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改革路在何方
  簡介:教育改革是多少年為人詬病的話題,也是近年來“兩會”代表委員年年熱議的話題。高考改革、教育公平、教育腐敗、奧數之爭、輪崗制……變幻無窮的熱詞後面是一個又一個令人深思的教育問題。教育改革已經進行了20多年,這場未完的革命路在何方?能否讓人民看到希望?

嘉賓介紹

下期節目預告 ·3月14日16:00 兩會天天評第十二期:貧富差距與小康社會

文字直播

中國網:各位網友大家好,歡迎大家收看中國網•中國聯通“兩會天天評”節目。教育改革是多少年為人詬病的話題,也是近年來“兩會”代表委員年年熱議的話題。高考改革、教育公平、教育腐敗、奧數之爭、輪崗制……變幻無窮的熱詞後面是一個又一個令人深思的教育問題。教育改革已經進行了20多年,這場未完的革命路在何方?能否讓人民看到希望?今天我們請到了全國政協委員、吉林省政協常務副主席、黨組副書記林炎志先生。

委員關注教育人才培養

中國網:對這次《政府工作報告》中有關教育內容,您怎麼評價?

林炎志:我非常同意總理講的,在教育方面首先堅持教育改革。因為教育是隨著社會進步而發展的。100多年來,中國從衰敗的最低點往上升的過程中,教育一直不停地改革。比如1905年取消科舉,開始實行新的小學初中學制。到現在,這個改革過程使中國的教育有了飛速發展。所以社會發展不停步,教育改革也就永遠不會停步。

中國網:這些天您一直在參加大會,您都聽到了代表委員們怎樣的討論?關注的焦點集中在哪些方面?

林炎志:一方面在規劃綱要的徵求意見稿中,要注重抓均衡教育、素質教育,另一方面我們有些委員也很關心怎樣才能夠辦出高水準的學校,培養出一批傑出人才。因為這次金融危機中,中國的表現很好,在全世界各個國家中,尤其跟發達國家相比,我們很主動。另外,預示著在今後10年、20年中我們會有很多新的高峰需要攀登。而這些攀登需要有一批高品質的人才,這些人才是由我們現在的教育培養的。

林炎志:建議實行5•4•3學制

中國網:我了解到,您這次帶來的提案也是和教育改革有關的,能不能給大家介紹一下?

林炎志:我帶了一個提案,其中是希望能夠在我們現在6•3•3學制,就是小學6年、初中3年、高中3年,中間能夠分出一部分實行5•4•3制,小學5年、初中4年、高中3年,而且同時把一些原來的學習內容下放,經過精簡壓縮,同時擴展延伸。比如方程應該進小學。高中的立體幾何、解析幾何,也可以考慮放到初中;大學本科學的微積分,可以考慮到高中。因為人類社會不斷往前發展,知識量是不斷增加的,而人的學習年限就是這麼多,所以我們為了今後10年、20年能夠培養一批高素質人才,就應該在他們22、23歲前後,使他們能夠達到所在的某一個學科的前沿。這就需要把人類過去幾千年、幾百年發展的某種知識體系更科學更精煉地教給孩子。

中國網:微積分進高中,不知道高中孩子聽了以後會不會壓力很大?

林炎志:要把前面的教育也提前,整個提前。同時把過去一些知識進行精煉。總體來講,減負是永遠要做的。這是教育永恒的課題。同時也要不斷的下放、壓縮、擴展,這個工作也是永恒的。因為人類科學知識總是在發展。要知道微積分是300年前人類的成就,那時候牛頓、萊布尼茲做的結論,現在的高中學生掌握應該沒什麼問題。

應著重考慮教育品質和水準的優先發展

中國網:在十七大報告、2009年《政府工作報告》,還有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當中都提到了要優先發展教育。我們想聽一下林主席您是怎麼看待優先發展教育的?優先發展教育在我們的生活中是怎樣體現和落實的?

