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魯副校長:招生最看領導力

    嘉賓:耶魯大學副校長 Linda Lorimer
    時間:2011年7月21日15:00
    簡介:耶魯大學作為國際一流高校,為全球培養了眾多領域的領導者,也成為越來越多中國優秀學子嚮往的殿堂。中國訪談非常有幸邀請到耶魯大學副校長Linda Lorimer女士,她強調耶魯最看重學生的領導力。
文字實錄 圖片實錄 返回訪談頁

活動標題

  • 耶魯副校長:招生主看“領導力”

活動描述

  • 嘉賓:耶魯大學副校長 Linda Lorimer 時間:2011年7月21日 10:00 簡介:耶魯大學作為國際一流高校,為全球培養了眾多領域的領導者,也成為越來越多中國優秀學子嚮往的殿堂。中國訪談非常有幸邀請到耶魯大學副校長Linda Lorimer女士,她強調耶魯最看重學生的領導力。

文字內容:

  • 中國網:

    大家下午好,歡迎收看中國訪談,我們今天的客人有些特殊,她是來自美國的Linda Lorimer, 耶魯大學副校長。非常高興您能做客我們的節目,能夠跟您在這裡交談也感到很榮幸。

    2011-07-21 13:17:34

  • Linda Lorimer:

    非常高興能夠做客你們的節目。

    2011-07-21 13:20:59

  • 中國網:

    我知道明天在這裡會舉行一個非常重要的研討會,叫做“世界校友領導力會議”,這個名字非常有趣,所以我想知道更多關於這個會議的一些細節問題,另外,您對這次會議有什麼期待?

    2011-07-21 13:21:22

  • Linda Lorimer:

    這個研討會是“全球校友領導力交流”項目的一個活動,自從19世紀50年代,第一位中國學子赴耶魯求學以來,耶魯與中國的關係一直都很好。在過去的一個半世紀裏,雙方已經促成了很多交流項目,但這些項目主要是通過我們的學生和老師們進行的。比如説暑假交流項目等,我們正在擴大這種關係,讓耶魯畢業的學生和中國其他大學畢業的學生有更好的交流和聯繫。

    我們認為作為兩國人民交流的一部分,這種交流是由中美兩國政府促成的。我們有機會在我們的畢業生之間建立聯繫,讓耶魯的學生到清華、北大、人大、復旦等高校。讓這些畢業生彼此了解對方的機構,也能提供給他們進一步合作的機會。

    在美國我們有個傳統,就是儘管你已經畢業了,但你和學校的關係依舊非常緊密,你會不斷的回饋你的母校。你或者幫助學生就業,也可能繼續你其他的教育項目,或者提供你所居住地區的社會資源,我們現在是不僅要在耶魯校友之間擴展這種機會,而是讓耶魯畢業生成為全球校友會的一部分。

    2011-07-21 13:21:37

  • 中國網:

    事實上,耶魯的畢業生也的確在世界範圍內發揮了很大作用,不僅是在美國,在中國同樣如此。因為很多優秀的中國學生前往耶魯學習,然後回國,在各自的領域裏做出了卓越的成績。

    我們注意到此次研討會中國的主辦方是北京大學,為什麼選擇北京大學作為耶魯在中國的合作夥伴呢,因為北大的影響力麼?

    2011-07-21 13:21:55

  • Linda Lorimer:

    北大和耶魯大學都是國際研究聯盟的會員。這個組織由十所高校組成,包括北大、耶魯,牛津、康橋、東京以及澳大利亞國立大學等。北大和耶魯是這個國際交流機構的會員,另外,北大是中國高校在這個組織的代表,所以天然就具備成為夥伴的條件。在明天的項目中,我們已經邀請了很多中國其他的高校,因為,儘管有北大作為我們在中國方面的主辦方,我們仍然希望這個項目能夠給我們帶來更多的中國其他的高校。

    2011-07-21 13:22:11

  • 中國網:

    或許明天的項目還可以提升中國的校友文化呢?剛剛您也提到,在美國,很多畢業生,儘管已經畢業,但仍然通過各種行為和母校保持著千絲萬縷的聯繫,但在中國或許有所不同,所以,是否這次項目可以提升中國的校友文化?

