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縮略圖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首頁>

【陽光評論】珠江岸邊,不斷開放的南大門

2024-11-14 13:57

來源:中國網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2024年11月的珠江岸邊,花木蔥蘢。“廣州大鐘樓”——粵海關博物館前人流如鯽,遊客們舉著自拍桿在此開心留影。這裡承載著幾代廣州人的記憶,還原了粵海關在廣東地區的歷史畫面,講述先行者的勇敢探索。廣州,是中國對外開放的重要門戶和國際貿易的重要樞紐。

時間的齒輪飛快轉動。1949年10月,廣州解放,歷經百年滄桑的粵海關大鐘樓樓頂升起了五星紅旗。1978年,中斷29年的港澳直接通航重新恢復,兩年後隨著洲頭咀客運碼頭拉響一聲汽笛,穗港澳水運更加暢達,廣州海關設立洲頭咀辦事處並派員監管;1986年,廣州海關在洲頭咀碼頭、廣九直通車等旅檢渠道試行“紅綠通道”驗放制度,隨後“紅綠通道”在國內進出境旅客流量較大的口岸逐步推廣,為促進擴大對外交流提供了堅強有力保障;2023年,琶洲港澳客運口岸投入運營,“登船即登機”的一站式出行服務極大地便利了粵港澳地區民眾跨境出行。

廣州中心城區連接港澳的水路變遷,從一個小小的側面反映著祖國的南大門越開越大。改革開放以來,廣東經濟總量連續多年居於全國第一位,廣東改革開放走在全國前列,與海關工作密切相關。

翻開海關的歷史,我們看到的是從未停歇的改革腳步。中國海關的許多改革項目在廣州海關進行試點,並從幕後走向臺前,面向全國推廣——

1979年,廣州海關率先施行手冊登記管理制度,簽發全國第一本來料加工紙本手冊。1986年,與國際通行規則接軌,率先在旅檢現場實行“紅綠通道”制度,揭開海關監管制度改革的序幕。2002年,在H883系統建立全國第一本電子賬冊。2004年,實行“多點報關、口岸驗放”通關模式,在全國首批試點應用“卡口控制與聯網系統”。2007年,正式運作“廣州海關郵遞物品通關管理系統”,在國內首次實現了海關對郵遞物品通關資訊化管理。2013年,“集中匯總徵稅”改革開始試點,改變了“逐票計徵”的歷史,開啟了擔保迴圈、全國通用的智慧納稅時代。2017年,全國海關通關一體化正式實施,稅管中心(廣州)全面正式運作。2023年以來,以智慧海關建設為抓手,全面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海關建設,助推中國式現代化。

一葉輕舟穿峽越谷過萬山,涓涓細流已然匯成浩瀚大海。面對不斷深化擴大的改革開放進程,面對不斷拓展轉變的海關傳統職能,廣州海關堅定不移守初心擔使命,奮力譜寫新時代海關建設新篇章。(郭穎怡)

(《陽光評論》項目由中國網際網路發展基金會網路文明建設專項基金資助支援)

【責任編輯:劉穎】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