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錫文解讀08年中央一號文件

    嘉賓: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 陳錫文
    時間:2008年2月27日15:30
    簡介:回顧30年改革史能夠看到,以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是農村改革最重要的制度性成果。30年中國農村改革經歷了哪幾個階段?改革給農業帶來了怎樣的變化?陳錫文主任在中國訪談進行權威解讀。
文字實錄 圖片實錄 返回訪談頁

活動標題

  • 陳錫文解讀08年中央一號文件

活動描述

  • 嘉賓: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 陳錫文
            時間:2008年2月27日15:30
            簡介:回顧30年改革史能夠看到,以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是農村改革最重要的制度性成果。30年中國農村改革經歷了哪幾個階段?改革給農業帶來了怎樣的變化?今天,我們為大家請到了一位重量級的嘉賓,他多次解讀了中央一號文件,他是中國農業經濟研究方面的權威專家,聽聽他是如何分析中國農村體制改革的30年。

文字內容:

  • 中國網:

    各位網友大家好,歡迎收看中國訪談。

    前不久,中共中央、國務院發佈了2008年一號文件。自2004年以來,中共中央、國務院為促進新形勢下農業農村的發展,連續發出了五個“一號文件”。這五個文件初步構成了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階段新的農業農村政策基本框架。今年的一號文件有哪些重要內容,30年中國改革開放給農村帶來了哪些變化呢?

    2008-02-27 15:32:23

  • 中國網:

    今天,我們為大家請到了一位重量級的嘉賓,他多次解讀了中央一號文件,他就是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陳錫文先生。歡迎您,陳主任,非常歡迎您參加我們的中國訪談。由於今天您的到來,也吸引了許多的北京媒體,今天到場媒體分別是北京週報、《今日中國》雜誌社、人民畫報社、人民中國雜誌社、中國報道雜誌社和對外傳播雜誌社,非常歡迎大家的到來。

    2008-02-27 15:32:42

  • 中國網:

    陳主任,今年是中國改革開放30年,您也曾經表示過中國改革開放是從農村開始的,我們想了解一下這十年來中國農村改革開放經歷了怎樣的階段,每個階段又呈現出了一個什麼樣的特點呢?

    2008-02-27 15:33:11

  • 陳錫文:

    30年來農村改革,我個人認為經歷了三個大的階段。

    第一個階段,最初是在農村內部,改革過去人民公社的經營體制,標誌是實行家庭承包經營,給農民充分的自主權,讓農民可以按照自己的意願,按照市場的需求去發展生産,去選擇自己願意幹的職業,這充分調動了農民的積極性,極大地促進了農業和農村經濟的發展。這一階段大概是在改革最初的六、七年時間,大概到80年代中後期,之後進入的第二階段。

    2008-02-27 15:33:36

  • 陳錫文:

    第二個階段,主要是在農産品的供給豐富之後,不需要像以前實行計劃收購和銷售,這個階段主要是改革農産品流通體制,讓市場發揮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所以在這個過程中,它的標誌是在尋求、培育市場機制。市場經濟的基本特徵,就是要讓市場在資源配置過程中起基礎性的作用。

    2008-02-27 15:33:52

  • 陳錫文:

    第三個階段,是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的新階段。到世紀之交,我國農業農村的發展又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標誌性就是中國共産黨召開“第十六次全國代表大會”,那次代表大會上,當時江澤民總書記有重要的講話,他講在城鄉經濟發展方面要提出重要的方略,就叫“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提出這個方略之後,就使農村的改革和城市緊密地融合起來。

    2008-02-27 15:34:05

  • 陳錫文:

    大體上來看,這三種階段,在時間的進程上各有長短,但是都解決了每一個時段應該解決的突出問題,我們現在這個階段的改革也可以説是最重要的關鍵階段,就是要根本上去突破城鄉二元結構關係,建立新的統籌城鄉發展機制。

    2008-02-27 15:34:16

  • 中國網:

    剛才您從宏觀的角度給我們總結了改革開放30年來中國農村經濟和農村改革的變化,這一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2008的八項主要任務中,將加強農業基礎地位,實行以工促農、以城帶鄉,建立城鄉一體化發展新格局作為一項重要任務。請您談談這句話的背景和它的深刻含義?

    2008-02-27 15:34:26

  • 陳錫文:

    這句話的含義是很深刻的。從背景的角度講,農村仍然是整個國民經濟中最薄弱的環節。在經濟總量中,農業佔GDP的比重是不斷下降的,這是經濟發展的必然規律。工業和城市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以後,農業所佔的比重會逐漸下降。現在GDP總量中,農業佔的比重是11%多一點,農村有這麼多人口,創造的GDP比重比較低,所以説明這個産業的科技含量,生産手段都是比較落後。

    2008-02-27 15:34:36

  • 陳錫文:

    農業是國民經濟中最薄弱的環節,受到自然災害的影響,也受到市場波動的影響。所以農民的收入水準比較低,農業的基礎設施建設、生産技術裝備等還遠遠不適應農業現代化發展的要求。因此要強調加強農業基礎地位。中國有13億多人口,如果農業要是出了問題,就會發生很大的負面影響,所以必須加強農業的基礎地位。

    2008-02-27 15:34:51

  • 陳錫文:

    第二層含義,加強農業基礎地位,實際不僅僅是農民的責任,也是國家政府,整個社會應該共同承擔的責任。因為農業實際上有非常大的社會效應,不僅僅農民要有收入,更重要的是人力和農産品的供給。所以從這個意義上講,政府要主導,在加強農業基礎地位過程中做更多的事情。

    2008-02-27 15:35:01

  • 陳錫文:

    第三層含義,這幾年,特別是十六大提出統籌城鄉發展之後,各級政府對農業不斷增加投入,中央也明確提出要對農業實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針。所以在有些人看來,加強農業主要是靠財政,靠政府,其實並不是這樣。多予、少取是政府要做的事情,放活是要通過改革農村的經濟體制激活農民的積極性。

    2008-02-27 15:35:11

  • 中國網:

    三十年的改革開放給中國的農村面貌帶來了巨大的變化。您能不能用一些具體的事例給我們闡述分析一下,比如從勞動生産率的提高、糧食産量的增加、農民收入的提高,能給我們舉幾個例子?

