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縮略圖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首頁> 網上直播>

第三屆鈉離子電池産業鏈與標準發展論壇舉辦 推動鈉離子電池産業高品質發展

2024-06-14 15:55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中國網訊 近兩年,鈉離子電池憑藉其儲量豐富、溫度適應性好和安全性高等優勢,迅速脫穎而出,鈉離子電池産業化進程大幅提速。

我國高度重視鈉離子電池的研發應用,工信部等六部門聯合發佈《關於推動能源電子産業發展的指導意見》,明確要加快研發鈉離子電池等新型電池;《加快推動新型儲能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加快鈉離子電池等技術開展規模化試驗示範,《“十四五”能源領域科技創新規劃》提出支援鈉離子電池前沿技術和核心技術裝備攻關。

為進一步落實《關於推動能源電子産業發展的指導意見》中關於推動加快鈉離子電池等新型電池的重點任務,2024年6月13日,由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院、中關村儲能産業技術聯盟主辦,山西華陽集團新能股份有限公司協辦的“第三屆鈉離子電池産業鏈與標準發展論壇”在山西陽泉開幕,論壇邀請了政府部門、科研機構的領導、院士、專家以及電池産業鏈相關企業代表共計500余人出席。

本屆論壇設置了開幕式、鈉離子電池産業鏈分論壇、鈉離子電池應用分論壇、鈉電標準研討會、新型儲能電站開發與運營研討會、鈉電産線及儲能項目考察等環節,並在開幕式前一天召開了工信部鋰離子電池及類似産品標準工作組2024年年會。論壇開幕式由山西華陽集團新能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王立武主持。

開幕式致辭 縱觀全局

工業和資訊化部電子資訊司基礎處處長金磊發表致辭,他指出,中國新能源發展已具備了良好基礎,以“新能源汽車、鋰電池和光伏産品”為代表的中國“新三樣”國際領先。推動高品質發展成為全黨全社會的共識和自覺行動,發展新質生産力是推動高品質發展的內在要求和重要著力點。工信部電子司一直以來深入貫徹落實中央決策部署,積極發展以新能源為代表的新質生産力,特別針對鈉電池、鋰電池等新型儲能以及相關的新能源産業,開展了一系列工作,包括産業規劃、技術創新、行業管理、標準建設、國際合作等等方面。下一步,工信部電子司也將深入貫徹黨中央決策部署,會同有關方面持續推動鈉離子電池産業的高品質發展。加強産業統籌規劃,落實專項政策,明確産業發展目標、重點任務和保障措施;優化産品創新生態,加快創新成果轉化,推動産學研用;加強標準體系建設,加快國際標準的制定;推動市場的拓展和應用,對産能佈局進行積極引導,統籌推動鈉電池産業的可持續發展。

中國能源研究會儲能專委會副主任委員兼秘書長、中關村儲能産業技術聯盟常務副理事長俞振華在致辭中表示,今年鈉離子電池展現出強勁的發展勢頭。據不完全統計,2024年簽約、備案、開工的鈉電項目超過20個,涉及電芯、正負極材料等諸多細分領域,項目投資總額近400億元。截止到此次論壇,共有四批47個型號的鈉離子電池通過了論壇組織的電池基本性能測評。陽泉早已試點投運搭載鈉離子電池的電動自行車,搭載中科海鈉鈉離子電池的首款鈉離子電池量産車開始批量交付。今年首個10MWh的鈉離子電池儲能電站已在廣西南寧正式投運,新疆巴裏坤融合了半固態電池、鈉離子電池、磷酸鐵鋰電池、液流電池的儲能項目實現並網。未來隨著儲能産業的發展,鈉電有望在儲能實現更多的落地應用。

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院安全技術研究中心副主任何鵬林在致辭中表示,當前電池行業的兩個重要發展方向,分別是新型電池和綠色低碳發展。近年來,面對鋰資源短缺、價格上漲及儲能需求的激增,以鈉離子電池為代表的新型電池産業化進程顯著加快。我國政府在多項政策規劃中也加強了對鈉離子電池等新型儲能技術的研發支援。工信部在2021年就提出要適時開展鈉離子電池的標準制定工作,電子標準院已經支撐工信部電子司組織開展鈉離子電池標準體系研究和具體標準編制工作。目前已陸續開展了《鈉離子電池術語和詞彙》《電能存儲系統用鈉離子電池和電池組安全技術規範》《小型動力系統用鈉離子電池和電池組 安全技術規範》《鈉離子電池負極材料 硬碳》等9項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的制定工作。下一步,電子標準院將繼續推進鈉離子電池相關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的制定工作,通過標準的引領和支撐,滿足産業發展需求、推動技術創新、提升産品品質,助力鈉離子電池産業的高品質發展。