林炎志:“優先”這個意識,從政府角度講,可能是在各種安排上先考慮它。如各種投入、各種政策改革,先靠慮安排這件事情。很重要的是安排目標。教育的中長期目標到底能夠使2020年的我們達到什麼樣的目標?現在數量目標已經不少了,比如2020年40%的學生入大學、接近80%的學生入高中,這些數量是一個優先的含義。現在優先教育上比較麻煩的是品質和水準,怎麼優先安排?怎麼測定2020年我們需要的那批人才的毛坯能夠達到那時的先進水準。這個怎麼優先安排還需要探索。

中國網:您有什麼建議嗎?

林炎志:我希望能夠提出2020年的時候中國大學畢業生中間比如有1/5、1/4、1/3,甚至1/2,達到現在碩士畢業生,或者説是某學科(亞)前沿的水準,而且歲數在23、24歲左右。

龐大的教改規劃如何落實?

中國網:我們在拿到《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的時候,覺得這份《綱要》的內容真不少,有好幾十頁,這麼龐大的一個《綱要》是不是真正能夠得到落實,如何保障它最後可以得到落實?

林炎志:這個《綱要》現在規定的這些東西落實起來不是太難,除了4%這個主觀性最強的指標以外,其他的指標社會上有很強的執法性。比如高校畢業生繼續增加百分比。這個在老百姓心目當中還是有很大的勁頭。儘管現在大學生分配比較困難,儘管現在大學生有掃廁所的和去殯儀館的等等。但有個大學生的學歷還是比較好。總的來説,中國人接受教育的願望之大,中國文化傳統對教育重視之高,我看全球罕見。據説只有猶太人、印度人能跟中國人比。這確實是我們非常值得珍惜的民族性格。

教育單一化無法滿足民眾多元化的需求

背景資料:教育話題總能保持高熱度,因為它關係到每個家庭,關係到每個家庭的未來。2009年,在我國教育領域,雖然像奧數熱、有償家教、擇校熱等沉疴仍在,但也不乏新的改革探索。從北大自主招生實行“中學校長實名推薦制”,公眾擔心這會滋生新的教育腐敗;“減少學術型研究生的招收比例”,在質疑高校學科設置過於功利的聲浪中出臺;擇校熱日甚一日,家長們搞不懂是優質資源緊缺還是資源過度集中?教育在經歷了不斷的質疑與與追問中究竟收穫了什麼?

林炎志:對教育改革不滿意可能會長期存在,因為教育是全民的視野。現在由於國家經濟體制改革,由於市場經濟的實現,人民生活的類型和層次確實拉開距離,多樣化了,多元化了。需求多樣的老百姓,多元的人民、多元的胃口、多元的目標,都對一種教育制度滿意是不可能的。但是因為教育在統一國家的思想、意識形態和統一國家的社會制度上面作用很重要。所以教育也有統一性的問題。在統一的教育制度,面對人民的多元、需求的多樣,可能會做一些靈活多樣的安排。但教育的統一性和社會的多樣性永遠會有一些矛盾。群眾永遠會有一些意見。這些意見有些是客觀的,大概也會長期存在;有些可能會通過我們改革消除掉。

中國網:總的來説大家對教育改革的期望太高了,呼聲太強烈了,我們進行的改革可能也不能一下就達到群眾的期望值?

林炎志:還有兩個問題值得注意。現在群眾對教育改革的呼聲並不反映所有群體的意見。受教育群體中有一部分群眾實際上沒有什麼話語權。比如農民工和農民工子女。當然,這次教育改革方案中對這件事情做了安排。有很多人同情他們,替他們説話,但是他們真正想什麼,我覺得好像還沒有真正反映出來,因為他們是發言權的弱勢群體。

另外一個聲音也不強,10年、20年、30年之後我們國家的尖端事業預期會發展到什麼程度,這本來就是一個遠期目標。今天替這個目標呼聲説話的人,在媒體上反映得也不夠。

這兩個呼聲,一個佔了非常多的人數(農民的子女)。一個佔了非常重要的位置。如果20年、30年以後,我們的高端事業缺乏人才了,批評20、30年前的教育,我們就很慚愧了。所以教育改革可能還有兩個任務:怎麼認識本身很弱的這兩個呼聲。

中國網:您剛才説現在媒體的反映並沒有真正全面反映這兩個群體的心聲,您有沒有了解到相關的情況呢?