    2008-02-27 15:35:21

  • 陳錫文:

    應該説30年發生的變化世人矚目,對中國農民來説,某種程度上來講,對很多人是一場夢一樣,發生這麼大、這麼深刻的變化。舉幾個簡單的數據來説明,首先解決了“溫飽問題”,包括農民的溫飽和整個國家過去都是實行配給制,要糧票、油票、豆腐票,現在都沒有了,不用拿票了,説明農産品供給極大豐富。從供給方面,比如説糧食,糧食在1978年改革之前我國糧食總産量在6000億斤多一點。到了去年糧食總産量是10030億斤,30年之內糧食增産60%以上。世界上很少有國家能做到這一條,解決了溫飽問題。

    2008-02-27 15:35:45

  • 陳錫文:

    第二,就是使農民比較快的富裕起來。1978年的時候,全國農民平均每個人一年每人平均純收入是人民幣134元,去年全國農民每人平均純收入是4140元,這30年的變化是非常大的。從農民自身來講,改革之前農民收入非常低,有相當多的人沒有真正解決溫飽,改革開放之前,全國農村沒有解決溫飽的農民總量大概是2.5億人,到2007年底沒有解決溫飽農民的數量減少到不足1500萬人,也就是基本上都解決了溫飽。

    2008-02-27 15:35:59

  • 陳錫文:

    而且從2007年開始,在中央政府的支援下,各地政府共同努力,已經在全國普遍建立了農村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我了解到,大概去年年底全國農村3400萬農民納入低保,從這一點上來講解決了農民,同時也是整個國家的溫飽問題。因此後來在城裏頭,工業、商業其他方面的改革開放,相當重要的基礎就是提供了足夠的食品,使得市場極大地豐富起來了。

    2008-02-27 15:36:13

  • 陳錫文:

    像現在的技術,比如説紡織業,中國紡織品和服裝的出口大概在世界上是名列前茅的,當然我們必須有比較發達的種植業才可以。農業的發展對農民來説,他的生活和過去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無論是吃的、住的,還是出行的。我們説媒體,現在大概80%的農民家裏都有彩電,通訊的設備條件跟過去也有了非常大的不同。從這個意義上講,和30年前相比確實是天壤之別。

    2008-02-27 15:36:43

  • 陳錫文:

    但是總體來講,城鄉之間,就是二元經濟結構問題是經濟學上的一個概念,本來講是先進的城市經濟和落後的農村經濟,這是技術方面的,但是這兩種結果帶來城鄉居民收入上的差距。和城裏相比,農民的收入相對於城裏來説,每個人的收入僅僅相當於城裏人的1/3左右。所以從這個意義上講,30年的改革開放給農業、農村帶來很大的變化,給農民帶來了很多的實惠,也使得整個中國經濟的改革開放發展有了比較雄厚的基礎。

    2008-02-27 15:36:52

  • 陳錫文:

    但是由於過去農村歷史遺留下來的問題太多,30年的改革還僅僅是解決了其中的一部分。所以從當前的城鄉發展差距來看,要進一步深化農村改革,推動農村更快發展的任務還是相當艱巨的。

    2008-02-27 15:37:09

  • 中國網:

    您剛才説到農村的新面貌,我們的確也是有深的體會。我們現在去農村可以看到水泥馬路已經鋪到每個小村莊,路燈也有,感覺上現在已經和城市有一些接近的地方了。

    2008-02-27 15:37:14

  • 陳錫文:

    這幾年,特別是黨的十六大提出“統籌城鄉發展”的要求之後,中央政府明確提出了兩個方面的要求:

    一個就是要求把國家主導的基礎設施建設的重點轉向農村去。你剛才講的鄉村的道路,水利都是屬於基礎設施建設。但現在,中國有34000多個鄉鎮,64萬多個村。從目前來看,每個鄉鎮都通水泥路是不成問題的。另外,就是85%以上的行政村都有了公交班車,農民出行比較方便,這都是最近幾年實現的。

    2008-02-27 15:51:15

  • 陳錫文:

    1998年以後,國家加大投入,大概一共投入2千多億,幫助農村改造電網。所以現在絕大多數農村地區都有了電,一部分特別邊遠的,大電網拉過去經濟效益不好。國家想辦法在當地開發小水利,給他們進行太陽能、風能的發電等等,來解決照明問題。所以,我想再往前發展,農村的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可以逐漸向城市靠近,當然差距還會有。

    2008-02-27 15:51:34

  • 陳錫文:

    另外一個方面,就是住房。農村居民很少在經濟生活的指標上能超過城裏人的,但是住房是超過城裏人的,城市居民每人平均住房面積沒有農村大。當然農民自己的房子是生産、生活結合在一起的,大一點是有道理的。很重要的一條,過去是茅草房,現在逐步改造成磚房,再進一步是改造成水泥,有的改造成兩三層小樓房。在一些發達地區,大概農民的房屋改造有三四次,後來經濟又富裕了,看到人家有更好的,又去學人家,拆了重蓋。

    2008-02-27 15:51:45

  • 陳錫文:

    從這一方面反映出農民富裕程度在提高,另外一方面也反映出我們對農村規劃做得不夠好,實際這也是一種浪費,是一種損失,很多方面都可以感覺到。

    2008-02-27 15:52:06

  • 陳錫文:

    還有政府提供的基本公共服務,我們講的最多是農村的義務教育,農民的合作醫療,這些方面最近幾年有非常大的變化。到2007年,全國農村縣以下接受義務教育的孩子,九年制的一共有1.48億,從去年開始已經完全免交學雜費,讀書不用交錢。從去年9月份秋季開學開始,對將近1.5孩子,政府提供免費的教科書,這其中還有700-800萬由於家庭比較遠,需要寄宿,對這些孩子政府還給他們提供一些補助,這在過去是不敢想像的。

    2008-02-27 15:52:17

  • 陳錫文:

    從醫療來説,目前有7億多農民加入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水準雖然不高,去年以前的水準每個農民自己出10塊錢,中央政府貼20塊錢,地方政府再貼20塊錢,就是50塊錢,但少可以解決一些問題。從2008年開始,中央決定提高這個水準,大家都發一份,農民出20元,地方政府出40元,中央政府也出40元,就是一百塊錢。另外剛才講農村覆蓋最低生活保障,屬於社保網,對農民來説公共服務的水準也在不斷的提高。

    2008-02-27 15:52:23

  • 陳錫文:

    最近這幾年中國宏觀經濟態勢比較好,經濟增長比較快,居民收入增長也比較快,和這個是直接有關的。所以講城市經濟或者講宏觀經濟和農村經濟是緊密相連了,農村經濟發展得好會給整個國民經濟就提供了一個非常穩固的基礎,而宏觀經濟發展好,又使得國家有更多財力解決農村的基礎建設,為農村提供公共服務。從這個意義上講,再一次證明十六大提出統籌城鄉發展是非常具有針對性,也是非常必要的。

    2008-02-27 15:52:32

  • 中國網:

    好的。陳主任,我們也想了解一下您對於黨中央提出的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戰略是怎麼樣理解的?現階段要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您認為最重要的措施是什麼呢?

