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中國
您的位置: 首頁 > 熱點關注 > 教育

藝術教育不該總是“副科”

藝術中國 | 時間: 2009-12-10 18:05:23 | 文章來源: 中國藝術教育網 苑大喜

隨著中外文化交流的日趨活躍,國內舉辦的西方藝術展覽越來越多,其中不乏西方國家的藝術精品。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走出國門的人也越來越多。這些在國內很少進博物館和美術館的旅遊者幾乎都會慕名進入盧浮宮等世界知名博物館,為的是遠遠地朝《蒙娜麗莎》等名畫望上一眼,可能的話,來個合影留念。

當普通觀眾面對那些在西方國家享有廣泛盛譽的繪畫作品時,我們常常聽到的一些話要麼是略帶自責色彩的“欣賞不了”,要麼是簡單直白的“看不懂”,要麼是因不懂而責怪畫家畫的“這是什麼玩意兒”。當他們跟隨隊伍好不容易挪動到名畫前,想要進行一番鑒賞的時候,也只會發出一聲嘆息“不過如此”,或者自問“好在哪?我怎麼沒看出來?”

是啊,世界名畫究竟好在哪呢?

其實,西方繪畫有它自身的源流。具體到一個畫家,有其生活的時代背景和生活環境;一個流派,有其産生和發展的思想和理論支援以及表現手法和技巧;一個作品,有其創作的時機和動機。

當我們面對反映汶川大地震的繪畫作品時,我們都會感同身受。而當我們面對米開朗基羅的名畫《創世紀》時,卻往往只能注意到場景的宏大壯闊和人物的千姿百態,難以進入更深的理解。這時候,如果你了解了《聖經》關於上帝創造宇宙、大地、人類和自然萬物的描述,再對文藝復興以及這時期的 “三巨匠”之一——米開朗基羅有一些了解的話,我相信你一定會在這幅畫前多停留一段時間,認真分辨一下其中的各個場景。創造美有的時候靠的是天才和靈感。而對美的鑒賞往往需要培養和熏陶。看到《蒙娜麗莎》,大家都會琢磨:她的微笑為什麼那麼神秘?看到《最後的晚餐》,大家都急於尋找那個抓著錢袋的叛徒猶大。這其實就源於一種比較初級階段的藝術熏陶。但是遺憾的是,大多數人的水準都處於這個階段。

那麼,為什麼有些人看不懂西方畫呢?

西方繪畫源於古希臘的人文精神和古羅馬的寫實風格,並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始終受到兩者的影響。中世紀的繪畫是基督教的藝術,強調對精神世界的表現。文藝復興重拾古希臘和古羅馬精神,創造了一個藝術高峰。到了17世紀,西方繪畫逐漸世俗化。19世紀,西方繪畫“主義”眾多,再度輝煌。新古典主義、浪漫主義、現實主義、批判現實主義輪番登場,到了後期的印象派,繪畫中融入了現代光學和色彩學。從後印象派開始,西方繪畫進入現代藝術時期,幾乎所有現代畫家都強調主觀情感的抒發和藝術的純粹性,而不是忠實再現。進入資訊時代,後現代主義潮流涌動。而今,西方繪畫更加多元化,更異彩紛呈。不了解這些與中國繪畫迥異的背景和知識,想要看得懂西方畫,談何容易。

歸根結底,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在於我們缺乏對藝術鑒賞力的培養,我們的教育是應試教育。從孩子出生開始,就“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到了小學,要努力學習,考上理想的中學。升入中學,更是面臨“決定一生命運”的高考。為了應付各種考試,孩子們課堂上學習的是應試課程,課外又忙於能為升學加分而自身不一定喜歡的“奧數”、英語、音樂考級等各種培訓班。對塑造人格,提升修養非常有益的各種文化藝術課程,學校因其無助於升學率的提高,而少有重視。家長也很少有機會帶孩子逛逛博物館、美術館。這還是城市裏的情況,在廣大的農村,更談不上藝術教育。

讓我們看看西方國家的例子。在法國,藝術教育被納入國民教育體系,是中小學教育中的一部分。教學計劃規定全國所有中學開設法語、數學、外語、人文科學、自然科學、藝術(音樂、美術)、綜合技術、體育等課程。全國所有小學都要開設7門獨立課程,即法語、數學、科學與技術、歷史與地理、公民教育、藝術(音樂、美術)、體育。美術課在法國的中小學中,每週為2課時。藝術教育同數學、法語、外語一樣都是“主科”。2008年,為了加強法國學生的藝術教育,法國教育總督學埃裏克·格羅斯受教育部和文化部委託對中小學藝術教育進行了調研。他在調研報告中建議,讓學生在整個教育過程中接受系統而循序漸進的藝術教育。格羅斯的建議包括:加強教師培訓,在師資考試中增加藝術史科目,為教師免費開放博物館和紀念館;建立公共資訊平臺,以使教師獲得數字資訊和相互交流經驗;每所學校都要設立藝術項目,鼓勵學校積極與文化藝術組織建立合作夥伴關係,設立發揮本校特長的藝術項目,並在校內設立藝術展覽、影視演播等文化場所;積極組織校外活動,鼓勵學生利用課外時間參加藝術活動,讓每個法國學生有機會參觀盧浮宮、蓬皮杜文化中心、吉美博物館等國家頂級文化中心;開設專門藝術學校,培養藝術師資。有了這樣的藝術教育墊底,公民的藝術素質和水準自然也就水漲船高了。

再反思我國的教育體系,素質教育提了很多年,藝術教育仍然是學校教育中的“副科”,因為無助於升學率的提升,而得不到應有的重視。但對於人的素質的培養,藝術教育不能總是副科。又到了秋季開學的時候,為了全民族素質的提高,我們再次期待藝術教育的加強。

注: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尚無評論

 

相關文章
· 中國藝術教育基本狀況與學科發展
· 與時代同行——楊之光藝術簡論
· 楊之光:培養年輕人比自己創作重要
· 母校情深:吳冠中捐畫浙江
· 從叫停升學指標看推進素質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