟帶動轉塘經濟轉型的獨特經濟現象,以及由此衍生的各種相關産業。
培訓市場現狀 超200家畫室在轉塘“掘金”培訓生意
轉塘街道成立於2007年10月28日,由原轉塘鎮、龍塢鎮等三個社區組成,東起錢塘江,西至富陽,總面積達到78平方公里。2007年,隨著中國美院(濱江校區)從濱江搬遷到轉塘後,搞藝考培訓的一些畫室,緊跟中國美院的“步伐”,從濱江搬遷過來。上週四,採訪車剛駛進杭富公路320國道的中村路段一帶,一塊接一塊的畫室廣告牌,衝進了視線。吳越畫室、東昱畫室、六月畫室……記者略略數了一下,至少有10家以上的畫室,在公路兩邊設置廣告宣傳牌,招攬藝術類培訓生意。而廣告牌上的畫室數目,僅僅是“冰山一角”。據業內人士介紹,集中在杭富公路320國道中村路一帶,目前,大大小小的畫室大約超過200家。
錢景 開畫室一年收入幾十萬元
吳越畫室就是其中一家。這家畫室原先租住在濱江聯莊一區。2007年,聽到中國美院(濱江校區)要搬到轉塘的消息後,老闆楊超凡在當年3月份就提前在轉塘美院新址邊上,租賃了一套4000多平方米的農民房作為畫室。楊超凡,32歲,蓄著一簇小鬍子,開一輛寶馬X5。他在名片上給自己印的頭銜是——“杭州吳越藝術美術學校校長”。這位今年7月即將從中國美院畢業的研究生,出生於湖南一個並不富裕的家庭。10多年前,為了減輕家庭負擔,他跟幾個朋友合夥,租下中國美院邊上的農民房,做起了畫室培訓生意。臨近中午,進入香山創意園內的吳越畫室2樓教室。幾位長相稚嫩的年輕人,正坐在畫室內,對著畫布細細描摹人像。一名叫李洋的湖州女孩,臉上和手上都沾了些許油彩,神情有些落寞。她的身旁,坐著一位看起來非常年輕的男老師。男老師正對著李洋的一幅畫,神情嚴肅地評點。李洋悄悄告訴記者:“老師是中國美院的學生,我們的學費要3000元一個月。”吳越畫室的副校長楊建陵,是楊超凡的老爸。
他告訴記者,藝術學校培訓的學生生源,來自全國各地。他們培訓時間長的要達到9個月,一般都培訓6個月左右。“一名學生半年的學費1.8萬元左右。但從學生那裏收來的學費,大頭是付了老師的工資。”抱怨歸抱怨,這一行還是很好賺錢的。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畫室老闆告訴記者,“開畫室的效益現在還是比較好的。一年收入幾十萬元左右,是行內的平均水準。”由於藝考生源市場頗大,效益不錯,吸引了越來越多的畫室老闆趕來轉塘“落戶”集聚。在吳越畫室幾米開外,就是另一家畫室。漫步中村路段一帶,周邊大大小小的畫室一間緊挨著一間,星羅棋佈。畫室多起來,競爭自然激烈。每年都要淘汰一部分畫室。轉塘街道農業農村發展科的工作人員説,2010年,轉塘一帶的畫室曾一度多達400多家,而目前僅剩下200多家畫室。“做畫室培訓生意,必須要靠近中國美院。”幾家畫室老闆告訴記者。這出於種種實際的考慮,一來方便學生參加中國美院的藝考,更重要的是有利於畫室招到更多的生源,獲得更多培訓費等。畫室老闆們還可以趁著美院舉行畫展的時候,及時組織學生就近參觀,提高學生藝術水準,進而最終提高學生考取美院的上線人數。要知道,上線人數跟畫室來年能否招到生源,招到多少生源,息息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