    2008-02-27 15:52:42

  • 陳錫文:

    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是2005年,中國共産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在制定第十一個五年計劃的戰略中提出來的。我自己理解提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在思想上或者在認識上非常重要的是要把握兩個方面:一個是農村的全面建設。

    2008-02-27 15:52:53

  • 陳錫文:

    所謂全面建設,就是中央在建設新農村方面至少提了五個方面的要求:生産發展、生活寬裕、鄉村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這五個方面已經涉及到了農村的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多方面。所以新農村建設就要在這些方面協調向前推進,而不是片面追求某一個方面。

    2008-02-27 15:55:56

  • 陳錫文:

    我們到農村可以看到,個別地方認識上有片面性,認為新農村建設就是蓋新房子,所以把房子拆了蓋新房子,結果農民有負債,加大了負擔,這個不能叫做新農村建設。新農村建設不是簡單的新房子建設,這五個方面要協調。

    2008-02-27 15:56:19

  • 陳錫文:

    第二是長期的概念。新農村建設要求提出以後,黨中央在北京曾經舉辦過一次省部級主要領導幹部的專題研討班,專門研究新農村建設應該怎麼樣推進。在討論的過程當中,總書記和總理都到討論會上發表他們的意見,大家得出一般性的概念,就是整個新農村建設是伴隨著中國整個現代化進程的,也就是現代化的進程就是新農村建設的進程。按照過去小平同志提到中國現代化進程分三步走的話,2050年建國一百多年的時候,我們國家才能基本實現現代化。

    2008-02-27 15:56:28

  • 陳錫文:

    按照我個人來看,整個農村也需要到那個時候才能夠基本建設新農村,就是它是一個差不多半個多世紀,兩代人的艱苦創業。由於中國各地發展不平衡,有一些特別好,像華西村。但還有一些地區,可能過半個世紀還不一定建成。所以要理解新農村建設,第一它是一個全面的建設過程;第二它是長期、艱苦的過程,不能希望一蹴而就,也不能希望説某一句話就記住某一句。

    2008-02-27 15:56:37

  • 陳錫文:

    我到某些地方感覺到,有的幹部就認為新農村建設最能體現它的表面現象就是村容整潔,所以他們把房子蓋成新的,把街道拉直了,有的農村沒有錢就表面刷刷墻,就是表面文章,做花架子,沒有意義。還有人想三年五年建成,這可能就急功近利了,所以一定要明確它是長期艱苦的建設。

    2008-02-27 15:56:56

  • 陳錫文:

    從這個意義上,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應該強調在黨和政府的領導下,充分調動農民的積極性,發揮農民自己的作用。因為是他自己的生活,他怎麼生活得好,他自己最清楚。所以從這個意義上要發揮農民的基礎作用,在這個基礎上政府對他扶持,社會各界對他進行扶持,逐步向前推進。我想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説來説去最重要的一條還是要促進農村的經濟發展,特別是農業的發展,在這個基礎上才能讓農民富裕起來,讓農村經濟繁榮起來,這樣建設的新農村才有一個比較穩固的基礎。

    2008-02-27 15:57:00

  • 中國網:

    陳主任,您能給我們描繪一下中國農業的未來會是什麼樣呢?比如説新一代的農民會怎麼樣?農村的生産生活會有什麼樣的變化,是不是將來都會像華西村那樣呢?

    2008-02-27 15:57:09

  • 陳錫文:

    我想農業現代化是每個國家農民都追求的目標。我們國家很早就提出來了,比如説70年代的時候周恩來總理就講過“四個現代化”的目標,一直到這次黨的十七大胡錦濤總書記報告裏面明確提出“要走中國特色的農業現代化道路”。所以發展農業的現代化,是中國未來農業的發展方向。

    2008-02-27 16:17:04

  • 陳錫文:

    對現代化的理解是各有不同的,世界各國的農業,自然稟賦,地理環境都有直接的關係。我們管農業經濟的人大體上都把世界這麼多國家的農業分為兩大類:一類叫做傳統國家的農業,指的是開發早的農業,比如像中國等幾大文明古國,農業發展歷史都是在七八千年前左右,這些國家開發早,人口多,相應的每人平均土地面積就比較少,傳統國家是一種類型。傳統國家在發展農業現代化特別注重保護耕地,特別注重替代土地的投入,特別注重提高土地的産出率。

    2008-02-27 16:17:15

  • 陳錫文:

    一類叫“新大陸國家農業”,主要是指哥倫布發現新大陸之後,新開發的大陸,像南美、北美、大洋洲等等,那些地方真正的大規模的農業開發大概就是四五百年的時間,相對來説人口比較少,土地比較多。這兩類國家的農業都要體現現代化,但是發展的方向差別是很大的。

    2008-02-27 16:17:30

  • 陳錫文:

    比如説美國的農業,加拿大的農業,澳大利亞農業,巴西農業。我們去看了之後,一個家庭農場幾萬畝,而中國就是兩三畝地,如果按照他們的路子實行農業現代化,可能中國永遠不會有農業現代化。但是你要到西歐、東亞去看,一個家庭就是一兩公頃、三五公頃也可以建立很高的生産力。所以走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道路,就要從中國的實際情況出發。

    2008-02-27 16:17:40

  • 陳錫文:

    我們也在追求農民擴大土地的經營規模,前提就是農民要轉移出去,轉移到非農産業,轉移到城鎮就業,那麼農村的土地才能逐步擴大。但是相比較而言,中國的每人平均土地去年的水準不到1.4畝,100個人的土地140畝,就是把140畝的土地交給一個人種,拿到加拿大去,大概也是人家的後花園,也不是真正的大規模。

    2008-02-27 16:17:50

  • 陳錫文:

    所以一定要走中國特色的農業現代化。這裡面非常重要的是要把中國好的優點要保留下來,就是重視農田水利的基礎設施建設,重視精耕細作的傳統,重視提高土地産出率,讓它有序使用等等,這是我們農村現代化中要繼續發揚。

    2008-02-27 16:18:11

  • 陳錫文:

    另外,就是要接受現代科技知識。中央在提出建設新農村的同時,也提出了對農民的要求,要培育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這是和現代農業相結合在一起的。所以在這個基礎上,要提高農民的文化、科技的教育水準,讓農民能夠掌握更多的現代化農業技能、生産技能等,逐步培養新型農民來適應現代化的要求,發展中國的現代農業。

    2008-02-27 16:18:16

  • 陳錫文:

    所以從這個角度去看,我個人有一個不成熟的看法。如果要講勞均生産,一個勞動力生産多少糧食,多少棉花,我們大概跟新大陸國家沒有辦法比。因為它的一個勞動力的使用面積是我們這兒的幾百倍,但從單位面積的土地産出來看,我們可以走在世界的前列。

    2008-02-27 16:18:26

  • 陳錫文:

    就現在來看,我們也有很多的産品,單位面積的生産量是居於世界前列的。如果通過各種手段,教育、培育新型農民,再促進農業科技不斷進步,通過轉向農田的水利設施等等改善農村農業的生産條件,我想這個水準還是會不斷提高的。

    2008-02-27 16:18:40

  • 中國網:

    關於農業現代化,我們在座的很多記者有問題想問陳主任,現在把這個機會留給他們。

    2008-02-27 16:18:45

  • 《今日中國》雜誌社記者:

    陳主任您好,您剛才談到農業現代化的問題,我現在很想知道,世界農業的現狀是什麼?我們現在所存在的差距是什麼?這是一個問題。

    2008-02-27 16:18:57

  • 陳錫文:

    世界農業不能一概而論,因為200多個國家和地區,各個地方的資源稟賦,國民經濟的實力,農民的科技文化水準還存在一些差距。總體上講,我覺得從“二戰”以後,到現在60多年的時間,整個農業都是在“轉型”,從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型。所謂傳統農業和現代農業的區別,我想可以找出很多特徵,其中我想最重要的是兩點區別:

    2008-02-27 16:19:13

  • 陳錫文:

    一個就是傳統農業産業的生産過程,任何産業生産過程都是一個能量流動和物質轉換的過程。能量流動和物質轉換過程在傳統農業是封閉的,生産出來的東西人消費掉了,消費出來的廢物再利用,這叫傳統農業。而現代農業一定是打破了這個封閉的迴圈圈,有其他的工業生産提供的投入品向農業進行投入。像我們現在説的農藥、化肥等等這些,它不是農業産出來的,它通過工業提供的飼化原料放到農業。所以你到國外,基本上都是“二戰”以後,很多偏離偏遠地方的農民也是使用化肥,這是一個標誌。

    2008-02-27 16:19:23

  • 陳錫文:

    第二個標誌就是農業技術進步是怎麼樣形成的?傳統農業是靠人在生産實踐中積累的,所以你要取得一點點進步,都可能是幾代人的積累才可能完成,這個進步就比較慢。現代農業是依靠科學家在實驗室、在試驗田中先獲得技術再去推廣的,所以是用科技手段促進農業的科技進步,這樣進步就比較快。

    2008-02-27 16:19:33

  • 陳錫文:

    從這個意義上來講,全球農業都處在轉型過程當中,當然有的地方已經基本轉型完成了,有的地方正在進行中,有的剛剛開始。我想我們現在處在加速轉型的過程中,和發達國家的農業相比,我們的農業在兩個方面都還是有差距的。

    2008-02-27 16:19:41

  • 陳錫文:

    第一,是對投入問題的認識,現在很多農民,可能還是覺得工業投入越多越好,比如説化肥,我們化肥的使用量總量是全球第一,單位面積的使用量基本上也是全球第一,為什麼會出現這樣一個問題?能不能做到科學施肥有很重要的關係。你如果多施了,化肥既沒有發揮作用,而且還作為環境污染。很多國家為什麼要控制化肥,科學施肥,很重要的不僅僅出於對經濟的考慮,而且出於環保的考慮。

    2008-02-27 16:19:49

  • 陳錫文:

    大家能看到,現在有些江河湖泊出現富養化的現象,就是水藻很多,水生作物在裏面生長的很繁茂,有的地方甚至看不到水面,看到一片的水藻或者浮游植物,很重要的我們把它叫做“水體富養化”,它是通過施肥,施到土壤中的氮肥在農業生産中沒有得到充分利用,就通過地下水流到湖泊裏,造成水體中的營養過於豐富,就産生了這種現象。

    2008-02-27 16:20:02

  • 陳錫文:

    我想去年5月份,太湖發生的藍藻事件,其實一定程度上和這個也有關係。當然污染不光是農業造成,還有工業、生活,其他方面都有。所以利用現代農業的投入品方面我們是存在差距的,僅僅注重到量的增加,而沒有注重到科學合理。

    2008-02-27 16:20:13

  • 陳錫文:

    第二,是促進農業科技進步方面。應該説,我們建國50多年來,國家的努力,社會的努力已經建立了一個比較完整的農業科研體系,在國際上很少有國家能建立我們這樣的農業完整體系。大家知道北京有中國農業科學院,我們31個省市自治區,每個都有省市一級的農業科學院,我們有300個地區一級的城市,過去叫地區,每一個地區都有一個農業科學研究所。一直到各個縣,都有農業技術推廣中心,到鄉鎮有農業技術推廣站,這麼完整的體系是在計劃經濟下建立起來的。

    2008-02-27 16:20:25

  • 陳錫文:

    所以儘管這個體系很完善,發揮了很大的作用,但是有很多弊端,動力不足,沒有真正的適應農民和農業發展的需求。所以投入很大,人員很多,在一定程度上研究出來的成果沒有能夠及時、很快地轉化為現實的生産能力。有一些科研機構寫論文出書主要是憑職稱、獲獎,最後沒有條件、沒有機會轉化為農民需要的實用技術。所以科研、推廣和農業需求之間存在一定的脫節。還有從技術本身來説,比如説運用生物技術進行育種,運用生物技術進行防治病蟲害,有一些部分我們和國際比是領先的,但有一些部分差距是很大的。

    2008-02-27 16:20:42

  • 陳錫文:

    第三,是農民本身。我們的農民總體上受文化教育程度水準不高。全國農民來説每人平均受教育的年限是8年左右,總體上講,還沒有達到初中畢業的水準。在整個農民中,文化程度達到大專以上,前兩天公佈只有0.2%,與國外的差距非常大。農民的素質在一定程度上也決定農業的生産力。所以從這個角度去看,總體上講,我們跟其他國家的農業發展一樣,都要推進農業向現代化轉化。當然農業現代化是一個非常複雜的過程,這裡面既有對現代科技在農業中的應用,也有對農業本身素質的提高。從這個角度去看,這種差距方面也表明我們和世界發達國家農業之間的差距,另外一方面也表明中國農業還存在巨大的潛力。真正使得農業科技含量的提高,使得農民的素質大大的提高,我覺得中國的農業還是有很大的潛力的。

    2008-02-27 16:20:54

  • 《今日中國》雜誌社記者:

    第二個問題,剛才您談到中國農村改革30年,我們很想請您談一談中國農村改革的國內、國際背景,農村改革在中國乃至世界的發展長河中具有怎樣的啟示和借鑒意義,回顧農村改革這30年,我們應怎樣的新視角來解讀這段歷史?謝謝。

    2008-02-27 16:21:04

  • 陳錫文:

    你講從全球角度來看中國農村的改革發展。這個可以講很多問題。但是我想從目前的情況來看,當前情況全球關心農業的人是都注意到一條,從去年開始全球農産品庫存狀況緊張下來,庫存減少,價格上升,很多農産品在一年之內價格都翻了一番。出現這種情況當然和資源的配置,氣候的變化以及經濟發展中農業的地位等等都有關係。

    2008-02-27 16:33:11

  • 陳錫文:

    我想中國農業發展如果從整個國家,從全球經濟的背景來看,最樸素的一條,就是由於中國農村改革調動了農民的積極性,在耕地面積減少的條件下,中國的農産品保持了持續的增長,這種態勢解決了中國農村發展和社會經濟穩定的根本問題。大家吃不飽,吃不好的話沒有什麼積極性搞改革開放,建設現代化。

    2008-02-27 16:33:24

  • 陳錫文:

    正是因為我們提供的農産品越來越豐富,數量越來越多,品質不斷提高,為整個國家的經濟改革開放、發展提供了一個雄厚的物質基礎。而對全球來説,我想也是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因為中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中國如果不能解決自己的吃飯問題,那麼一定要去更多的進口,如果中國去進口,國際市場的糧價就絕不是現在的水準。