林炎志:我了解到農民工的子女受的教育確實需要加強,這次中長期規劃裏也強調把弱勢教育怎麼幫上來,這也是我剛才説4%財政怎麼分割的問題,財政上真正應該給這些地方分割多一些。另外,20年、30年以後高端事業的需要,應該從現在的教學改革開始。當然這些年也做了很多課改,也是很積極的。但是可能課改的同志對現在青少年中間那種學習積極性和能力的估計還是偏低。並且我們對這些教材能夠提煉壓縮下放的程度還是估計過低。我們國家近100多年來科學經濟處在相對落後狀態,尤其在教物理化上好像還有一些自卑和膽怯。我所知道的,西方的自然科學教學還是在不斷地調整。我們過去也有過一些個別的學校有過很好的經驗。錢學森曾回憶在上個世紀30年代,他在北京師大一附中學到很多數理化的功課,到了美國麻省理工學院之後,發現其大一、大二學的東西也不過如此。他到麻省那一年收穫不大,就是因為他在北京師大一附中學到了很高水準的內容。可見當時我們有個別學校的教育水準還是很高的。錢學森回憶,後來他之所以能夠在當時美國的學習、研究中成為佼佼者,跟他早期尤其在比較年輕的時候接觸到前沿知識有很大的關係。我覺得錢學森這段回憶很值得我們思考。我們現在很多事業上,尤其在高端事業上部分達到國際先進,我們應該有自信心好好對現在的數理化課程進行加工,讓我們的孩子能夠早一點接觸到科學的前沿。

中國網:教育改革從教學方面進行一個轉化,這是您的觀點,是不是您也認為這是當前教育改革當中最值得關注的一點?

林炎志:是不是最值得注意的,這倒未必。但在中長期國家規劃中,起碼應該作為指導思想的一部分。

中國網:您認為教育改革如果要進行下去,應該側重於哪些方面?

林炎志:首先還是投入,教育上在市場經濟中還是要堅持與國家投入、財政投入為主,體制上要搞活,教材、教學體制上要多元化。我們國家這種大的教學體制全國都統一成6•3•3制,我覺得有道理,我原來在教育部、黨組工作過幾年,大概10幾年前,那個時候我就聽説過教育單位、教育科研單位已經長期研究過5•4•3制。50年代的教育部副部長董純才同志研究過,到我參加黨組織工作的時候是90年代中期,這個事情已經很成熟了,但是5•4•3制這次並沒有在中長期教育改革綱要中體現,我覺得挺奇怪的。

專家解讀《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

背景資料:“為什麼我們的學校總是培養不出傑出人才?”還記得錢學森老人在病榻上時曾多次向前來探望病情的溫家寶總理提出這樣的一個問題。在物質極大繁榮的時代,“錢學森之問”問出了教育之惑,如今在大步向前的教育改革之路上,人們期盼著能看到更多的信心與希望。

在1月11日至2月6日一個月的時間裏,溫家寶總理在中南海先後主持召開五次座談會,就正在制定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聽取社會各界人士的意見和建議。

中國網:請您給大家點評一下這次中長期規劃綱要究竟有哪些亮點?

林炎志:在亮點問題上很多新聞媒體總結過,比如總結十大重點等等,這些總結我也是同意的。我認為這個亮點包括溫總理提到的著重抓好五個方面,首先是教育改革,溫總理把教育改革放在第一條,這應該是一種精氣神。第二尊重義務教育均衡發展,這反映了社會主義制度本質的要求,這也是一個非常值得注意的亮點。後邊強調學前教育,這也是一個亮點。這次我們政協會上有些同志也提出把義務教育擴大到學前。美國最近已經把學前一年的教育擴大為義務教育。是自願的義務教育,是半義務教育。現在經過人類學、教育學、心理學各方面的研究認為,孩子3-6歲的教育會影響他一生的聰明水準。怎樣在3-6歲時候把孩子的社會化教育水準提上去。這是全人類面對的重大的科研課題。這次中長期教育規劃,已經把學前教育列入。有的兩會代表還希望學前一年能夠進入到義務教育。我完全贊成。我覺得這個亮點可以説,它會使得我們的教育在人類教育發展史上不落後,這是一個很突出的亮點。

