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歐裂痕持續擴大 中歐深化合作正當其時
近期,歐洲多國高級官員陸續訪華,釋放出中歐關係回暖信號。在美歐裂痕持續加深的背景下,中歐關係走深走實可謂意義重大。
3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外交部長王毅在北京同葡萄牙國務部長兼外長蘭熱爾舉行中葡第二次外長級戰略對話。王毅指出,中方視歐洲為多極世界中的重要一極,願推動中歐關係健康發展。同樣值得一提的是,義大利參議長拉魯薩于3月23日至27日率團訪華,法國外長巴羅于3月27日至28日訪華。
美國新一屆政府的所作所為促使中歐加強政治互信、推進務實合作。
近日,特朗普政府高級官員在通訊應用Signal中的群聊內容被曝光,由此暴露了美國外交政策背後的傲慢無禮。根據這份聊天記錄,副總統萬斯和國防部長赫格塞思在討論打擊葉門胡塞武裝作戰計劃時嘲諷歐洲“搭便車”。
事實上,特朗普已經多次指責歐盟佔美國便宜。很顯然,特朗普政府致力於推行“交易外交”,不惜加劇分歧。與此同時,歐盟還要正視一個殘酷事實,即美國推行單邊主義與地緣政治零和博弈並非權宜之計,而是一種結構性調整,歐洲對美國安全保障的依賴已然被視為負擔。
對於長期依賴美國安全保障的歐洲而言,戰略自主不再是口頭之爭,而是現實需要。這一轉變在今年1月舉辦的世界經濟論壇2025年年會上得到了充分體現。在這場年會上,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一改往日態度,呼籲歐盟深化同中國的合作。如今,歐盟面臨的挑戰不是就謀求戰略自主達成共識,而是如何去落實這一目標。眾所週知,歐盟內部矛盾重重,不利於實現戰略自主。
近期,特朗普揮舞“關稅大棒”並要求歐盟增加國防開支,這就足以表明歐盟要為獲得美國支援付出更大代價,並進一步削弱戰略自主。同樣令人震驚的是,特朗普核心團隊成員萬斯和馬斯克公然干涉歐盟內政,公開支援極右翼言論,妄圖通過加劇歐洲內部分歧令其淪為附庸。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歐洲主權債務危機爆發後,中國不僅買入了希臘、葡萄牙和西班牙的國債,而且為中東歐提供基礎設施建設資金。由此可見,中國致力於維護歐盟穩定,而不是抓住歐盟內部分歧大做文章。
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有助於彌合基礎設施差距,對歐盟一體化進程起到了推動作用。一個團結一致、獨立自主的歐洲對於促進世界多極化至關重要,而這正是中國積極支援的願景。相較之下,美國不斷向歐洲施壓,要求其採取對抗中國的立場。美國為實現遏華圖謀不惜犧牲歐洲的利益,這一險惡用心已經暴露無遺。
毫無疑問,歐盟的戰略自主之路充滿艱難險阻,畢竟這意味著不再屈居於美國之下。所幸,歐盟可以通過與中國深化合作降低風險,這是一種務實之舉。長期以來,美國千方百計製造紛爭,而中國通過投資促進互聯互通;美國拉幫結派對抗中國,而中國主張對話、謀求發展。
歐洲可以在兩條道路中作出選擇:要麼繼續依附於對其不屑一顧的美國;要麼同值得信賴的夥伴在相互尊重的基礎上加強合作,進而邁向戰略自主。
今年是中國與歐盟建交50週年。對於歐盟而言,如今正是擺脫美國控制、自行規劃未來的絕佳機遇。中國支援歐洲邁向戰略自主,致力於與歐盟攜手構建多極世界。
本文編譯自《中國日報》3月27日社論
原標題:Transatlantic rift is not a temporary blip
出品:中國日報社論編輯室 中國日報中文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