    2008-02-27 16:33:38

  • 陳錫文:

    從2007年的情況來看,我相信全世界搞農業的人都得承認,中國對全球重要農産品的市場穩定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在糧食方面,我們在2007年是凈出口國,從這個意義上,中國在國際糧價的飆升沒有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而且起到了穩定的作用。從這個意義上講,全球有1/5的人,基本不在吃飯問題上給全球經濟帶來困難和壓力,這就是貢獻。從這個角度上來講,中國農業的發展對世界和整個國家有什麼大的影響,可以舉很多方面,當然我想最重要的就是這一方面。

    2008-02-27 16:33:46

  • 陳錫文:

    從目前的狀況來看,也是這樣,中國國內的主要農産品,特別是小麥、大米和玉米這三大穀物品種的供給,我們都能夠基本上的供給滿足,除了一些品種的調劑之外。在數量上我們有少量的結余,不需要大量的進口。所以從這個意義上來講,去年是10030億斤的糧食總産量,實際上我們的庫存還是保持在比較高的水準。這樣對於穩定全球經濟基本農産品的供給和價格乃至穩定全球經濟都會發生很大的作用。

    2008-02-27 16:33:56

  • 中國網:

    好的,陳主任您剛才也談到環保在農業方面也應該注意。現在節能減排、環境保護可以説是中國新世紀發展一個非常重要的要求,就農業方面來講具體有哪些措施呢?

    2008-02-27 16:34:06

  • 陳錫文:

    農業上對於保護生態環境越來越看作是自己應當完成的一項重要任務。從農業的角度來看,第一承擔著很重要的生態恢復的任務。大家都知道最近十年以來,中國政府推進退耕還林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有一億多畝不適合開墾耕地,像陡坡地,在政府政策的扶持下,我們叫“以工代賑”或者“以糧代賑”,給農民提供糧食,讓你不要種地了,讓你把它恢復成山林,政府補貼樹苗的錢,政府補貼管護費用。

    2008-02-27 16:34:22

  • 陳錫文:

    在這樣的政策支援下,從98年到去年大概有1.3億多畝地退耕還林,這對於生態的恢復起了很大的作用。第二,通過退耕還林,通過退耕還草等政策措施,對於治理水土流失也起了非常大的作用。從這幾年看,無論是工程措施還是生物措施,水土流失的控制得到明顯的加強。這是一個大的方面,這一方面做好了會給農業自身提供很好的生態屏障,而且為整個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基礎。

    2008-02-27 16:34:45

  • 陳錫文:

    第二個方面就是農業生産過程的本身。剛才已經講到,比如説使用化肥和農藥,肯定不是越多越好,因此要引導農民科學用肥,科學用藥,這樣就會減少對環境的污染。化肥這幾年在財政的支援下,我們一直擴大測土配方施肥的做法,根據土壤的機制、有效成分含量,再來考慮要生産什麼作物,根據作物的營養需求確定對土壤施肥的數量,實際上既在經濟上節約農業生産的成本,又減少化肥農藥對自然的污染。這是一個方面。

    2008-02-27 16:34:52

  • 陳錫文:

    還有,大家都知道農産品只有一部分是被人們生活所需要消費的。比如説水稻,你只能吃米,谷糠、稻草都沒有用,小麥也是一樣,豬肉也是一樣的,在生活過程中有很多代謝物,弄不好就是污染。我了解的情況來看,我們農業發展的規模,一年産生的秸稈就是肥料,各種各樣的秸稈大概在6億噸左右。因為現在生産的各種肉類,豬、牛、羊加上禽肉,按照最新的統計大概6000多萬噸。但是這6000多萬噸肉,還有雞蛋、牛奶等等,為了這些水産品的獲取,一年排放畜禽的糞便大概超過25億噸。這些廢物實際上如果不能很好的處理和利用,它一定會造成環境污染。

    2008-02-27 16:35:03

  • 陳錫文:

    早幾年,我們有些同志下鄉覺得村裏都很臟,污水橫流,還有臭味,因為養雞等等。現在通過秸稈氣化等等這些先進技術的運用,這些廢物變成寶了,農民用沼氣之後,産生的糞便、秸稈放在一起産生沼氣,既不産生其他能量,而且不僅給農民生産生活提供很重要的能源,燒飯、電燈、洗澡都可以用沼氣,更重要的是畜禽糞便和秸稈在沼氣池中經過充分的發酵之後,可以殺死糞便中的病蟲卵、殺死各種寄生蟲,最後肥料夠可以成為高效、安全的農家肥,用到農田中去。

    2008-02-27 16:35:13

  • 陳錫文:

    所以從這個意義上講,我覺得整個國家在強調節能減排,對於農業來説也同樣面臨著這樣一個很現實的問題,而且這個方面潛力強是非常大的。在政府政策的支援下,比如説測土配方施肥也好,退耕還林也好,退草還林也好,發展沼氣也好,都是國家有專項的財政資金支援的。所以政府支援農民運用現代能源和科技節約各種投入品,不僅農民在經濟上得到好處,對整個社會來説也會起到節能減排降耗的社會效果。

    2008-02-27 16:35:25

  • 中國網:

    談到這個問題,現場有記者要提問了。

    2008-02-27 16:35:36

  • 《人民畫報》社記者:

    我有兩個問題:第一個就是農産品安全問題。像您説的,化肥施用量在國際上是很擔憂的,客觀上對農産品的出口産生不利的影響。而且馬上要辦奧運會,奧運會期間奧運産品有一個追訴制度,我們國家怎麼樣能夠保證奧運會期間這個産品安全地讓運動員吃到。而且關於農産品出口方面,我們國家有什麼樣的政策來保證減少國際對農産品的擔憂?

    第二個是問您個人的一個問題。我們知道您是國內權威的農業問題專家,同時也是國家“三農政策”的決策者之一。您一面是學者,一面是政治家,您平時是怎樣處理這兩者之間的關係?

    2008-02-27 16:35:45

  • 陳錫文:

    食品安全問題是一個全球性高度關注的問題,應該説,食品安全問題我覺得主要是發展現代農業過程中産生出來的,倒反而是在傳統農業的背景下,因為傳統農業是一種有機農業,沒有工業投入品參與進去,所以不存在特別嚴重的農産品安全問題。有了現代農業之後,為了追求産量提高,實現經濟效益,就使用各種各樣的投入品、添加劑,由此産生一系列的問題。我們國家也是在這個階段開始關注的。當然一方面消費者的收入水準提高,對自身的健康越來越關注,也有這樣的問題。

    2008-02-27 16:36:19

  • 陳錫文:

    所以,這裡面一個在農業科技進步過程中,不僅要研究什麼樣的投入品可以促進農産品的增産,更需要研究怎麼樣使用農業的投入品,才能確保農産品的安全。我想這是科學家重要的責任。往往一個東西研究出來以後,一個新的科學技術成果出來,弄不好會有雙刃劍的作用。

    2008-02-27 16:36:31

  • 陳錫文:

