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中國
您的位置: 首頁 > 熱點關注 > 教育

戲劇、電影:各具魅力的藝術雙生花

藝術中國 | 時間: 2009-12-10 18:11:15 | 文章來源: 中國藝術教育網 張含

內容摘要:

戲劇、電影作為人類文明發展史上的兩朵藝術之花經由幾代人的努力探索和實踐時至今日仍舊奪目,依然芬芳。縱觀戲劇與電影,其在美學本質上存在著諸多異同:戲劇以假定性為原則,電影強調逼真性;戲劇的戲劇性被電影借鑒,不僅形成了戲劇化的電影,世界電影史上還出現了“戲劇電影”這一長盛不衰、受人喜愛的影片類型;戲劇中的演員表演不可缺少,戲劇以舞臺的形式錶現人生,評判人生;電影則以鏡頭攝物人生,以銀幕畫面的形式錶現藝術家的人生感悟;戲劇演出過程中觀眾與演員存在著雙向交流的互動關係,而電影放映過程中的觀眾則是單向的“集體無意識”的沉迷。重新審視戲劇與電影的審美共同性與差異性,更多地看到了兩者的雍容、成熟、大氣以及其獨異的哲學和耐人尋味的局域,而這也正是戲劇與電影關係本質的反映。

中文關鍵詞:假定性 規定情境 戲劇性 戲劇電影 蒙太奇

正文:

1911年,義大利著名詩人、電影先驅喬托•卡努杜發表了《第七藝術誕生》一文,除卻戲劇、舞蹈、音樂等六大藝術形式,電影也成為一門獨立的藝術形式活躍在人類文明發展史上,經過短短一百多年的發展,這朵新興藝術的奇葩逐漸地秀美和迷人。它製造幻覺,創造視覺奇觀,成為無數觀眾茶余飯後消遣的娛樂選擇之一。不可否認,電影具有其他藝術樣式所不具備的獨特魅力而使得無數觀眾為它如癡如醉。作為一門年輕的藝術形式,在發展和完善的過程當中汲取了其他藝術樣式的營養和優勢,戲劇就是其最早學習和模倣的對象之一,世界電影的先驅者“魔術師”梅裏愛最早將奇妙的舞臺劇搬上銀幕,改變了盧米埃爾兄弟對於“火車進站”、“工廠大門”的場麵片段化的記錄和展示,開始有了簡單的情節和較為完整的故事。我國第一部電影的誕生則是對京劇大師譚鑫培演出的戲曲《定軍山》的完整記錄。中國早期的電影一直與戲曲藝術有著不解之緣,綿延數十年都被稱作“影戲”,可見當時中國的電影與戲劇如同連體嬰兒一樣地同呼吸、共命運。正是因為電影跟戲劇這兩朵本該各吐芬芳,各具魅力的藝術之花太相像了,所以早期的中國電影有識之士提出了“電影與戲劇離婚”的理論主張。早在上世紀50年代法國著名電影理論家安德列•巴讚在其論著中就提出了“戲劇提攜了電影”這個觀點,無獨有偶,享譽世界的美國劇作家勞遜也曾説過:“藝術電影基本上是採用戲劇的形式。製作者轉向舞臺是因為戲劇能提供一種結構的形式(製作者當時尚未能建立起一種專屬電影的結構形式)。” 我國戲劇學者董建在其著作中也提到“電影在成長過程中,從戲劇得到的滋養和支援是顯而易見的”。 戲劇是一門具有數千年曆史的古老藝術樣式,它最早誕生於巫術與祭祀活動,但是與巫術與祭祀活動有著本質的區別,在擁有淵源流長文明的古老國家中,戲劇跟其他藝術樣式結合進行了早期的實踐。如:戲劇與文學結合形成古希臘的詩劇、戲劇吸取舞蹈的表現形式得來古印度的舞劇、戲劇與曲藝聯姻得來中國的戲曲……從簡單到繁複,從單純到複合,變化多端的外在形態令人耳目一新,不變的內在本質卻也不斷凸現——“戲劇,是以演員的生理條件為中心媒介、當中敘演一定長度的故事、觀眾與戲劇創作者以假定性為協作活動前提的藝術活動。”

從戲劇本質的定義中可見:演員表演、一定長度的故事、假定性、觀眾是其不可缺少的構成要素。正是這些獨特的構成要素才使戲劇這朵獨具魅力的藝術奇葩散發出其他任何藝術樣式都代替不了的芬芳。至於相近而又具有迥異美學風格的電影來説,巴讚曾經在其論作中這樣寫到:“戲劇給我們留下的愉悅比起看完一部好影片獲得的滿足有一種難以言傳的更令人振奮、更高雅的東西,也許,還應該説,更有道德教益。” 為什麼難以言傳?為什麼更令人振奮?為什麼更高雅?表面上看巴讚的這段話似乎有些拔高戲劇意義之嫌,實則正是由於戲劇具有與其他藝術樣式不同的本質特徵才使得電影這朵“藝術雙生花”望其興嘆,時至今日,戲劇不僅沒有被來勢兇猛的電影浪潮推下舞臺,反而借助於電影的相互提攜彼此進步,越來越多的戲劇愛好者涌入劇院,爭先觀看一場真人表演、規定情境中具有一定故事長度的話劇。近年來,當《琥珀》、《暗戀桃花源》、《金沙》在北京國家劇院或上海大劇院上演時,甚至出現了一票難求的火爆場面。就連平日裏熙熙攘攘的電影院在那幾天也相對冷清了許多。優秀的戲劇分流了一部分電影觀眾,越是在經濟發達、市民文化程度相對較高的城市戲劇的受歡迎程度就越高,這是值得我們深思的地方:戲劇所提供的深厚精神資源和結構形式彌補了電影作為沒有傳承的新藝術的缺憾。

1   2   3   4   5   下一頁  


注: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尚無評論

 

相關文章
· 略説當前美術學與藝術設計學專業研究生培養存在的問題
· 藝術教育不該總是“副科”
· 中國藝術教育基本狀況與學科發展
· 與時代同行——楊之光藝術簡論
· 楊之光:培養年輕人比自己創作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