另外在中小學設置正高職稱,這也是很值得注意的亮點。我長期在大學,在清華、北大學習工作了十幾年,在教育部黨組工作了幾年。我覺得在大學當老師,未必比在小學、中學更難。看起來教小學教孩子容易一點,內容容易一點,但是在方法論、認識論上其實要求水準更高。怎樣在基礎教育中透出最前沿的內容,這才是水準。所以在中小學設置正高職稱,一方面是激發教師的積極性;一方面是提高我們整個教育的水準。

中國網:您剛才也列舉了一些您認為的亮點,我們也看到亮點是非常多的,可能大家最關注的問題就是,咱們老百姓能夠從這份《綱要》當中受到怎樣實實在在的一些益?

林炎志:老百姓受益多的是進城務工人員的子女有望參加當地升學考試等等,還有中等職業教育逐步免費,普及高中和繼續擴大大學招生,這幾個都是跟老百姓的切身利益相關的。

十年後的中國教育什麼樣?

中國網:最後一個問題,想請林主席給大家描繪一下十年以後我國的教育的藍圖,在您的心目中這幅藍圖是怎樣的?

林炎志:我一想起來這幅藍圖,就心潮澎湃。按照現在的中長期規劃來看,到那個時候我們國家受教育的年限就會延長,延長到十幾年以上,現在是八點幾年或者是九年左右,到那個時候就會達到十幾年,在這個問題上就會接近或者達到發達國家水準。2020年我們教育水準大概比每人平均GDP要提前十幾年、二十幾年,達到那個時候的中等發達國家,甚至是最發達國家。

教育上有幾個指標:一是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齡;二是大學生的比例等等。按照現在的規劃看,到2020年我們這些指標跟先進國家比大概也不是很落後,所以我覺得很好、很受鼓舞。

中國網:您對這個《綱要》和教育改革還有什麼樣的希望?

林炎志:中央希望能夠為20年、30年以後多出人才、出好人才。我認為,規劃在出尖子人才這方面應該再增加一些內容。

中國網:溫總理在會上説“教改要讓人民看到希望”,近期教育部公佈的2010年工作要點當中,全文也有45處提及了改革,教育部部長袁仁貴稱2010年將是一個教育改革之年。這場教育改革之路到底將走向何方,我們拭目以待。

今天非常感謝林主席的到來,也感謝各位網友收看這一期的中國網•中國聯通“兩會天天評”節目,同時也感謝中糧集團長城酒業對本節目長期大力的支援。感謝大家的收看,下期再見!

(責編:汪洋\主持:汪洋\文字:汪洋\導播:李哲\攝像:董超\圖片:王銳\後期:董超)

本期觀點

林炎志:建議實行5•4•3學制
  希望能夠在我們現在6•3•3學制中間分出一部分實行5•4•3制,同時把一些原來的學習內容下放,經過精簡、壓縮,同時擴展延伸。
教育單一化無法滿足民眾多元化的需求
  對教育改革不滿意可能會長期存在,因為教育是全民的視野,要求多元的老百姓、多元的人民、多元的胃口都對一種教育制度滿意是不可能的。
傑出人才,是從搖籃開始的賽跑

要想培養最傑出的人才,就是從搖籃開始賽跑。離開搖籃之後就是小學、初中,這個賽跑的教練、教師也應該是高水準的。

2020年我國教育水準將比每人平均GDP提前10-20年
  2020年我國的教育水準大概比每人平均GDP要提前十幾年、二十幾年,達到那個時候的中等發達國家,甚至是最發達國家。

相關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