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如今藝術品投資熱潮一浪高過一浪的形勢下,依然能夠堅持“藏而不賣”的原則,關注藝術品的文化內涵而不考慮經濟利益的收藏家是令人敬佩的,在他們身上依然保留著中華民族優良傳統的文人情懷,來自杭州的紫砂收藏家李長平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曾經當過警察的李長平,從上世紀80年代便開始涉足紫砂收藏。李長平介紹説,當時他在杭州靈隱派出所當治安民警,負責靈隱景區一帶的巡邏,景區內有一些紫砂工藝品店,久而久之便與這些店主熟絡,耳濡目染也逐漸喜歡上了紫砂,經常會買一些新的紫砂壺。隨著對紫砂文化的不斷深入了解,李長平對老紫砂器的興趣日漸濃厚,開始重點收藏民國以前的紫砂藝術品。20多年的收藏曆程,李長平始終專注于紫砂的收藏和研究,如今他收藏的歷代各類紫砂器達千余件之多,其中1949年之前的老紫砂器就有近700件,不僅有邵大亨、楊彭年、程壽珍、俞國良、裴石民、王寅春、顧景舟、吳雲根等一批歷代紫砂名家的稀世之作,更有明末紫砂名家周季山的圓僧帽壺、清代范鼎甫制紫砂大梅樁、清代“彭城老守”款石瓢壺等難得一見的紫砂孤品。藏品除紫砂壺外,還包括各類紫砂茶具、紫砂文玩、紫砂擺件、紫砂花盆及紫砂生活用具等,堪稱品種繁多,看來賞心悅目。 在李長平的紫砂藏品中,一把“清代邵大亨制倣鼓壺”一直是他最為珍愛的藏品之一。邵大亨是清代嘉慶、道光年間的制壺名家,也是繼陳鳴遠之後的一代紫砂宗師。近代紫砂泰斗顧景舟對邵大亨一直推崇備至,其在世時曾説過,他正是靠著臨摹邵大亨的紫砂作品才取得今天的成就。李長平介紹,一直以來,他都想收藏一把邵大亨的紫砂壺,但始終未找到合適的。2007年時,有一次他跟朋友到宜興當地一位經營紫砂生意的朋友家做客,意外覓得一把,壺身雖有破損,已屬殘器,但樸實莊重、氣度不凡,處處體現紫砂藝術質樸典雅的厚重氣息,實為邵大亨制壺的精品。“後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徐漢棠得知此事後,還特意與兒子徐達明一起趕到杭州欣賞此壺,並告誡我一定要好好保存,因為此壺是邵大亨窮其畢生之精華所創作的一件作品,代表了他藝術成就的最高水準。”李長平説。 在李長平看來,現在國內文博系統和學術機構對於紫砂文化還不夠重視,缺乏系統、深入的研究。為了更好地弘揚和發展紫砂文化,李長平從2007年開始著手籌建博物館,經國家文物部門和民政部門審核批准,國內首家以歷代紫砂為主題的博物館——杭州華夏紫砂博物館于2008年5月18日正式開館。開館當天,來自海內外的眾多紫砂界名人齊聚一堂,共同見證了這一歷史時刻。 李長平認為,民辦博物館的功能不應僅僅局限于收藏、保護、研究和展示,更應致力於積極挖掘傳統文化價值的內涵。為此,他不僅個人出資編著出版紫砂文化研究專著,更是積極參與各類大型文化活動。去年,在浙江省文物局和浙江省博物館的支援下,由李長平負責策劃、組織的“紫砂印象——浙江民間紫砂精品大展”在浙江省博物館成功舉辦,這是民間紫砂藏品首次在國家公立博物館舉辦的大型展覽,對於紫砂文化的推廣和紫砂價值的挖掘意義重大。今年,李長平又先後應邀參加了在西安舉辦的“第二屆全國民辦博物館藏品博覽會”和在杭州舉辦的“2011浙江民間典藏大展”等活動,他利用所有的機會,不遺餘力地宣傳、推廣紫砂文化。 近年來,國內藝術品市場空前繁榮,紫砂以其獨特而深蘊的文化內涵受到了越來越多投資者的青睞,行情也一路高歌猛進,如嘉德2011春拍中,一件“明代‘大彬’款絞胎施釉彌勒佛”以690萬元成交,一件“清代‘鳴遠’款段泥筍狀水呈”以230萬元成交;匡時2011春拍中,“顧景舟的雲肩如意三頭茶具”以1023.5萬元成交;西泠2010秋拍中,“時大彬制圈扭壺”以1344萬元成交。對於紫砂藝術品市場今後的發展前景,李長平認為,真正好的紫砂精品的升值空間還很大。“以前玩紫砂的人少,紫砂的市場價格也比較低,一些資深的紫砂藏家不願意把真正好的紫砂精品拿出來拍賣,現在隨著藝術品市場的繁榮,收藏紫砂的人越來越多,陸續有紫砂精品出現在市場上了。像時大彬、陳鳴遠、邵大亨等歷代紫砂名家,他們在紫砂文化發展史上所起到的作用是無可估量的,他們的作品能夠保存至今非常難得,未來還會有很大的增值空間。”對於當代紫砂工藝大師的作品,李長平表示,今後的行情可能會逐漸回歸理性。 所謂“一砂一世界,萬物皆有道”。李長平説,他的人生觀、世界觀的形成受紫砂文化的影響很大,通過紫砂這麼一個載體,使他感悟良多,對他來説,砂亦有道,紫砂已不僅僅是一件藝術品,更是他感悟人生情懷、提升思想境界的光明之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