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縮略圖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首頁>

【陽光評論】“中軸線”申遺成功,文化瑰寶再添榮光

2024-07-30 16:04

來源:中國網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在近日的世界遺産大會上,“北京中軸線——中國理想都城秩序的傑作”被正式列入《世界遺産名錄》,為我國豐富的文化遺産寶庫再添一顆璀璨的明珠。截至目前,我國世界遺産數量已達到59項,這既是對我國深厚文化底蘊的認可,也是國際社會對中華文明獨特魅力的肯定。“北京中軸線”的申遺成功,將進一步推動中華文化的國際傳播與交流,讓這一文化瑰寶在全球範圍內綻放更加耀眼的光芒。

中軸線之美,展現傳統與現代交融。全長7.8公里的北京中軸線,始建於13世紀,北起鐘鼓樓,南至永定門,共包含15處遺産構成要素,是中國現存最為完整的傳統都城中軸線建築群。如果不是“北京中軸線”新晉世界遺産名錄,如果不是媒體的宣傳報道,或許許多人也不知道“北京中軸線”,更不知道這條中軸線背後所蘊藏的豐厚歷史文化。這條“中軸線”,承載著豐富的歷史文化遺産,如故宮、天壇等,更在新時代背景下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 從中國共産黨歷史展覽館到高科技企業的入駐,中軸線連接起傳統文化與現代生活,成為了一條活生生的歷史與發展軸線。將傳統與現代的完美交融,正是北京中軸線獨特魅力的體現。

保護與創新並重,繪就中軸線新畫卷。在申遺的過程中,北京中軸線的保護工作展現出了“大手筆”與“繡花功夫”的雙重特點。一方面,通過制定《北京中軸線文化遺産保護條例》和《北京中軸線保護管理規劃(2022年—2035年)》,構建了規範有效的保護管理機制;另一方面,通過一系列的規劃、修繕、騰退工作,還原了北京中軸線的歷史原貌,同時注重改善民生,讓市民切實感受到保護帶來的好處。從大運河到絲綢之路,從良渚古城遺址到京張鐵路……多年來,我國持續致力於對珍貴的自然、文化、工業等遺産的保護和傳承工作。保護與創新並重,為我國各類物質遺産的持續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也為其他文化遺産的保護提供了有益借鑒。

數字技術賦能,讓歷史文化“活”起來。在全球首次以數字技術全過程參與世界遺産申報的過程中,“數字中軸”項目的實施無疑為北京中軸線的傳承與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通過精準復刻遺産核心區的三維實景數據,數字技術讓歷史文化資源得以“活”化呈現,為遊客提供了更加豐富的觀賞體驗,也為學術研究、文化交流提供了便捷的平臺。新模式新場景,對於世界遺産所在的地區而言,既要加大對世界遺産的保護,也要加大對世界遺産的宣傳,要善於講好中國文化的故事,講好中國改革開放的故事,講好中國發展的故事,講好中國式現代化的故事,展示的既是中華文化的獨特魅力,也展現了我國在文化遺産保護領域的科技實力。

國際交流新平臺,講述中國故事。“北京中軸線”是中國的,也是世界的。每一處世界遺産,都承載著一個國家與民族獨具特質的文化內涵。“北京中軸線”的申遺成功,為國內外遊客提供了一條寶藏路線,也成為開展國際交流、連結國際資源的重要場所與平臺。沿線景點、文化空間和場館的開放與互動,讓更多人有機會深入了解中華文化,感受中國的發展與進步。通過網路傳播和多元視角的講述,北京中軸線以其獨有的氣質向世界展現著中華文化的魅力,成為連接不同文明、促進文化互鑒的重要橋梁。

中軸線續寫新篇章。申遺成功,是“北京中軸線”保護和發展的新起點。無論是對於北京,還是對於其他地區而言,申遺成功並非終點,而是開啟美好未來的起點和開端。在未來的城市規劃中,南中軸將延長至永定河水系,北中軸將直達燕山山脈,這一宏偉的藍圖不僅將進一步拓展中軸線的空間範圍,也將連接起歷史、今天與未來,讓北京中軸線成為更為閃耀、更為豐厚的文化之軸、精神之軸。期待,北京中軸線將繼續以其獨特的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蘊,吸引著世界的目光,書寫著中華文化的新篇章。(苗瑞祥)


【責任編輯:劉穎】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