    比如説核能發現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但是原子彈給人類帶來了很大的危害,所以很多産品都是這樣的。我覺得科學家在這個問題上有很大的社會責任,不僅要承擔促進農産品發展,讓農民增産增收的作用,而且要讓社會、讓農民知道什麼樣的東西不能在農業生産上使用的,使用會有什麼樣的後果,這個道理一定要講。

    2008-02-27 16:36:45

  • 陳錫文:

    整個社會的科學知識的普及和提高是很重要的方面。由於農産品品質安全直接關係到億萬人的健康,從這個意義上來講,國家要制定強制性的標準,對農業生活進行全程監控。這幾年黨和政府的領導人也好,政府部門的人也好,都在強調從田頭到餐桌的全程監控過程。這個過程第一做到要有標準,應該提出一系列科學的標準,而這種標準是與時俱進的,因為不斷有新的東西産生,所以要不斷修改自己的標準,完善自己的標準。標準是在農産品中什麼樣的東西含量不超過多少,才可以允許上市,否則就會引起公共衛生問題等等。

    2008-02-27 16:36:52

  • 陳錫文:

    第一,要制定一個完善的標準體系。第二要有嚴格的檢驗檢測體系。有的不檢測監測,就等於束之高閣,沒有用。比如我們在農貿市場買的菜,根本沒有經過檢測,現在要越來越規範,就是所有入市的東西,進入市場的東西,讓老百姓消費,都要納入這個嚴格的檢驗檢測體系。我想對農民非常重要的就是指導農民按照科學的精神發展農業生産,就是我們講的發展標準農業,農業的標準化問題,引導農民怎麼按照科學的標準進行生産。

    2008-02-27 16:37:04

  • 陳錫文:

    有一些産品,説句實在話,其實中國農民過去是不知道再生産的,用也是別的國家先用,我們去學過來。比如説大家深惡痛絕的“瘦肉精”問題。據我知道,一些更發達的農業國家早幾十年就開使用了,現在隨著發展,他們不再用了。你要是不知道這個東西,明天要出欄,今天還喂,那麼豬肉的體內就有瘦肉精積澱在裏面,人吃了就會帶來危害。

    2008-02-27 16:37:16

  • 陳錫文:

    還有一些問題也不是這麼簡單,比如有人提出,既然這樣的産品用到農業上,會帶來産品的不安全問題,不讓他生産不就可以了嗎?其實不行。我剛才講的瘦肉精,瘦肉精的原料最初是用在治療人的哮喘病的藥物上,你可以不讓他用在飼料上,這是對的。但是不讓他生産,可能就會對人的健康帶來問題。所以應該越來越嚴格。

    2008-02-27 16:37:29

  • 陳錫文:

    從這一點上講,發展現代農業,培育現代農業,這是緊密結合在一起的。當然也要教育農民,教育食品加工企業,要有社會責任感,對農民來説尤其是這樣。過去認為往裏投入添加劑,能夠增産就是好的,過去不知道,不知者不罪;現在你知道了,如果還添加,帶來危害人體健康的後果,就要嚴格按照國家標準去做。

    2008-02-27 16:39:00

  • 陳錫文:

    所以這是從田頭到餐桌的整個製作過程,要放在標準化管理,放在嚴格的檢驗檢測程式過程當中。為了確保安全,還應該逐步地提高農業組織化程度,就是超市裏進來了白菜、蘿蔔産自哪,要有標簽,知道從哪兒來的,這個豬知道是哪個豬廠養的,我們要建立可追溯的標簽制度,發現問題可以追查,要建立一種責任,建立起全社會的責任感之後,才能逐步實現。

    2008-02-27 16:40:51

  • 陳錫文:

    我個人感覺,總體講,我們儘管在媒體上經常看到一會兒有這個事,一會兒有那個事,包括出口産品在內,但是大家在現實生活當中問一下自己,我到底有幾次受到過食品不安全問題的影響?其實是很少的。但問題是什麼呢?千分之一,萬分之一的事發生在那個人身上,那個人就是百分之百的受害者。所以對食品安全問題要高度重視。

    2008-02-27 16:40:58

  • 陳錫文:

    我覺得尤其是最近幾年,政府對食品安全問題的重視程度是在不斷提高的,已經建立了一個分段管理的體制,事實證明也是有效的。為了提高進一步的效率和分清責任,去年國務院又專門成立了“食品安全領導小組”,國務院負責同志親自擔任領導小組的負責人。所以,我覺得中國正在趕上世界潮流,潮流不是簡單地追求産量的提高,追求經濟效益,而是要確確實實讓農業和食品的發展保證人民的健康,朝著這方面努力。

    2008-02-27 16:42:19

  • 陳錫文:

    當然,我剛才講到任何産品,只要真正把住三個關口。第一,讓農民按照標準化進行生産;第二,按照標準的規程進行加工;第三,對進入市場的産品進行嚴格的檢驗檢測。這三個關口把好的話,不會有不安全的食品進入市場,到消費者那裏去。對於奧運會的食品也一定是這樣的。

    2008-02-27 16:43:25

  • 陳錫文:

    最後你倒著往前走,會怎麼樣?那個産品如果到了奧運會的食堂大門口,如果奧運會的檢驗檢測體系是非常完善的,完全按照標準測試,我想絕對不會發生這種事情。因為到現在為止,肯定是聽説過這樣那樣的事,包括最近日本、南韓又有一些包子、餃子等的問題。但是從國內來看,奧運會和運動員聯繫在一起,沒有聽到哪個運動隊出現食品安全問題,好像是沒有過。中國人講過,辦事要認真。我們有標準體系,有檢驗檢測體系,再加非常嚴格地執行標準體系的話,我想是完全可以保證安全的。

    2008-02-27 16:43:41

  • 陳錫文:

    第二,您剛才説的有點過獎,我也不敢當。在研究中國改革發展的過程當中,我們國家農業農村經濟問題的很多研究人員,大家都在共同作出自己的努力,我只是其中的一個人。當然我過去做農村經濟的理論研究多一些,現在由於職務的變動,站在政府工作部門的角度,制定政策多一些。但我覺得這完全是相通的。

    2008-02-27 16:45:55

  • 陳錫文:

    政策的制定,我們經常講決策過程要民主化、科學化。所謂科學化就是要有理論基礎。我覺得自己學習農業經濟學,也與農業經濟學家進行廣泛交流,為我們制定農村經濟政策建立一個科學化的基礎。在農業經濟學界做學問,當老師,做研究人員,這方面有很多研究。民主化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當然國家制定政策有其民主化的程式。我個人在北京有幾十個朋友,都是在農村經濟領域工作的,在地方上也有,他們也會給我提出很多的意見。對我來説,這對決策過程更加民主化、科學化是有幫助的。

    2008-02-27 16:47:01

  • 陳錫文:

