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山之石的啟示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為了給高校母語教育課程改革提供借鑒和參照,我們考察了美國、台灣和香港地區8所著名大學的母語教育課程開設情況,感到這些大學在母語教育方面有如下值得借鑒之處:
1.納入必修課體系的制度安排
與中國大陸高校不同,無論在美國,還是在香港和台灣,母語教育在大學教育中都佔有重要的地位,並以納入必修課體系的方式予以制度上的保障,這種制度安排保證了母語教育的必要投入。
哈佛大學、普林斯頓大學、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和明尼蘇達大學均設有面向全校本科學生的母語教育課程,這些課程重在培養學生的思維和寫作能力,而且都是公共必修課。其中,哈佛大學的Expository Writing(闡釋性寫作) 課程和普林斯頓大學的Writing Seminar(專題寫作研討)課程都是學校唯一面向全校本科學生開設的公共必修課。
台灣大學和台灣政治大學都設有母語教育的專門課程,台灣大學設有“國文”課程,台灣政治大學設有“中國語文”課程,在大學本科一年級開設,均為全校本科生公共必修課。台灣大學的“國文”課程,分兩學期開設,每學期3學分,共計6學分。台灣政治大學的“中國語文”課程,分為“國文”和“進階國文”兩個階段,大一學生必修“國文”4學分,修滿及格後可再選修“進階國文”2學分。
香港大學和香港中文大學均面向全體本科學生開設漢語教育課程,且均為全校或大部分本科生必修課程。香港大學學規規定:所有本科學生要取得畢業資格,須修習3個學分的“中文進階”類課程。
2.思維和寫作為核心的教學內容
美國大學的母語教育課程與我國高校的“大學語文”完全不同,這類課程並非母語範本的賞析,也不是簡單的語言技巧訓練,而是將思維和寫作能力的培養緊密聯繫在一起,重在提高學生的基本素質。
哈佛大學等美國大學的母語教育課程都是母語寫作的強化課程,在寫作訓練方面都有明確的要求,如哈佛大學的Expository Writing課程要求學生至少完成4篇篇幅為5—10頁主題不同的論文。但這些課程又並非單純的寫作課程,在教學理念上特別強調邏輯思維能力對完成寫作任務的基礎作用,並通過專題閱讀、專題研討等方式對學生進行思維能力和研究能力的訓練與培養。這方面的培養和訓練是與寫作訓練同步進行的,且處在更為核心的位置上。這也是美國大學母語教育課程最為突出的特色。
3.專題化的課程設置
與我國高校“大學語文”教學內容千篇一律不同,美國大學的母語教育課程通常分化為眾多的專題課程,專題的設立豐富多彩,這種課程設置給予學生更為寬廣的選擇空間,也為他們通過問題研討提高思維和寫作能力提供了必要的平臺。
哈佛大學等美國大學的母語寫作課程通常採取專題化的課程設置,課程分化為多樣化的專題課堂,學生可根據自己的興趣自行選擇。如普林斯頓大學每學年會為本科學生開設100多個不同專題的Writing Seminar,如“經濟不平等”、“民權運動”、“當代美國散文”等,內容涵蓋眾多學科。在這樣的專題寫作課程上,學生的思維和寫作訓練都是圍繞著特定專題及相關問題展開的。
4.小班研討的教學方式
我國高校的“大學語文”教學受師資投入的制約,往往採用大班授課方式,一個課堂的學生常常上百人甚至更多,如此規模的課堂,根本不可能進行研討、師生互動和有效的技能訓練,只能採取“滿堂灌”的教學方式,而學生僅憑聽聽課就可以提高母語素養是基本上不可能的。美國大學的母語教育課程與此完全不同,小班研討是其通行的教學方式,這種課堂可以保證每個學生都有充分的機會通過自我表達、相互討論、師生互動提高自己的母語素養。
哈佛大學等美國大學的母語教育課程儘管課程名稱不盡相同,但都採用研討的教學方式,課堂討論是這類課程必須具備的重要環節。我們考察的4所美國大學都明確規定:課堂討論的參與情況是評定學生成績的基本依據之一。與此相關聯的特點是,這4所美國大學的母語教育課程都採取小班教學方式,哈佛大學規定一個課堂的學生不得超過14人,普林斯頓大學規定一個課堂的學生數不得超過12人,伯克利分校規定不得超過14人,明尼蘇達大學母語教育課程的課堂平均學生數為22人。小班教學保證了專題研討活動的充分性和有效性,學生的寫作訓練也可以得到更為充分、更有針對性的教師指導。
5.多元化的師資配置
專題化的課程設置和小班研討的教學方式要求更大的師資投入,只配備少數教師,是絕難滿足數千學生的教學需要的。在解決師資問題方面,普林斯頓大學的做法很有借鑒意義。如前所述,普林斯頓大學每學年要為全校本科學生提供100多個不同專題的Writing Seminar,作為師資方面的支援,普林斯頓大學規定:Writing Seminar的教學任務由該項目組的全職教師和各院係教授共同承擔,全職教師每學期須承擔兩個Writing Seminar課堂的教學任務,各院係教授每學年須承擔一個Writing Seminar課堂的教學任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