院士報告 高瞻遠矚

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李景虹在《鈉離子混合電容器》主旨報告仲介紹了鋰離子混合電容器和鈉離子混合電容器的研究進展,李景虹指出,鈉離子混合電容器具有高功率密度、長壽命且能量密度可觀,未來可以替代鉛酸電池,並填補超級電容器和鋰離子電池性能空間。李景虹認為,開發低成本、高安全的鈉離子混合電容器在規模儲能領域更具發展潛力。同時鈉離子混合電容器仍面臨産業化挑戰,在市場應用中仍需克服行業規範和産品的國家標準缺失、尚未實現規模量産和規模應用,上游材料不成熟,需要重新匹配適合鈉離子混合電容器特性的電子元器件,缺少成熟的下游應用示範解決方案等階段性問題。

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碳中和研究院院長、環境學院教授賀克斌指出加快開展有組織的中國本土化産品碳足跡核算體系建設,將進一步推動我國産業加快綠色轉型步伐,在全球未來發展新格局中下好先手棋、掌握主動權。鋰電池碳足跡核算體系發佈將加快推動我國鋰電池全産業鏈綠色低碳迴圈發展,對於碳足跡數據國際互認具有戰略意義。

開幕式院士報告後,還進行了兩場重磅發佈、頒證儀式以及精彩的專題報告。本環節由中關村儲能産業技術聯盟副秘書長唐亮主持。

鋰電池碳足跡核算體系隆重發佈

加快開展有組織的中國本土化産品碳足跡核算體系建設,是企業應對綠色貿易壁壘和增強産品競爭力的重要手段。為推動鋰電池産業綠色化、低碳化、可持續發展,在工業和資訊化部電子資訊司的指導支援下,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院牽頭組織開展了鋰電池碳足跡核算體系建設工作,在碳足跡核算標準、方法學、數據庫等方面取得積極進展。在論壇現場,工業和資訊化部電子資訊司基礎處處長金磊、山西省工業和資訊化廳副廳長劉勇、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院副主任何鵬林、中關村儲能産業技術聯盟常務副理事長俞振華、南方電網儲能股份有限公司領軍級新型儲能技術專家李勇琦,欣旺達電子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梁銳共同發佈了“鋰電池碳足跡核算體系”。

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院趙立華博士作了《鋰電池碳足跡核算體系建設進展》專題報告,介紹了開展鋰電池碳足跡核算體系的背景、研究過程以及標準、核算方法學、鋰電池碳足跡背景數據庫和碳足跡核算平臺的工作進展。在工業和資訊化部電子司的指導下,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院聯合清華大學、昆明理工大學、中節能諮詢有限公司、蘇州博萃迴圈科技有限公司、重點鋰電池産業鏈企業、有關行業協會等百餘家單位共同開展的中國鋰電池碳足跡核算體系研究。建立以鋰電池碳足跡核算方法、標準體系、背景數據庫、核算平臺等為核心的鋰電池碳足跡核算體系是算清算準鋰電池碳足跡的技術關鍵,有助於生産企業全面系統掌握各環節能源資源消耗和原材料碳排放情況。鋰電池碳足跡核算體系的正式發佈,對於持續豐富完善我國本土化鋰電池碳足跡背景數據庫,推進鋰電池碳足跡核算方法研究及行業服務能力建設,推動構建鋰電池産業綠色低碳增長新引擎、鍛造競爭新優勢,提升鋰電池産業核心競爭力和國際影響力具有重要意義。

《中國鈉離子電池産業技術路線圖》重磅發佈

近年來,鈉離子電池技術取得多項突破,産業化速度明顯提速,為引領産業發展,引導我國鈉離子電池産業持續健康發展,在工業和資訊化部電子司的指導下,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院聯合中關村儲能産業技術聯盟組織編寫了《中國鈉離子電池産業技術路線圖》,開幕式上,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院、工信部鋰離子電池及類似産品標準工作組秘書劉冉冉博士對《路線圖》簡介、産業現狀、關鍵技術路線、關鍵材料、未來發展趨勢以及附錄(行業相關企業簡介)六大部分進行了詳細的介紹和分析。