    當然這之間有不同的方面,經濟學家、理論家一般追求理論的徹底性,我要説的是:終極目標是什麼?用一句通俗的話來講,理論家、專家們一般講這個事應該怎麼做,這個講得比較多。從政府做決策、定政策的角度講,當然要向理論家了解學習,提出來應該怎麼做。但是這個事情在具體的運作中受到各種各樣的制約。所以定政策往往不是説怎麼做,只能講現在怎麼做,一步一步達到目標。從這一點來講,兩者之間有一定的差別。當然融合好的話會對政策制定起到非常好的作用。

    2008-02-27 16:50:57

  • 陳錫文:

    這個過程中,不僅知道我現在只能這麼做,而且要明確最終目標是什麼,我就一定要考慮到,我現在做的這一步不要為下一步設置障礙,這是政府官員向專家們學習的東西。而專家們如果更多地了解政府的決策過程,為什麼是這樣?為什麼這個事和我提出的最終目標有這麼大的差距?了解政府是在各種現實因素的條件下作出的決策,我想專家們也會有更多的考慮,不僅研究終極目標,而且去研究中間的過程,研究造船、造橋等怎麼過河的辦法。如果結合好的話,我想對於整個國家的學科建設、理論發展、政策制定都會有更大的好處。

    2008-02-27 16:52:31

  • 中國網:

    謝謝。陳主任作為研究農業經濟的專家,一定注意今年6月份的CPI指數又創新高了,有很多因素,其中也有農産品價格上漲的因素,從而進一步導致了物價總水準的上漲。但是從另一方面講,好像使農民的收入有了一定的增長。這似乎是有一些矛盾的,您是如何看待這個問題的?

    2008-02-27 16:54:37

  • 陳錫文:

    我覺得好象你説的這個事涉及到很多方面,一定要全面看。今年1月份CPI是7.1%。我記得今年1月31日,我在國新辦參加關於一號文件新聞發佈會的時候,記者問過我。我説去年CPI是6.5%,11月是6.9%,明年1月我估計略高於12月份,大概和1月份的水準差不多,現在看來我的估計保守了一點,又高了0.2個百分點。這個當然和1月份的冰雪災害有直接的聯繫。7.1%的CPI是最近十年來最高的,而且應該實事求是講,7.1個百分點,85%是來自於食品,如果講非食品的話,實際上CPI的漲幅只有1%左右,主要是食品價格在上漲。食品價格上漲,除了剛才講到1月份有氣候特殊的因素之外,最重要的是這麼兩個方面:

    2008-02-27 16:55:35

  • 陳錫文:

    第一個方面,我們在講這次漲價之前,大家都知道,其實2007年5月份的豬肉價格上漲,漲得很快,於是大家都覺得怎麼一下子漲起來。實際上如果心平氣和地去看一下,從1996年10月到2007年5月,這十年多的時間中,你如果看農産品價格指數的話,可以看到一條幾乎是平的線,證明十年農産品價格沒有上漲過。而且我坦率地説,糧食的價格和雞蛋的價格等等,到了2006年4月份,和1996年10月份相比沒有上漲,反而是下降的。所以應該説前十年農産品價格和食品價格的穩定,農民是做了巨大犧牲的,長此以往,農民收入上不去,最後就沒有積極性了。豬肉價格上漲,實際上是農民要求農産品回歸到合理價格的反映。我自己覺得農産品價格保持合理的價位,是消費者和生産者之間利益均衡的交差點。

    2008-02-27 16:57:30

  • 陳錫文:

    所以第一,農産品一段時間的上漲有它的合理性,因為十年沒有漲了。工資是一直在漲。我曾經開玩笑説,我是1968年參加工作的,我説我40年前參加工作,當時在農場兵團,第一次定的工資叫做“一級農工”,32塊錢一個月,那時豬肉是8毛錢一斤,一個月工資可以買40斤,現在水準豬肉有所恢復,最高可能一斤肉賣到20塊錢,現在都是15塊錢以下。那麼20塊錢的話,40斤豬肉就是800塊錢,15塊錢40斤豬肉就是600塊錢,我想現在工資低於這個水準的人數相當少。有些人説我講得不對,過去電視機、手機、上網都不是生活必需品,現在漲價的都是生活必需品,我講得是對的。

    2008-02-27 16:59:27

  • 陳錫文:

    但是我講的差不多是居民收入在兩三千塊錢以上,豬肉的價格過去是8毛錢,現在賣1.5元錢可以承受,不是承受不起。最大的問題是來自於低收入者,來自於一部分沒有收入者,這一部分漲價對他們壓力太大,所以政府採取的措施就是一方面要讓市場充分發揮作用,保持農民的積極性;另外一方面要採取一系列的手段,避免農産品價格不合理的上漲。

    2008-02-27 17:01:19

  • 陳錫文:

    所謂不合理的上漲,我們搞農業的都知道,全世界也是這樣的狀況,如果農産品在地頭,農民銷售價格是1塊錢,消費者去買時至少要3塊錢,它是這樣一個過程,要運輸,要包裝,要分檢,有的要通過冷藏,再到櫃檯,到消費者,這個過程都是要花成本的。所以從一般情況講,你要願意直接到地頭去買肯定便宜。禮拜天我們下去,在地裏看到番茄、黃瓜怎麼那麼便宜,你買一次可以,天天讓你去,是不可能的,天天去的話,車費、精力,其他的花銷就更貴了,所以這個是必然的。

    2008-02-27 17:03:13

  • 陳錫文:

    我們講不讓它不合理上漲,對農民來説恢復到合理的成本,他覺得我們補償了成本,我們有利可圖。但你不能因為我們漲了一點,你就拼命地漲,老百姓看起來就經常會出現一種什麼情況?我多付點錢可以,但農民並沒有得到更多的實惠,更多的實惠是被中間商拿走了,這個不合理。所以中間商也要保持合理的權益,各個方面都要追求合理,這個應當受到保護。在這個過程當中如果誰囤積、欺行霸市,國家是要治理的。

    2008-02-27 17:04:15

  • 陳錫文:

    第三,如果農民得到合理的報酬,中間商也得到合理的利益,對於整個社會來説,就是有一部分低收入者和沒有收入的人,我指的沒有收入就是家庭經濟比較困難的學生,大中專學生,這部分人壓力比較大。對這部分人,政府應該採取定向補貼辦法,解決他們的問題。在這樣的過程中,實際上應該在理性的態度下合理對待。最重要就是剛才講到,農産品價格十年不漲,一定會出現比較快的,或者是大幅度的反彈。第二,在反彈過程當中,正好碰到全球能源漲價,農業的投入品就是能源産品的轉換,石油、煤炭轉過來的化肥,這些東西一漲價,當然農業投入品要漲價。這些東西一漲價,整個運輸都要漲價。

    2008-02-27 17:05:07

  • 陳錫文:

    所以在這個過程中要看到兩個漲價的必然理由:一個就是多少年農産品價格沒有漲,第二就是農産品的運輸成本都在漲,到最終消費價格就要漲,也是必然的。但是政府的調控是要確保農業、農産品的生産者,經營者和消費者之間都能夠合理分擔漲價的結果,使得農民的價格放在一個合理的位置上。

    2008-02-27 17:06:45

  • 陳錫文:

    倒過來説,我是管農業的,不希望農産品價格漲得太高,漲得太高市場就縮小了,那麼預期就落空了,最後種出來賣不出去,最後一無所獲。第二,你把農産品價格漲得很高,它一定會轉換為工資價格上漲,工資價格上漲,回過頭來又轉換為其他成本的提高,化肥價格也會上漲,倒過來農民又沒有得到好處,所以合理是最科學的。

    2008-02-27 17:07:59

  • 中國網:

    目前,我國農村還存在著大量的剩餘勞動力,這些人要往城市裏轉移,您能不能給我們談一談現在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的現狀和它的前景,目前農村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大概是多少?