    2011-07-21 13:22:28

  • Linda Lorimer:

    我們希望能夠與大家分享一些我們認為成功的措施,可能會出現這種情況,就是中國高校當中有些認為這些措施非常有趣,也有人可能會想是否適合自己的文化和傳統。但我們的確有一些很有趣的項目,相信很多高校會感興趣。比如,一些往屆的學生幫助應屆畢業生找工作,或者説,當應屆畢業生來到一個新的城市,這些往屆生為他們提供便利,幫助他們適應新環境等等。這種情況是一種延伸了的友誼。

    2011-07-21 13:22:48

  • 中國網:

    這也是GALE的一個目標?

    2011-07-21 13:23:51

  • Linda Lorimer:

    從某種意義上講是的。

    另外,在過去的10年中,我們的校友聯合會有一個特色是非常成功的,就是全部是自願行為。我們的畢業生並不從這些活動中獲得任何收益,他們要為這些項目花自己的錢和時間。他們一直服務於世界上的多個項目,比如,他們不久就會去墨西哥,幫助當地的一個社區,另外,我們還有3000多名畢業生到處幫助孤兒院,或者年久失修的學校等。能夠不斷的回饋社區是個不錯的選擇。我們明天也會在研討會上與中國的高校分享這些活動。

    2011-07-21 13:24:26

  • 中國網:

    所以明天的會議上會有些不同的安排?

    2011-07-21 13:25:05

  • Linda Lorimer:

    會有非常不一樣的安排,我們這次來了大概250名代表,他們都是志願者,自己花錢來只為作為耶魯的“校友大使”。

    2011-07-21 13:25:20

  • 中國網:

    他們老遠從美國來,只為參加這次研討會,而且全部自費?

    2011-07-21 13:26:11

  • Linda Lorimer:

    是的。他們甚至有些還早一些來,希望能夠早點參加一些在中國的服務性的項目。

    2011-07-21 13:26:48

  • 中國網:

    真不可想像。

    2011-07-21 13:27:04

  • Linda Lorimer:

    中國是耶魯非常重要的合作夥伴,我們學校的領導層以及校友聯合會的領導層已經決定要到中國來開一次領導會議,這是在美國之外的國家中第一次舉行這樣的會議,所以對我們而言,也是一次開拓之舉。

    2011-07-21 13:27:19

  • 中國網:

    這也是我正要問的問題,為什麼選擇中國?

    2011-07-21 13:29:01

  • Linda Lorimer:

    因為,我們認為中國是本世紀我們最重要的合作夥伴,同時,你們也是本世紀最主要的創新者之一。我們對於你們很多高校近些年的發展和成長非常欽佩。我們也相信,江澤民主席在1998年訪美時所希望的,中國在今後20年要打造兩所國際一流的大學,很快就會變成現實。我們近些年來一直非常密切的關注中國高校難以想像的驚人創新能力,我們希望能夠在這個過程中做出一些貢獻。

    2011-07-21 13:32:33

  • 中國網:

    您肯定能有用武之地,中國的教育體制仍然需要進一步的完善,這也是我們正在進行的工作。您剛剛也提到,中國和耶魯的關係非常悠久,自從19世紀80年代,第一個中國學生赴耶魯學習開始,我們也知道耶魯和中國的很多學術機構都有非常密切的合作關係,所以想問一下,在挑選合作夥伴時,有沒有一些硬性條件?

