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教育

揭秘藝術高考利益鏈:上培訓班只為拉關係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1-02-25 09:20:16 | 文章來源: 精品購物指南

源起利益鏈?

杜慶春建議揭開藝考利益鏈條的這條微網志除了當日被今年負責藝考招生的北京電影學院文學系書記張民轉發,只引得寥寥兩三人回復,並引起一位叫張溦溦的“反對”,“這一報道,咱們係好多畢業生可都沒工作了。”

“很多畢業生以教輔導班為生,已經是迴圈經濟了。這是我們文學系的畢業生辦的網站,”在杜教授給記者展示的一個承接藝考輔導的網站上,記者明白了張溦溦“反對”的理由。

“培訓班算不了什麼,”強烈支援杜慶春建議的王小土更受不了有人問自己,“認識北電、中戲、中傳的老師嗎?能辦進去人嗎?該多少錢多少錢?”王小土聽到這些話“都想罵人”,杜慶春也為此困擾不已,“每年都要防著這些現在做了藝考培訓的老學生,他們會想方設法探聽猜題、備考的內幕消息。

報考鄭州某美術院校的一位學生家長透露,培訓班學不到什麼本事,主要是為了拉個關係,而這筆開銷比考前培訓費用多得多。對於老師主觀意願比較突出、組織也不如高考(微網志)那麼嚴密的藝考招生,每個環節都能成為培訓班、仲介以及家長惦記著去運作的“缺口”。

“北京電影學院在華北無疑是重災區,我在的係山東考生600人,而上海考生不到20人。”杜慶春分析道,“利益的驅動下,高考大省山東已經形成了完整的藝考鏈條,把差生驅趕到一個集中營,進行突擊培訓,讓藝考成為如何能有學上的一個路徑。”

藝考為差生?

高達97.5%的淘汰率,讓編劇谷峪不太明白,“這麼多人被逼上藝考的絕路,他們得對自身的文化素質絕望到什麼程度啊?!”

某藝校編導專業大二學生高海迪回答了谷峪的疑問,“因為藝術類要求分數低而考學。”中戲老師甲覺得學校考試對這類捷徑學生會有所甄別,顯然也有漏網之魚。中戲戲文專業2010年的畢業生小胡的考學也是一樣的考慮,“用文化課去考學校的話考不上很理想的學校,走藝術這條路線可能會考一個差不多的學校。”

從杜慶春的個人閱卷感受而言,“考卷體現的學生文化水準確實太差了,而且按總體品質和優秀試卷的比例來考察,是越來越差。”

參加藝考的人成了差生的代名詞,網友“陽光開心順順順”覺得,藝術是個很需要文化素養的東西,藝術考的不是臉和衣,藝術考的是眼和心。

影片賞析課後聽到好幾個學生説就當花80塊錢看了場看不懂的電影了,網友“白羊”作為藝校的老師抱怨道,“那些來考試的學生,大部分對想要報考的專業甚至領域都不了解,甚至不喜歡。只是來報名,來考試而已。考不上了還有下一個學校,考上了也不知道要幹嘛。”

影評人張小北也不理解,為什麼藝術類考生就可以降低文化課分數?網友“哈萬”對此卻很遺憾,“大部分人仍然對我們藝術生存在很大的誤解。我們為文化奔走的時間豈止是兩三個月,而耽誤下大量的文化課要在高考前的兩個月才開始補。如果高考分數不對我們降低,那藝術生還有什麼出路?”

文化課水準“考浙江大學都沒問題”的杭州學生“技能冷卻”當年死活瞞著家裏跑出來,考到了北京電影學院,“失望、失望、失望,從大一到大三心中都是被欺騙的憤怒。”

後果是什麼?

對於藝考人數猛增,這意味著“可能出現大量劣幣驅逐良幣現象”,杜慶春舉了一個最簡單的數學例子:如果一個專業投入招生老師20人,初試改卷時間為兩天,那麼,在考試從200人增加到2000人的過程中,每份試卷單位投入時間會發生怎樣的變化?這種變化究竟對哪一類考生相對有利呢?答案應該很簡單。

演員梁靜正在北京電影學院上研究生,有的時候她會明顯感受到,因為學生太多了,一些老師會力不從心。學生只能靠自己,去蹭別的班的課。她認為,招人過多還可能使得師資力量跟不上,造成品質下降。看到所在藝校新開的很多專業,“白羊”疑惑,“有師資力量來教嗎?開新課程有沒有論證過?老師真的有資格教嗎?”

丁牧並不支援目前這種情況,“現在有點不正常的過熱,不是很理智。並不是很多人都適合幹這一行。目前來講,這一行就業率早已經飽和了,容納不了那麼多人的就業。”

在導演余治林眼裏,後果更嚴重,“關鍵在於這樣的劣幣現象,一旦進入市場將忽悠許多投資人,生産出一批劣質影視作品。就資金而言,讓開始試探性投資影視的人心灰止步,讓播放渠道形成不正當競爭。”

   上一頁   1   2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