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教育

從藝術品到藝術文獻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1-10-09 13:21:55 | 文章來源: Boris Groys部落格

最近十幾年,藝術界的興趣明顯開始從藝術作品轉向藝術文獻。這一轉變特別能代表如今藝術正在經歷的一場更大範圍內的轉型,因此值得我們對其進行更詳細的分析。按照傳統的理解,藝術品就是以其自身承載藝術的東西,是使藝術顯現並以實體存在之物。我們去一個展覽,通常會假定我們在展廳內看到的東西——無論是油畫、雕塑、素描、照片,還是錄影、現成品、裝置——就是藝術。當然,藝術品可以以各種方式指涉它們之外的事物,比如現實中的物品或具體的政治對象,但它們不能指涉藝術,因為它們就是藝術。事實證明,這種對參觀展覽或美術館的傳統預設越來越具有誤導性。如今,很多時候我們去藝術空間看到的都不僅僅是藝術作品,還有藝術文獻。後者也可以以繪畫、素描、照片、錄影、文本和裝置的形式出現——也就是説,它們的形式和媒介與藝術呈現所用的形式和媒介一模一樣。按定義來講,藝術文獻不是藝術;它只能指涉藝術,而正因為這一點,它讓我們清楚地看到,藝術在這種情況下並非直接實存並可見,而是缺席和隱蔽的。

藝術文獻當然是對藝術的記錄,以各種不同的方式指涉藝術。它也許指行為、臨時裝置或偶發事件,就像對戲劇表演的記錄一樣。這時,我們可以説,對於那些只在特定時間呈現並可見的藝術事件來説,後來展出的文獻記錄只是一種回收方式。當然,這種回收究竟是否真的可能還有待探討。自從解構主義興起以來,也許更早以前,我們就知道以這種方式重演過去的事件至少是應該懷疑的。但與此同時,越來越多的藝術文獻在製作和展覽時並不宣稱是為了重現某個過去的藝術事件。這方面的例子包括對日常生活豐富多樣的藝術介入行為、複雜的長時間討論和分析、異常生動場景的創造、就不同文化和社會環境對藝術認知的藝術探索、帶有政治議題的藝術行動等等。上述所有藝術活動都只能以藝術文獻的形式呈現,因為從一開始,這些活動就不是為了生産一件能夠呈現藝術的物品而進行。所以,這樣的藝術不以物品形式呈現,也不是某個“創造性”活動的産物或結果。相反,藝術本身就是這個活動,就是如此所是的實踐。與之相對應,藝術文獻既不是為了呈現一次已經過去的藝術實踐,也不承諾某件即將誕生的藝術作品,而是指涉一次藝術活動唯一可能的形式,因為這樣的活動無法以其他形式再現。

將藝術文獻誤解或降格為一件“簡單的”藝術作品就會忽略其原創性及其最主要的特點,即它是一個沒有結果的結果——它記錄藝術,但不呈現藝術。對於那些投身於製作藝術文獻而非藝術作品的人來説,藝術等同於生活,因為生活從本質上來説就是一次純粹的活動,一次不導向任何最終結果的活動。任何這類最終結果的呈現——比如以藝術品的形式——都暗示著這樣一種理解:生活只是一段功能性的過程,這個過程被最終産品的創生(等同於死亡)所否定和取消。人們常常拿博物館和墓地做比較絕非偶然:通過將藝術作為一段生命的最終結果呈現,博物館一次性抹去了這段生命。相比之下,藝術文獻標誌著另外一種嘗試:在藝術空間用藝術媒介指涉生活本身,也就是指向一種純粹的活動、純粹的實踐、一種藝術的生活,而不指望能夠直接呈現它。藝術變成一種生活形式,藝術作品變成非藝術,變成對這種生活形式的純粹記錄。我們也可以説,藝術帶上了生命政治的色彩,因為它開始利用藝術手段把生活當成一種純粹的活動來製造和記錄。的確,作為一種藝術形式的藝術文獻只有在如今這種生命本身成為技術和藝術介入對象的生命政治時代才有可能發展起來。這樣,我們又再度碰到藝術與生活的關係問題,而且是在一個全新的語境下:今天的藝術渴望變成生活本身,而不僅僅是描繪生活或者為生活提供藝術産品。

按照傳統慣例,藝術分為純粹、沉思的高雅美術(fine art)和實用藝術(即設計)兩種。前者關注的不是現實,而是現實的圖像。實用藝術則是構成現實的物品之一部分。從這方面來講,藝術類似科學。科學也分為理論和應用兩種。但美術與理論科學的區別在於,科學希望它所創造的關於現實的圖像越透明越好,以便根據這些圖像來判斷現實本身,而藝術則走上了另一條道路,以物質性、清晰度的匱乏、圖像的獨立性以及由此産生的圖像無力充分複製現實之事實為主題。結果,藝術長久以來把圖像的建構本身作為自己的反思對象,超越了圖像究竟能在多大程度上複製現實這一問題。(因此,當藝術與科學使用同一類圖像時,前者通常從批判、解構的角度出發。)這些圖像——從超現實主義的“奇異”、“虛幻”一直到抽象——都是為了突顯藝術與現實間的距離。就連那些通常被人認為能夠忠實複製現實的媒介(如攝影和電影)都是在這樣的語境下發揮作用,也在努力嘗試破壞任何認為複製品能夠忠實再現現實的想法。所以,“純”藝術將自身基礎建立在符號層面上,即能指。至於符號指涉的東西——現實、意義、所指——按照傳統的理解,都屬於生活,因此無涉藝術成立的範疇。然而,我們也不能説實用藝術所涉及的就是生活。就算我們的環境大部分由實用藝術(如建築、城市規劃、産品設計、廣告、時尚)塑造,如何最好地處理與這些設計産品的關係仍然是留待生活解決的問題。生命(或生活)本身是純粹的活動,純粹的延續,因此從根本上來説隔離于始終指向這樣或那樣的成品或結果的傳統藝術。

1   2   3   4   下一頁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