    2011-07-21 13:33:23

  • Linda Lorimer:

    我們選擇最優秀的組織。這是我們的基本條件。不管是做何種項目,我們都要挑選最合適的最好的地方來做。可能一所大學在法學方面最強,另外一所可能在科學方面比較有優勢。我們非常希望我們能夠將耶魯的優勢和中國一些機構的優勢結合起來,這是我們在挑選合作夥伴時的條件。

    2011-07-21 13:34:06

  • Linda Lorimer:

    另外,我們也希望找那些希望跟我們發展長期關係的機構。對於一些機構,我們是有長久項目的,比如北大、清華和復旦。他們和耶魯的研究團體有著長久的合作項目。我們也有一些面向在校生的項目,比如,暑假期間,復旦可以向耶魯派遣學生,這些學生和耶魯的學生住在一起。我們在北大也有類似的項目,我們每年都會向北大派遣學生,他們與北大的學生同吃同住,這樣他們也可以更多地了解對方的文化。我們尋找交換項目,同時也尋找一些共同的研究項目。

    2011-07-21 13:34:25

  • 中國網:

    這些年輕人的相互理解,比如耶魯大學、北大、復旦等學校的學生都是社會精英,他們之間的互相理解,其實可能對中美兩國關係都會産生重要的作用。

    2011-07-21 13:36:16

  • Linda Lorimer:

    這能夠加深對彼此的了解和對彼此文化的了解,當越來越多的年輕人能夠彼此欣賞對方的國家,比如中國學生了解美國,而美國學生也了解中國。這非常有助於幫助鞏固兩國關係的基礎,促進兩國關係的和平與發展。

    2011-07-21 13:37:29

  • 中國網:

    人與人之間的交流與理解的確能夠發揮非常重要的作用。我們剛剛在説耶魯和中國的一些交流項目,其實現在有一個現象,相信您也已經覺察到了,就是越來越多的中國學生申請到耶魯讀書,這個競爭非常激烈。很多年輕的中國學生非常想知道,在決定是否錄取這名學生時,耶魯最看重的是學生身上的什麼品質?

    2011-07-21 13:37:42

  • Linda Lorimer:

    我們最看重的那些今後在各個領域中將會走向領導崗位的人。當然,對一個17歲的孩子來講,這有點難。但我們會尋找證據,比如説看他們對新事物的好奇心,以及他們是否有興趣為社會做出貢獻。當然我們會看分數,但這只是開始。我們會做一系列的個人評估,比如,我們會讓學生寫文章,看看什麼對他們來講是最重要的,我們還會讓他們的老師寫評語,他們在課外都做些什麼,是否積極參與活動,是否在體育活動中擔當領導角色,他們是否一直為社區服務等等。也就是説要對這些個人做個全方位的評估,看看他們來耶魯是否會努力發展,最終成為領導人才。因為耶魯有個很好的歷史,如果你看下歷史就會知道,清華大學的6位校長中有4位來自耶魯,而美國的7任總統中有4任來自耶魯。所以,我們尋找的是領導力。

    2011-07-21 13:37:55

  • 中國網:

    我來自中國網,中國網是中國國際出版集團的下屬機構,我們也知道耶魯和中國國際出版集團之間自上個世紀90年代就開始展開闔作了,那時雙方共同出版了一個圖書系列,叫做“中國文化與文明”,在這些年當中,大概已經超過20多年了,雙方的合作都開展的很順利,所以,雙方的合作是否是一種雙贏的合作,您有沒有促進雙方更好合作的新想法?

    2011-07-21 13:38:20

  • Linda Lorimer:

    我們非常讚賞和CIPG(中國國際出版集團)的合作,CIPG真的是一個非常好的出版集團,在這兒也要説下耶魯的性質,大家可能提到耶魯就會想到這是一個學生學習的地方,或者説耶魯的老師們都是做研究的,但其實,我們還有其他職能。耶魯是世界上最大的典籍收藏單位之一,我們的圖書館是新罕什布爾州最大的圖書館之一,我們的博物館也位居世界上最大規模的博物館行列,我們的藏品多達1200多萬件,同時,耶魯大學還有自己的出版社,耶魯是全美最大的學術出版社,我們幾乎每天都要出版一本新書,當然其中大部分都是學術方面的,但我們也會出版一些文學或藝術作品。耶魯和CIPG的合作始於一次非常重要的項目,這個項目不僅超越耶魯,也超越CIPG本身,聚集了世界所有研究中國的學者,將這些學者在中國文化與中國文明上的造詣集中在一起,結果就是一套關於中國的系列,有一套是關於中國書法的,一套是關於中國雕塑的,這套書使我們對中國的文明有了更深刻的了解,這套書已經用中英兩種文字出版。我們非常自豪的是,江澤民主席訪問美國時,把其中的第一本書作為官方禮物送給了美國總統,他説這是由耶魯大學出版的書,這進一步凸顯了雙方的合作。

