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資訊> 教育

中國雕塑教育的開端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4-01-14 09:12:37 | 文章來源: 美術報

2013年12月30日至2014年1月9日,“國美之路·雕塑中國”系列活動由中國美術學院雕塑係八十五年曆史文獻展、“吾行吾塑”中國美術學院雕塑作品展、中國美術學院雕塑係寫生作品展、“學院內外”——中國高等雕塑教育傳承與創新研討會四大板塊組成。

系列活動旨在通過聚焦中國美院雕塑係85年的發展歷程,全面梳理雕塑專業發展、教育傳統、教學方法的學術傳承脈絡,整理學術成果、教學理念、重要人物、重要學術事件等,客觀再現雕塑係85年的輝煌發展歷史,從而折射出中國現代雕塑教育和學科的發展道路和變遷歷史,展現中國美院雕塑係在中國現當代藝術發展中所作出的突出貢獻。本文係中國美院雕塑係副主任翟慶喜老師對1928年到1949年期間的中國美術學院雕塑係的回顧。最早的雕塑藝術教育實體創立當年只招收了6名學生。

早在1918年國立北平美術專科學校成立之際,時任學院院長的蔡元培先生就提出如果有條件日後將在藝校“增設雕塑專科”,但這個願望一時未實現。1924年劉海粟在上海美術專科學校設立雕塑科,聘請留學法國的雕塑家李金髮先生任教(1925年李金髮才與法國妻子經義大利到上海),但由於當時人們並不知道何為雕塑,一直沒有學生報名學習,在美校設立雕塑專業的夢想還是沒能實現。

1928年3月26日,國立藝術院在杭州孤山羅苑舉行開學典禮,藝術院設預科部、本科部和研究部,建立國畫、西畫、雕塑、圖案4係。雕塑係聘請李金髮先生為系主任,王靜遠任教授,王子云任講師,劉開渠任助教(時任西畫助教)兼圖書館主任,學制5年,其中預科兩年、本科3年,當年招收學生6名,在孤山照膽臺一間平房上課。這是我國最早的雕塑藝術教育實體,標誌著我國現代高等雕塑教育的開端。

1929年,國立藝術院更名為國立杭州藝術專科學校,1938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國立杭州藝術專科學校西遷與國立北平藝術專科學校合併稱國立藝術專科學校,1945年抗戰勝利後國立藝術專科學校全體師生員工復原杭州。此期間校址幾經遷移,學校幾度更名,係科多次調整合併,但雕塑係依然獨立存在並基本保持連續教學,師資和生源沒有間斷。雕塑係名師薈萃、多才多藝有詩人,也有理論家。

1928年至1949年這20年裏雕塑係名師薈萃,除辦學之初的李金髮、王靜遠兩位教授外還聚集了一大批第一代留學歸來的著名雕塑家任教,如劉開渠、王子云、王臨乙、陳芝秀、蕭傳玖、曾竹韶、程曼叔、周輕鼎、柳亞藩等;同時期還聘請了多位外籍教授如魏達(英籍)、卡墨斯基(俄籍)等;此外,自己培養的傑出雕塑家也留係任教,如黃心維、盧鴻基、姚繼勳、趙蘊修、朱培鈞、王炳照等。截至1949年雕塑係培養出一大批優秀的雕塑人才,其中有羅才榮、陳德位、蔣海澄(艾青)、曾竹韶、黃心維、曾新泉、郭乾德、蕭傳玖、盧鴻基、王朝聞、張祖武、姚繼勳、趙蘊修、朱培鈞、王炳照、傅天仇、司徒傑、張右明、陳道坦、何明績、曾路夫、何燕明等,他們一直活躍在我國藝壇,為我國雕塑教育事業的開創與發展、為我國雕塑藝術創作和傳播作出了突出貢獻。

1   2   3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