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縮略圖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首頁>

【陽光評論】四十載風華正茂,揚鞭策馬砥礪行

2024-10-28 10:01

來源:中國網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1984年,在借鑒經濟特區成功經驗基礎上,我國在沿海12個城市設立了首批14家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作為中國改革開放過程中引進外資的重要窗口,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已經走過了40年,從首批的14家到最新的229家,從分佈于沿海12個城市擴展到全國31個省(區、市)。2024年是首批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成立40週年,習近平總書記近日對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充分肯定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40年來的發展成就,並對新時代新征程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建設提出新要求。

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是經濟增長的重要支柱和生力軍。40年來,一家家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在鹽鹼灘塗、荒山洼地中拔地而起,形成了東部地區103家,中部地區55家,西部地區50家,東北地區21家的均衡發展格局。2023年,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共實現地區生産總值15.7萬億元、財政收入2.7萬億元、稅收收入2.5萬億元,以千分之三的國土面積,貢獻了全國十分之一的地區生産總值和財稅收入,成為保障地方乃至全國經濟穩定增長的“壓艙石”。2023年,229家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進出口總額10.1萬億元,實際使用外資395億美元,佔全國外貿總額和實際使用外資總額的比重均接近四分之一,成為鞏固外貿外資基本盤的“主力軍”。

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是改革開放的重要載體和排頭兵。作為中新兩國政府合作的旗艦項目,蘇州工業園區綜合發展水準考核實現“八連冠”,成功召開24次中新聯合協調理事會,加快建設中新“國際化走廊”,中新綠色低碳産業園、中新生命科學園等標識性項目順利落地。煙臺經濟技術開發區堅持以制度創新為核心、以賦能發展為目標,建立“區、關、港、鐵”聯動創新機制,推動跨境貿易便利化;圍繞服務實體經濟,形成涵蓋企業發展全生命週期的金融支撐體系,為項目“擴投資”、産業“提能級”、企業“增動能”;賦能海洋經濟轉型,在全國首次打通了海洋牧場的確權路徑,帶動煙臺市確權頒證數量、國家級海洋牧場數量均居全國首位,創新經驗入選全國“最佳實踐案例”。國家級經開區先行先試,在中國式現代化走在前、做示範中當好排頭兵。

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是創新發展的重要平臺和領頭羊。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緊抓全球機器人産業發展窗口期,打造集研發創新、公共服務、應用示範、産業集聚于一體的機器人産業高品質發展區。如今,無人配送車穿梭于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大街小巷,機器人的身影常出現在智慧工廠産線上,這些已經成為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打造世界級高精尖産業生態中的一張響亮名片。昆山經濟技術開發區搶抓國家戰略交匯疊加、滬蘇同城化的先導機遇,依託蘇南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昆山核心區、國家高新區企業積分制試點的先發優勢,全力融入長三角一體化,形成了自主的小核酸及生物醫藥産業創新體系,建立了亞洲最大的小核酸藥物品種線。國家級經開區的各類科技創新載體平臺,既是突破關鍵核心技術的“主力軍”,也是聚集創新要素和人才的“聚寶盆”。

時光匆匆而過,于漫長歷史如彈指一揮,于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而言確是風華正茂的流金歲月。當前我國經濟發展正進入新常態,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品質發展階段。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要深刻領悟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揚鞭策馬砥礪行,艱苦奮鬥、銳意進取,為建設更高水準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推動高品質發展貢獻力量。(張富旭)

(《陽光評論》項目由中國網際網路發展基金會網路文明建設專項基金資助支援


【責任編輯:劉穎】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