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教育

新華網評:不能以功利的眼光看待小學書法課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1-09-01 14:57:33 | 文章來源: 新華網

當下,還有多少學生能寫一手漂亮的漢字?隨著電腦的快速普及以及網路覆蓋範圍的迅猛發展,人們已經習慣在電腦上敲敲打打。近日,教育部的一紙通知引發網友熱議:要求在義務教育階段按課程標準開展書法教育,三至六年級每週安排一課時的書法課。(8月31日《大河報》)

對此,有人覺得開書法課既體現了對傳統文化的回歸,又是語文課程標準規定學生應具備的一種基本能力,但也有人認為是浪費時間。不難理解,認為“浪費時間”的,都是擔憂開設這樣的課,會影響孩子其他“硬學科”的成績。其實,如果把視角調高一些,跳出短期的功利預期,小學生學習書法帶來的好處,還是要遠大於付出的那點課時。中國書法講究按照美的境界運筆結字,講究“氣定神閒”,這種行意、運筆、入境、品賞的性情陶冶,正是中國書法蘊含的自然精神、人文精神和審美理想的體現。

如今的教育,無論內容還是教法,工具化、技能化的特徵越來越突出,而技能背後的文化底蘊、厚重之感越來越淡。最直接的後果,就是當今年輕人儘管文憑越來越高,使用軟體越用越熟,但由於工具化、技能化思路的根深蒂固,思想方法單一,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能力正在退化,影響著創造能力的開發。因此,類似書法這樣的傳統文化,對幫助青少年發現美、創造美,是很有作用的。把書法納入小學生基礎教育,對於培養他們更為全面的才智、更為健全的人格來説,也十分必要。

如今的書法教育,基本散見於民間商業性的“興趣班”教育。家長抱著“要麼不學,要麼就當書法家”的急功近利。事實上,孩子學上了書法,雖然可能會當書法家專業美術工作者,但絕大多數將來還要面對與書法不大沾邊的工作與生活。可從小熱愛書法的他們,肯定會比其他同齡人更多一些“發現美”的眼光、觸類旁通的悟性。而這,恰恰是那些急功近利的成年人最該具有的理性。筆者在練顏體的時候,我的女兒才五六歲,可她走在大街上,卻能從眾多牌匾或廣告文字中分清顏、柳、歐、趙,後來我才發現,她是從讀我的藏帖、向我問“為什麼”中逐步悟出來的。

如今的年輕人,電腦玩得很熟,外語也成了人人皆備的“硬通貨”,但是文化底蘊、領悟能力卻往往不如他們的父輩或祖輩,直接影響到自身創造力的提升,這無疑是教育的缺憾。而消除這樣的缺憾,在小學生的基礎教育中引入書法課是個不錯的選擇。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