    2011-07-21 13:38:32

  • 中國網:

    這套書已經成為了一種象徵。

    2011-07-21 13:38:54

  • Linda Lorimer:

    非常贊同。其實雙方還有其他的合作方式,比如,耶魯大學校長理查德·雷文對和中國的合作非常感興趣。他也是胡錦濤主席訪問耶魯大學時的主持人,他的專著已經譯成中文並由CIPG出版發行。這是雙方之前的合作。就在近期我們還會共同發起一個新的項目叫做“Encounters”,這是因為現在世界範圍內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學習中文,以期能夠更好的了解中國,並與中國打交道。但現在的問題是沒有最好的教材,所以耶魯和CIPG已經共同合作了另外一套全新的産品,不僅包括書籍,還有電影等,這套産品將會在今年秋天正式發行。所以我十月份還會回北京參加這套産品的正式發行儀式。這套新産品是面向全球的,所有想學習中文的人都是我們的受眾。

    2011-07-21 13:40:47

  • 中國網:

    大家都知道,無論你走在哪,只要提到耶魯,大家都知道那是一個品牌,所以和耶魯的合作能夠更好地使這些書成為品牌,不僅是促進雙方交流,在促進中國文化傳播方面更是如此。我還有一個問題,我們知道在美國,很多大學,比如耶魯、哈佛,他們都有來自企業的捐款或者基金,但在中國,我們儘管也逐漸出現了這個趨勢,但還不是很明顯。兩個月前,清華大學將一棟樓命名為“真維斯樓”,這是一家中國的休閒服飾公司的品牌,清華的這個行為引起了很多人的討論,有些人甚至批判這種行為,不知道耶魯是如何處理公司捐款等問題的?

    2011-07-21 13:43:38

  • Linda Lorimer:

    把這個案例放在更大的背景下來談吧,針對所有的大學。非常幸運的是,我們一直以來有個傳統,就是優秀的畢業生往往會用他們自己的基金回饋大學,他們用這部分錢或者用於資助學生搞科研,或者成立新項目等。你剛提到這個問題,其實,我想説,耶魯之所以能夠成為她今天的樣子,很大一部分原因應該歸結于捐助。

    就在上個月,我們剛剛獲得了一大筆資金,總價值是38億美元,折合人民幣190億元。這是很大一筆錢,這些錢是好大學之所以為好大學的原因。另外,中國一直以來希望能夠建設國際一流的大學,在這個過程中,當然能夠有政府大筆的資金投入這很重要,但如果能夠有其他的渠道獲得捐助,這對於這些大學的發展也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如果你的畢業生能夠向學校捐錢是非常好的,

    另外非常幸運的是,我們的一些公司也會認為向學術機構等捐助是非常合適的,他們通常會向學校捐助,也會資助一些文化活動,我們把這種捐助看成是社會責任的表現。當然這些捐助公司可能會有多種考慮,一方面,他們需要為股東盈利,另一方面,他們也需要為員工創造良好的工作環境,另外,他們還需要回饋所在的社區。更大範圍來講,他們需要回饋社會,報效國家,通過何種方式呢,可以通過捐獻博物館或者大學的方式。很顯然地,大學是推進社會發展、創造未來的地方。舉例來講,耶魯最近剛接到一筆來自可口可樂的捐款,這些錢是用來支援和中國的合作項目的,這個項目是我們部門這幾年一直在負責的,就是讓很多中國大學的管理者到美國的大學中學習如何管理好大學。Environmental practice, government practice這些領域都有公司的捐款。

