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資訊> 繪畫

《中國藝術教育反思之堅守與超越》交流會央美召開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4-01-08 16:38:49 | 文章來源: cafa.com.cn

 

2014年1月3日下午兩點半,“抱虎下山——王華祥師生展”巡展第四站在中央美術學院教學展廳正式啟幕。此次展覽是久畫廊策劃的“學院師生系列展”活動之一,由譚平擔任學術主持,展出了王華祥與他30余位學生的油畫、版畫、素描等多種形式藝術作品,其中不乏忻東旺、尹朝陽等知名藝術家作品,更重要的是,透過展覽可一窺王華祥幾十年來的藝術教育思想、成果。 展覽

開幕同時,《中國藝術教育反思之堅守與超越》交流會也在展廳舉行,此次交流會由中央美術學院教師發展中心主辦。美院教師發展中心成立於2013年6月份,主要為美院教師提供學術交流平臺,成立至今已舉辦多次討論會,此次交流會也是教師發展中心在這一學期的最後一次學術活動。 交流會由王華祥主持,譚平、孫景波、袁運生、蘇新平等美院教師以及李昌龍、黃洋等王華祥學生參加了此次學術交流會,此外交流會還吸引不少美院在校學生前來聆聽。

王華祥1988年畢業于中央美術學院版畫係並留校任教,雖為美院教師,但他不滿學院沉悶的氣氛以及蘇派的教學體系,1993年出版自己的藝術教育論著《將錯就錯》,並將這套理論在他的教學中實踐,一時間成為藝術教學創新的先行者。1999年,王華祥在北京昌平創立飛地藝術坊,反向教學系統也在磨礪中開花結果。許多年過去了,他曾經的很多學生也“將錯就錯”地創作了許多既不像王華祥藝術風格也不太像學院標準的藝術作品,但我們也感受到一種面貌獨特的藝術存在,用王華祥自己的話講,他的探索既是“將錯就錯”,也是一個“將對就對”的過程。

在交流會上,譚平評價王華祥是一個時刻在尋找對立面的一個人,他的這種性格也激發了他無限創作熱情,他將尋找對立面帶入到他的創作中來,並探索形成了“將錯就錯”教學思想。學院教學非常強調畫面整體感,注重從整體入手,而王華祥卻偏偏從局部入手,無論是素描還是版畫創作,都體現了這種創作思路。藝術教育本來是非常開放、自由的,而王華祥的教學實驗又是非常規範、嚴謹,比學院還學院的藝術教育。

孫景波談到王華祥第一次給其留下深刻印像是他的畢業創作《貴州人》,當時就覺得王華祥是非常富有探索精神的。他也肯定了王華祥的素描教學從另外一個角度引發了學生觀察對象的個性,注入了興趣。

蘇新平認為王華祥“將錯就錯”教學提出的“由小見大,從局部到整體”的理念和方法確實有著不同於從整體到局部、再從局部到整體的傳統學院訓練方式和方法,確實滿足了相當一部分快速捕捉個人對物象獨特感受的潛在能力,也確實能夠激發出個人的敏感基因,從而喚醒個人的激情和表現慾望。

此次交流會的主旨是借王華祥教學展覽這個契機對中國藝術教育進行反思,這也是“抱虎下山”這次展覽的主旨,這些活動並不是分析一個個案,總結一個教學思想,而是提出一個問題,思考中國藝術教育應該繼承什麼傳統?在當今大環境下,又該發展什麼?創新什麼?以使整個教學、創作環境獲得自由、活力。 此次展覽也將持續至1月8日。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