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教育

當代藝術與中國思想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1-09-16 16:11:01 | 文章來源: 庫藝術

陳箴作品



邱志傑作品



徐冰作品



中國當代藝術和當代文化面臨的問題,歸根到底是人的問題。人的貪婪使得人心扭曲,人心扭曲使得世態惡化,世態惡化使得生態失衡。中國心態、世態、生態崩潰,最嚴重的時代是春秋戰國時期,孔子總結為"禮崩樂壞"。翻一翻儒家恪守的周禮、儀禮、禮記三部書,尤其是後兩部,就知道禮指的是做人的準則和規矩。按儒家的推論,禮儀崩潰,以樂舞為代表的藝術就變得顛狂,東周的腹地便出現了淫蕩的樂舞,出現了供男人縱欲的鄭衛妖玩,出現了師生結仇、兄弟反目、父子殘殺的人間慘劇,出現了官民對立、無官不貪、兵匪一家的黑暗世道,出現了民眾鋌而走險以致殺人越貨的混亂局面,現出了亂砍亂伐、竭澤而漁的斷子絕孫行為。所以一開始,孔子就呼籲世人克制慾望,恢復禮儀,回歸仁政。仁字會意為二人,即人與人,寓意親密無間的人際關係。不過孔子始終是一個倒楣的演説家和活動家,四處碰壁。每逢中國遇到亂世,孔子就被人唾棄,比如在號稱史無前例的文化大革命中,孔子就史無前例的倒楣。

儒家三禮,講的是名份、關係及其操作規則,很複雜,比如有關婚嫁、喪葬、宴會、外交的規則,看起來無比的煩瑣,年輕網民百分百地會高喊out。美國副總統拜登訪華,不像中國首腦規規矩矩,正襟危坐,不茍言笑,而是表現西方政客隨意隨性的親民作風,中國年輕網民都喜愛的不得了,馬上成為他的粉絲。其實,美國人要編自己的三禮,比儒家三禮更加複雜,比如拜登率團訪華,誰第一個出機艙,出艙後是像中國皇帝邁八字步下梯還是像奧巴馬一溜煙下梯,同接機人握手是單手是雙手還是擁抱,擁抱幾回合,等等;宴請時怎麼坐,碰杯能不能像中國人用杯底敲轉臺,等等,美國禮賓司的有關文件肯定比儒家三禮厚得多。所以,你愛一個人,你會無視他的啰嗦;你想否定一個人,他即便是不惹你的聖人都沒用。值得研究的是,孔子不是宗教領袖,他強調的仁和禮,只是關係學的關鍵詞,處在思想的邊沿地帶。

20世紀以來,隨著資本和虛擬經濟的迅猛擴張,世界各地的傳統價值觀開始被全面顛覆。由於人的覺醒,在西方,上帝死了;在中國,孔子死了。人的覺醒使個人有了尊嚴,但這種覺醒卻受到了負面傳統的強烈影響,這在東方社會,比如台灣的政黨政治和大陸的官場風氣,表現得特別典型,自私、貪婪、專橫的行為,使得心態、世態、生態在快速崩潰。秦始皇執政,雜家領袖呂不韋為他編寫施政綱領,教他如何對待臣民和嬪妃,如何處理人間事務,如何保護動植物,看了讓人感動。此前此後,儒家教人不要作惡,主張已所不欲、勿施於人。這是孔子倡導的處理人際關係的至理名言,也是聯合國會員國一致認可的處理國際關係的至理名言。漢傳佛教教人為善,認為善有善報;更主張五蘊皆空,輕視身外之物,不要像貪官土匪,畢生都在慾望中自我折磨。道教教人超脫,至少是清心寡欲。總之,儒釋道三家的某些思想,對治理當代中國人心態的扭曲,都是良藥。還有墨子的思想,講修身,主張博愛,反對戰爭,提倡節儉,簡直就是對當今政客和富豪們説的。以前中國人愛講人生觀和世界觀之類的大道理,涉及的是信仰,一到改革開放,統統失效。不過人生觀和世界觀被懸置,人就變成單純的經濟動物而走向貪婪。所有的貪官都是不到敗露不罷休,可知沒有了思想和信仰,人的欲壑難填。人們可以不相信宗教和準宗教,但卻不能沒有做人的基本信念和準則。中國人在無視信仰的前提下,一味追隨美式現代化進程,高速而無序的發展到今天,貪婪之手而今伸到了世界各地。做建築鋼筋的鐵礦來自澳大利亞、巴西、印度和非洲,石油來自中東、俄羅斯、非洲和中美洲,木材來自南亞列國和南美熱帶雨林。地球就這麼大,不可再生的資源就這麼多,哪經得起這種瘋狂無度的開發。

回到藝術。其實,文化問題如果弄清楚了,反觀當代藝術,就不難自我定位。如果想拯救當代人的心態,不妨回味佛教色空的極而言之的判斷,回味道教清心寡欲的人生態度,回味墨子節用的動機,回味《呂氏春秋》十二紀保護生態的用意。面對現實無能為力的當代藝術家,獨善其身的方式,至少是多想少畫,不做或少做大裝置,少畫大畫,少畫一揮而就、批量生産的大寫意國畫和信筆塗鴉的表現主義油畫,少辦展覽,不攀比工作室的面積和裝修。當代藝術家聚集的宋莊,據説缺少思想和天賦的人物,比例不小,就不要在那裏硬撐了,那是比蓋大畫室做大裝置畫大畫更浪費資源的行為,再撐一百年也沒戲,如同五個潘長江到NBA打球,打一萬年都沒戲一樣。

二三十年前,當代藝術同中國思想呈現為水火不容的關係,那是為了擺脫傳統的包袱。時過境遷,當傳統被揚棄殆盡的今天,重新打撈傳統,不是翻燒餅,搞復辟,而是以開放的胸襟面對傳統,讓傳統中有普世價值的思想,成為當代文化和當代藝術的鎮靜劑和清醒劑,成為高速推進過程的減速器。西方出現並迅速蔓延的全球經濟危機,為打撈中國傳統提供了契機,但是,打撈中國傳統不是要放棄普世思想。一個世紀以來流行的普世思想,為現當代西方精英和民眾廣泛認可,它同中國歷代精英提出的具有普世意義的思想,都是人類共用的精神遺産。明於此,中國當代藝術才不會降格為變臉遊戲。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