    再之前,我們還收到過來自一家日本公司的捐款,他們的捐助是用來加強日本研究,資助教席的。所以從我們的角度而言,企業一直是耶魯非常慷慨的捐助方。

    2011-07-21 13:44:12

  • 中國網:

    這已經是個傳統了。

    2011-07-21 13:45:50

  • Linda Lorimer:

    是個傳統。更重要的是,公司並不企圖從捐助中獲取什麼,他們不能要求大學多做他們這個領域的研究,也不能要求我們買他們的東西。

    當然,談到品牌,他們可能會覺得用這個品牌命名一些東西,會使他們覺得他們的品牌得到了認可,尤其是在這些好的大學裏面。

    2011-07-21 13:46:02

  • 中國網:

    你剛剛談到公司,儘管會捐款,但不會要求做他們那個領域的研究,也不會像清華那樣命名一些建築物麼,僅僅作為社會責任?

    2011-07-21 13:46:22

  • 中國網:

    會以捐助個人的名字命名還是以品牌名字命名?

    2011-07-21 13:46:37

  • Linda Lorimer:

    個人的名字。

    2011-07-21 13:48:01

  • 中國網:

    不以品牌命名?

    2011-07-21 13:48:25

  • Linda Lorimer:

    不會單獨以品牌本身命名。但在其他一些地方,這種事情(以品牌命名)也的確會發生。

    2011-07-21 13:48:36

  • 中國網:

    其實在北大、清華,很多中國的高校裏,很多建築物都是以捐助人命名的,但不是像這次清華發生的以品牌命名,這是這次爭論的問題所在,人們批評這種行為並非命名本身,而是用品牌命名的問題。

    2011-07-21 13:48:47

  • Linda Lorimer:

    是的。但有時,一些捐助方本身就是公司,比如,在耶魯的博物館,我們正在舉行一個中國藝術品展覽,這個展覽的名字會這樣寫:“中國繪畫藝術展——IBM贊助”,因為這些贊助的確是來自這家公司的,不是來自個人的。我們這樣做也是為了明確,這次捐助是來自公司,而非個人。

    2011-07-21 13:49:00

  • 中國網:

    我知道您的行程非常緊張,所以我們的採訪到此結束,非常感謝您能撥冗參加我們的節目,另外預祝明天的研討會取得圓滿成功,也希望您能夠在中國旅行愉快。

    2011-07-21 13:49:12

  • 中國網:

    責編、主持:孫紅娟,攝像:高聰,圖片:楊丹,後期:周珊珊

    2011-07-21 13:49:30

圖片內容:

視頻地址:

    http://mp4.china.com.cn/flv/olderDataft/olderDatazjxz/20110720yelu_1311209420.mp4

圖片大圖:

  • 中國訪談獨家採訪耶魯大學副校長Linda Lorimer女士

    中國網 楊丹

  • 耶魯大學副校長Linda Lorimer女士

    中國網 楊丹

  • 耶魯大學副校長Linda Lorimer女士稱讚CIPG是一個非常好的出版集團。

    中國網 楊丹

  • 耶魯是世界上最大的典籍收藏單位之一。

    中國網 楊丹

  • 耶魯最看重那些今後在各個領域中將會走向領導崗位的人。

    中國網 楊丹

  • 19世紀50年代第一位中國學子赴耶魯求學,耶魯與中國的關係一直都很好。

    中國網 楊丹

  • 耶魯大學副校長Linda Lorimer女士獨家專訪現場。

    中國網 楊丹

  • 耶魯大學副校長Linda Lorimer女士非常高興做客中國訪談。

    中國網 楊丹

  • “世界校友領導力會議”是“全球校友領導力交流”項目的一個活動。

    中國網 楊丹

  • 耶魯大學副校長Linda女士説在世界校友領導力會議上約250名代表均為志願者。

    中國網 楊丹

  • 耶魯大學副校長Linda Lorimer女士

    中國網 楊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