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之城丨桂林:山水是這座城市當之無愧的主角
新華社南寧3月27日電 題:桂林:山水是這座城市當之無愧的主角
新華社記者陳露緣、梁舜
3月,春分時節,南風帶來潮濕的水汽,白霧升騰,飄浮于峰林之間,形成一年中最獨特的景觀——“煙雨桂林”。
“簡直美如仙境!”遊客感慨,這是桂林風景最像水墨畫的季節:隱約可見的山形是大自然著墨最深的落筆,山腰間的白霧是留白,鳳尾竹搖曳的身姿十分吸睛……
這是桂林漓江兩岸風光(2024年10月24日攝,無人機照片)。 新華社記者 陸波岸 攝
從空中俯瞰,一座山環水繞的城市映入眼簾。桂林,取自“桂樹成林”。因當地盛産桂樹,花香馥鬱。
桂林山水甲天下。山水,是這座城市當之無愧的主角。無論是置身山頂、漫步街頭,還是乘船于漓江之上,俯仰之間總能望見山、親近水。
桂林的山,不是連綿雄偉的高山,而是亭亭直上,底部相連卻孤峰林立。“桂林山水是中國岩溶山水風景資源精華最集中的體現,是世界上最優美、最獨特的喀斯特山水景觀。”地質學家袁道先曾如此感慨。
這是廣西桂林市漓江沿岸喀斯特風光(2022年8月25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周華 攝
喀斯特,是指石灰岩高地,意思是岩石裸露的地方。據專家介紹,數億年前,桂林這裡還是一片汪洋大海,海底的碳酸鈣和生物殘骸變身巨大的石灰岩層,海退潮枯,暴露于地表,經受風雨的洗禮,終於長成形狀各異的峰叢、峰林。
象鼻山、鸚鵡山、老人山、疊彩山……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在這裡“雕刻”出了形態萬千的奇峰。2014年,桂林喀斯特作為“中國南方喀斯特”二期被列入世界自然遺産名錄。
走在桂林的街頭,總是不經意就會與一座山相遇。但,當你仰頭望去,那山實在比一棟樓高不了多少,好像是放在城市裏的大盆景。
這是桂林城市風貌(2018年10月17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陸波岸 攝
座座山峰把桂林市劃分成不規整、零碎的地塊。開車行駛在桂林市區,人們會發現,這裡的路大多都是蜿蜒的。桂林市的一條主幹道,筆直的路突然在一座40多米的山峰前分叉,繞山而行。從天空俯瞰,兩條路勾勒出眼睛的形狀,山峰就是眼珠。
獨秀峰,是城市裏的中心,也是桂林市區的最高峰,約216米。開闊的視野,沒有任何高樓的遮擋。登山遠眺,遠方千峰環繞,勾勒出起伏的天際線;近處漓江流淌,環抱著這座古老的城市。
從天空中俯瞰,桂林中心城區仿佛一座被水環抱的洲島。環城水系,由兩江四湖組成。
桂林的環城水系,沒有大江大河的波濤洶湧,江面澄靜,倒影迷人。曾經的漁民,如今在這裡當起了“演員”,用竹篙將鸕鶿輕輕拋起,為遊客演繹古老的捕魚術。
村民在漓江陽朔縣興坪鎮段的竹筏上配合遊客拍攝視頻(2022年8月25日攝)。新華社記者 周華 攝
漓江,是桂林山水的靈魂。漓江山水的精華,主要集中在桂林至陽朔80多公里河段。江水清澈見底,兩岸奇峰各異,近岸是翠綠的水草,鳳尾竹搖曳,半空中飄浮的薄霧,籠罩山腰間,山峰隱約可見。乘船望去,漓江兩岸“顯山露水”,基本上看不到高樓。那一刻,分不清是在城市,還是在田園。
在桂林的江邊行走,會有一種與其他水城截然不同的感受。這裡的江水承載著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垂釣、游泳、洗衣、散步……
這是在廣西桂林市陽朔縣興坪鎮拍攝的漓江風光(2018年11月4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周華 攝
推窗見景,是桂林人家令人羨慕的日常。沒有林立的高樓,不論在哪一處,望見的都是山峰勾勒出的天際線。因此有人説,桂林這座城市很低調,20年前是這個模樣,20年後還是這個模樣。甚至,宋人詩句“千峰環野立,一水抱城流”,至今依舊是城市的“寫真”。
斗轉星移,青山依舊,漓江悠悠。
視頻記者:覃廣華、陳露緣、梁舜、陳洋、王帥龍
音頻記者:張歡 覃廣華 梁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