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藝術文獻庫亮相2011香港國際藝術展
文章來源: 藝術中國 | 片長: 00:05:22 | 上傳: 2011-06-17

 

第四屆香港國際藝術展于2011年5月26日在香港會議展覽中心舉行。來自38個國家和地區的260家畫廊匯集香港會議展覽中心,這讓香港忽然之間變成了整個亞太地區最重要的藝術樞紐。在這樣一個以當代藝術作品為主的展覽會上,亞洲藝術文獻庫作為收藏,保存當代藝術文獻的藝術機構,也設立了展位。亞洲藝術文獻庫成立於2000年,旨在收藏及保存當代亞洲藝術的資訊,它是首個同類型的藝術中心及圖書館,擁有全球最全面的當代亞洲藝術第一手及第二手資料,合共超過二萬個項目,並透過實地圖書館及網站,全面免費開放予大眾。

藝術中國記者在對亞洲藝術文獻庫運營策劃鐘玉文的採訪中了解到,亞洲藝術文獻庫實際上是這次展覽會在藝術機構中的夥伴,除了參加這次展覽會,在未來幾天裏,還將舉辦一系列的講座,該文獻庫在8個不同的地方設有8個研究員。他們收藏的藝術主要是亞洲藝術,除了蒐集資料之外,也會定期舉辦不同的活動,包括各種教育活動,以此讓更多的人了解亞洲當代藝術。至於中國當代藝術的蒐集情況,亞洲藝術文獻庫去年做了一個網站,集結了該機構4年來對於80年代中國當代藝術的研究成果,這四年中,該機構採訪了70個中國當代藝術家,這些藝術家的很多資料現在可以在網站上看到。亞洲藝術文獻庫期待可以蒐集更全面的資料,以便更多的人了解亞洲當代藝術,也為學者們的研究提供更多的方便。

藝術中國記者對亞洲藝術文獻庫印度部研究員SABIH AHMAD進行了採訪。採訪中SABIH AHMAD説到,亞洲藝術文獻庫是一個鑒藏、保存並向公眾開放亞洲當代藝術重要文獻的機構,該機構文獻中一個重要的類別是個人專集,從該類別中,我們可以看到人們對於藝術作品的不同理解,如他們認為什麼是重要的有意義的,他們不喜歡什麼。從中我們可以知曉什麼是藝術家,誰是第一個新媒體藝術家,誰是印度當代藝術發展中重要的人物等。其中很多藝術家活躍于20世紀60年代末,他們中的很多人畢生從事藝術事業。文獻庫蒐集了很多一手資料,以及相關書籍,在這次展位上都可以看到。文獻庫在將這些個人專集向公眾免費開放的同時,也一直在思考其中的意義是怎樣的,所以在今年(2011年)年初的時候,舉辦了一個研討會,會議中討論了關於個人專集的相關議題。在這次的香港國際藝術展中,亞洲藝術文獻庫將不同國家不同地域藝術家的個人專集重新組織建立在一起,因此世界範圍內的人們來到本次藝術展,可以了解到他們是怎樣工作和實踐的,其中一些還不是公開的。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