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中國

關於當代藝術的批評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1-09-05 11:32:00 | 出版社: 上海大學出版社

就這個問題勞倫斯認為:“中國批評界一直面臨著很大的壓力,它既沒有藝術批評的體制,也沒有相應的經濟支援,中國批評家實際上很不容易。這個問題在西方可能好一點,但中國幾乎什麼都沒有,這樣作為藝術批評家就很難,承受的壓力很大,而這肯定要影響他們對藝術作品的認識和判斷,甚至他們的心理狀態。也許是這些情況,導致許多藝術批評有點隨意,膽子也很大,什麼話都敢説。藝術批評實際上很難,也很危險,做一名批評家需要很好的思維,需要非常敏銳的智慧,需要很好的知識結構,需要很好的藝術鑒賞力。當代藝術批評實際上很難寫,因為藝術家的作品發展得很快,藝術家又都很敏感,他們對社會的認識常常有點超前。”

中國的藝術批評或許正像勞倫斯説的,許多藝術批評與實際的藝術作品沒法對上號,某些藝術批評實際上僅僅是文字的表現,批評態度、批評觀念與實際的藝術作品沒有實質性的聯繫,甚至有些藝術批評就是為了“批而評”,成了文字上的口水仗。此外,某些藝術批評看起來是捍衛藝術的純潔性,但實際上更是名利,許多藝術批評其實在“批與評”之間沒有實質性的觀點,或者在“無公害”的前提下總是以否定的態度對待一切,或許這是“藝術批評家時代”的“地位”所決定的。

勞倫斯認為:“批評家都很會説,有時候他們説話沒有任何顧慮,要知道每個時代都有不同的藝術家,有的藝術家做傳統藝術,有的做商業藝術,有的做純藝術,有的藝術家做得很現代,有的藝術家什麼都做,這在每個國家都是一樣的。

“我看了一些藝術批評文章,但大多數很無聊,他們做藝術批評之前腦子裏已經有了某種東西,有些事,批評家説的話都很好聽,都很有道理,但實際情況並非這樣。當代藝術批評實際上非常的難,因為現在被否定的作品也許過了20年以後他們會發現當初被批評的作品很有意思,反過來現在被肯定的作品也許正好相反,20世紀80年代絕大多數人不看好現代藝術作品,現在不僅有了價格,而且受人歡迎,反過來當時我在上海看到有的藝術家作品價格很高,現在什麼消息都沒有了。20年以後批評家可以慢慢地寫中國當代藝術,也許到了那個時候,批評家更會明白當時發生了什麼?當時的中國藝術是怎樣的?哪些作品是重要的?哪些又是看反了?但是現在5年10年內可能很難看出來,現在大家都認為當代藝術是重要的,但不知道哪些作品是真正重要的?今天,也許很少有批評家完全能夠理解今天的作品。


 

“中國的批評家很難,不清楚他們是靠什麼生活的,沒有藝術體制的經濟支援,美術館也不需要批評家。在西方當一名批評家同樣也非常的不容易,他們需要特別好的教育,需要很聰明的腦子,但他們不知道當代藝術又是一個很危險的地方,他們不知道是黑是白。也許你有了很好的學位或者很好的書面知識,學的東西很多,但面對複雜的當代藝術現象原有的知識可能都無法使用。當代藝術裏面有很多東西容易騙人,這不是靠一些藝術批評或者一些展覽就能決定的,這些問題不僅僅中國存在,全世界都一樣,現在許多批評家都不清楚自己的位置在哪?他們該做什麼事?哪個方面適合自己的發展?哪個又是不適合的?現在很多批評家都作一樣的藝術批評,這就很亂,不清楚哪一種批評是這個領域的真正研究者,這裡面肯定有認識的問題,當然也包括社會因素。

“相反,今天藝術家的情況要好得多,他們不斷地出國看展覽,了解國際上最新的動態,所以他們看的作品在整體上要比批評家多。現在批評家與藝術家相比較,批評家了解國際藝術情況的機會要少得多,所以很多批評家有時不了解情況,也很難真正地看懂藝術作品在説些什麼。當代藝術是一個既複雜又危險的東西,所以藝術批評有時很難説清楚,但是批評家應該看到藝術家的能力,相信藝術家是用思想在做作品,也要相信藝術家的見識力,中國當代藝術的文化性實際上就是體現在這個上面,文化傾向是通過參與和比較才能産生的。例如,50年以前歐洲藝術家不需要知道美國在做什麼藝術,原來他們住在歐洲就可以了,但是現在他們不得不改變這種態度,因為美國的藝術突然變得存在了,並且很重要。將來或許還要知道中國的藝術,但現在不清楚將來中國當代藝術會如何?50年以後會怎樣?沒有人知道這個世界會變成什麼樣子,所以有些藝術批評説得太早,他們好像看到了50年以後的中國藝術,但是50年以後肯定需要看現在的中國當代藝術,中國當代藝術現在在發展,並且變得很快。

“總的來説批評家的文字可能總是在後面一點,他們是看了藝術作品之後才有了批評。今天的社會是一個國際化社會,全世界都一樣,每個國家在發展、在變化,未來世界是怎樣的誰都不可能説清楚。”

沒有體制保障,沒有客觀化,中國藝術批評肯定是另一種“樣式”。當20世紀80年代後期思想界提出“現代藝術是批評家時代”,無疑使批評家獲得了現代藝術運作上的某種學術與思辨的主導地位,這也是中國現代藝術或者當代藝術走向現代一種認識上的需要,同樣它還是當代藝術國際化構建的需要。但是,隨著20世紀90年代中國當代藝術更加的國際化,中國藝術批評同樣也用完全的國際批評理念對待中國當代藝術。此外,藝術批評對當代藝術整體上是“批”大於“評”,藝術批評給人的感覺好像藝術家總是問題很多,而批評家總是正確的,所以中國藝術批評常常文字犀利,語出驚人,這是漢語文化特有的文字力量還是中國藝術批評獨有見識?

但是無論怎樣,在沒有任何體制保障下的中國藝術批評主要是出於對藝術真實的關乎,這一點是無可非議的,就這個意義來説相比于藝術家,批評家更值得尊重,30年的中國當代藝術也使批評界産生了一些很有見識的批評家,他們對中國當代藝術的影響同樣是深刻的。藝術批評肯定是一種純粹的學術,是藝術思辨的最高形態,藝術批評也是藝術爭論的導向,這在思想界永遠是智慧的體現。

下一頁30年中國當代藝術最大的變化上一頁中國藝術家與西方藝術家的不同點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談 勞倫斯·何浦林的當代藝術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