劉冉冉指出,2023年新簽署的鈉離子電池相關項目多達30余個,規劃産能超過260GWh,投資總金額超過1140億。目前國內已有多家企業成功實現了鈉離子電池的規模化生産,2023年6月底,全國已投産的鈉離子電池專用産能達到10 GWh,比2022年底增加了8 GWh,到2025年中國鈉離子電池的規劃産能預計將達到60 GWh。市場預計,2024年我國鈉離子電池需求量將達11.9GWh,出貨量有望突破1GWh。2026、2030年全球鈉離子電池需求規模大約為110、520GWh,其中預計2026年儲能、兩輪車、A00級車鈉離子電池需求分別達82、16、17GWh。


權威鈉電測評

全國第四批鈉電測評通過企業

全國首批鈉離子電池迴圈壽命測評單位

名單揭曉

為推動鈉離子電池産業化和標準體系建設,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院和中關村儲能産業技術聯盟針對目前鈉離子電池産品已開展四批的測評,並在今年啟動首批鈉離子電池迴圈壽命摸底測試。開幕式上,還舉行了“全國第四批鈉離子電池測評名單”和“全國首批鈉離子電池迴圈壽命測評參與單位”頒證儀式。

“全國第四批鈉離子電池測評名單”:

深圳為方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惠州鋰威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易事特鈉電科技(廣東)有限公司

山東聖陽電源股份有限公司

福建猛獅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東漸光儲(鹽城)科技有限公司

福建世記華鈉新能源科技集團有限公司

深圳市優特利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鈉坤碳源(天津)科技有限公司


“全國首批鈉離子電池迴圈壽命測評單位”:

山西華鈉芯能科技有限責任公司

深圳為方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上海漢行科技有限公司

維科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綿陽創明智慧電池有限責任公司

江蘇傳藝鈉電科技有限公司


主題演講

分享最新技術與産業發展態勢

北京中科海鈉科技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李樹軍作《鈉離子電池機遇與挑戰》的報告。他表示鈉離子電池是未來能源安全的壓艙石,在真正的大規模應用領域能夠被寄予厚望,隨著成本降低市場自動擴大,將與鋰離子電池一起成為二次電池的主要形態。中國鈉離子電池的基礎研究與應用領域的專利數量和學術論文數量在全球超過一半,其基礎和應用研究,自産業初期便處於領先地位。但是鈉電池仍面臨能量密度、成本以及産業鏈技術配套等挑戰。李樹軍表示,雖然能量密度是短板,但提升很快,預計最晚2026年能量密度可以和磷酸鐵鋰持平。此外,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在固態鈉電池方面進行的基礎研究也代表了未來的技術趨勢,最新發現的一類具有黏彈性的無機玻璃電解質有望助力固態鈉電池的發展。目前,中科海鈉公司在鈉電池裝車、儲能規模化應用都取得了諸多進展,締造了多個全球第一。

華陽集團産業技術研究總院院長、山西華陽集團新能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可琛作《國企轉型發展之路——鈉電引領華陽轉型發展》的主題演講,對華陽集團的鈉電産業和發展規劃進行了精彩介紹。華陽集團瞄準産業前沿,搶佔競爭制高點,全力打造鈉離子電化學儲能全産業鏈。目前,華陽集團的鈉離子電芯産品形成規模化生産,可應用於電動二輪車、觀光車、清掃車、工商業儲能櫃、應急電源等領域,並積極研製鈉離子電池井下無軌膠輪車與更多規格的鈉離子電池工商業儲能櫃的應用;同時,以現有鈉離子儲能系統産品為基石,正在研發一次調頻新型儲能電站、換電重卡等,在鈉電賽道不斷奔跑。

本屆論壇是圍繞鈉離子電池産業鏈發展、落地應用開展的一次重要會議,論壇的召開將促進行業內外的交流與合作,推動鈉離子電池的技術創新和産業化進程,進一步推動我國新能源産業的發展步伐,論壇將為鈉離子電池産業的未來發展指引航向,推動我國能源領域的綠色、可持續發展。

【責任編輯:王瑞芳】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