    2008-02-27 17:08:05

  • 陳錫文:

    很多了解中國統計學的人都很清楚,一講人口的概念,尤其是城鄉人口的概念,比較複雜。複雜在哪?其實有兩套統計系統,一套統計系統就是我們現在不斷公佈的,每年都要公佈一次,農村多少人,城市多少人。從目前的情況看,城市人口大約佔到44%-45%,也就是説農村人口大約在55%-56%。這個大的比例中,就是這樣一個概念,按照居住地來算的,按照一個人某一個地方住半年以上,就算這裡了。這是一套辦法,從這個意義上講,城市人口接近6億人,農村人口7億多一點,大概是這樣一個概念。這是現在的現實分佈狀況。

    2008-02-27 17:08:37

  • 陳錫文:

    第二,我們過去一直是通過戶籍人口算人口,按照戶籍,你戶籍在哪,就一直在哪。按照這個演算法,農村人口在9.5億左右,大概佔到全國總人口的72%左右。從這個意義上説,你就能算出來,其中有2. 2-2.3億的人口,雖然是農村戶口,但是人不在家鄉,出來了,這塊就是你剛才説的流動出去的人。

    2008-02-27 17:10:32

  • 陳錫文:

    從某種角度上來看,實際上有兩部分。因為國家統計局每年公佈一下,離開本鄉鎮到外地就業的農村人口大概在1.2億-1.3億左右。還有很多鄉鎮企業辦在本鄉鎮,我沒有離開本鄉鎮,但我離開了本村,這兩家的重合在一起,離開自己的村莊到別的地方,包括在本鄉鎮內,大概是2.3億人,出去幹別的活了。從這個數量來講,已經是相當大的一個數量了。有一些地方,農民已經出來了,很多農村的青壯年都出去了,但是有一些地方開始出現所謂的“民工荒”。所以,很多人對於中國農村到底還有沒有剩餘勞動力的問題,持一個懷疑的態度。

    2008-02-27 17:11:30

  • 陳錫文:

    我自己是這樣看的。因為決定能不能找到勞動力的最根本因素還是價格,工資水準出沒出到,出到這個水準是不難的。當然,現在農民轉移就業的途徑越來越多,也存在這個問題。過去都往東南沿海跑,現在有西部大開發,中部崛起,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等大的戰略,所以不見得要跑到東南沿海,也可以工作。但是為什麼中部就在湖北,就在長沙就業,不到廣州,不到深圳,為什麼呢?算下來,跑到你那兒多掙不了錢,或者儘管掙一點錢,但費用更高,那就不來了,工資水準低了,所以出現這樣的狀況。

    2008-02-27 17:12:36

  • 陳錫文:

    另外工資水準低了,也有一個很大的問題。我們有一個傳統觀念,總是認為腦力勞動力比體力勞動力掙得要多,相對來説藍領幹體力活掙得少一點,這在相當長一段時間是這樣的。但是越往前走,隨著整體受教育水準的提高,願意幹臟、累、苦活的人會越來越少,所以有時候你説大學生就一定要比扛大麻袋的人掙得多嗎?這就難辦了。都是有一定市場供求的,到了一定時候扛大麻袋的人很少、很少的時候,價格就很高了。所以你在北京走一圈,坐三輪車拉你跑的肯定比出租汽車要貴,你不能説現代化比人力車要便宜呢?肯定是這樣的。

    2008-02-27 17:13:38

  • 陳錫文:

    我自己覺得,不能説農村現在沒有剩餘勞動力了。很重要的是兩點:一點是對於農業,整個社會化服務體系沒有建設好,使得很多農民留在家裏,離不開,離開了莊稼怎麼辦?所以農民組織化程度不高,農業社會化程度不高,導致很多人離不開。

    2008-02-27 17:15:25

  • 陳錫文:

    第二,農業自身的特點,最大的規律就是它是季節性的。用經濟學的話講,勞動的時間和生産的時間是不一致的。種小麥10月底種,6月份收,就是6個多月才能收,但是麥子在地里長6個多月,不一定要天天去伺候它,勞動的時間可能是這6個月中的4個時點:播種、出苗、灌苗、收割的時候,這些加在一起可能用不了一個月,那麼我實際上有5個月的時間可以不在地裏幹活。但是附近沒有供我可以選擇的非農就業機會,跑出去又不行。這就造成儘管有剩餘的勞動力時間,但是不能充分就業。這和我們整個經濟的空間佈局不合理是有關的。你把大量的就業都安排到東南沿海去了,我要跑出去,一年回來三趟,我打的工都放在火車上了,肯定我就不去了。那麼在附近,除了種地,就沒有別的機會就業,那麼就導致了這個問題。

    2008-02-27 17:18:10

  • 中國網:

    今天由於時間的關係,我們也沒有辦法再讓現場的記者提問了,非常抱歉!非常感謝陳主任做客中國訪談,非常感謝!希望您以後再就中國農村改革的話題給我們做進一步的闡述和探討。感謝網友的關注,我們下期節目再見,謝謝您,陳主任!

    2008-02-27 17:19:08

圖片內容:

視頻地址:

    mms://wmv5.china.com.cn/btamedia/wms_content/fangtan/2008/157_080227b.wmv

網友發言:

  • 迦南:

    陳主任,你好!想問您農民對自家宅基地的自主權能到什麼程度?有沒有進一步明確或拓寬的可能?

    2008-02-27 15:19:44 //end for

相關新聞:

圖片大圖:

  • 訪談開始

    中國網 胡迪

  • 30年來農村改革,我個人認為經歷了三個大的階段

    中國網 胡迪

  • 從背景的角度講,農村仍然是整個國民經濟中最薄弱的環節

    中國網 胡迪

  • 應該説30年發生的變化世人矚目

    中國網 胡迪

  • 應該説30年發生的變化世人矚目

    中國網 胡迪

  • 推動農村更快發展的任務還是相當艱巨的

    中國網 胡迪

  • 鏡頭中的訪談

    中國網 胡迪

  • 《今日中國》雜誌社記者提問

    中國網 胡迪

  • 陳錫文回答記者提問

    中國網 胡迪

  • 《人民畫報》社記者提問

    中國網 胡迪

  • 陳錫文回答記者提問

    中國網 胡迪

  • 陳錫文訪談後簽名留念

    中國網 胡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