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縮略圖

國際觀察:怎麼看美國“斷糧”部分反華機構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首頁> 評觀世界>

國際觀察:怎麼看美國“斷糧”部分反華機構

2025-03-28 15:53

來源:人民網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近日,特朗普政府要求解散負責監管美國之音和全球其他媒體機構的美國國際媒體署。美國之音幾乎所有員工都被要求行政休假。這個多年來屢次對中國實施意識形態滲透的標誌性反華機構即將迎來被關閉的結局。

這並非第一個被“斷糧”的反華機構。特朗普政府上臺後,關停了美國國際開發署,一下子讓世界範圍內多個反華機構和團體“斷糧”了。長期以來,批評者就認為,美國國際開發署的活動與美國的地緣政治利益密切相關。該署實質上是打著人道主義的幌子推進美國霸權的工具。該署曾廣泛資助世界各地的媒體網路、民間組織,表面推行所謂的“民主”“自由”,實則推進美國霸權。

據路透社報道,按照美國官方數據,美國政府承諾在2024年針對所謂“中國問題”的對外援助撥款為1070萬美元,主要通過美國國際開發署分發,其中有近一半用於涉及政治的項目。由於美國凍結撥款資金,數十個反華的“非政府組織”已經暫停活動,其中便包括臭名昭著的美國“自由之家”。該組織證實,其支援的所謂“中國項目”已經因為資金中斷而停工,該項目所雇人員主要在台北市活動。

據環球人物網報道,近期,長期惡意抹黑中國的反華分子在國外網站發佈聲討美國“斷糧”的文章,公開承認那些為其提供攻擊中國資訊的非政府組織,乃至這些組織構建的反華網路,都是靠著美國政府的錢生存的,並宣稱,只要美國政府能繼續給這些組織每年幾百萬美元的支援,就能繼續在全世界輸出攻擊中國的內容。

美國國際開發署還向臭名昭著的美國國家民主基金會提供資金,該基金會進而資助香港的各種反對派團體和媒體。香港2014年的非法“佔中”事件及2019年的“修例風波”背後,都有美國國家民主基金會的影子。

這些事實都表明,那些標榜中立正義、鼓吹“民主”“自由”的媒體、民間組織、社會團體、知識分子,到最後竟只是美國的傳聲筒,在“斷糧”後要麼嗷嗷待哺,要麼偃旗息鼓,把“拿錢辦事”這四個字表現得淋漓盡致。

這些反華機構製造的謠言、宣揚的“價值”曾在國際輿論場上掀起陣陣聲浪,所謂的“真相”加深了部分公眾對中國的偏見和誤解,阻塞了他們獲取和閱讀真實中國故事的渠道。從這一角度講,這些反華機構的“斷糧”對中國而言似乎並非壞事,甚至算得上是“惡有惡報”的快事。這些反華機構與媒體“斷糧”後的醜態足以讓許多受眾明白自己一直被蒙在鼓裏,真實的中國絕非那些媒體惡意建構的樣子。

同時,我們也要清醒地看到,美國解散部分機構、“斷糧”部分反華組織並不意味著美國將要放棄其一貫堅持的抹黑中國的立場,也不意味著它將要讓渡一部分國際輿論場的影響力。恰恰相反,“提高效率”“減少浪費”的口號更像是對當下投入産出比的不滿。美國國內就有一種聲音,認為美國之音已經沒有多少人聽了,只是在揮霍納稅人的錢。

應當看到,國際輿論場上對於中國的惡意抹黑不會因為一些媒體和機構的“斷糧”和“失聲”而消失不見。根據知名新媒體玉淵譚天的調查,近期美國抹黑中國的內容不僅沒有減少反而增加了,只不過傳播平臺從傳統媒體移到了社交媒體上,手法上更加隱蔽。美國正利用網路大V、平臺和先進演算法同我們打一場資訊時代的輿論戰。

我們要做的,是保持定力和信心,繼續積極面向世界講好中國故事,激濁揚清,向世界展現全面、真實、立體的中國,用事實扭轉偏見、化解謬誤,同時掌握好資訊化條件下輿論鬥爭的本領,讓我們的聲音傳得更遠、傳得更響。

(作者是國際問題觀察員)


【責任編輯:申罡】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