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縮略圖

發力支援科技創新 科創板第五套標準有望恢復適用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首頁> 中國式現代化之路>

發力支援科技創新 科創板第五套標準有望恢復適用

2025-03-20 14:26

來源:經濟參考報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在監管態度明確以後,近一段時間以來,業內關於恢復科創板第五套上市標準的預期不斷增強。業內人士指出,穩妥恢復科創板第五套標準適用,有利於推動科技創新、支援科技企業發展,同時應當進一步完善評估體系和監管機制,讓真正的優質科創企業登陸資本市場。

穩妥恢復第五套標準適用

證監會黨委日前表示,在支援科技創新和新質生産力發展上持續加力。增強制度包容性、適應性,支援優質未盈利科技企業發行上市,穩妥恢復科創板第五套標準適用,儘快推出具有示範意義的典型案例,更好促進科技創新和産業創新融合發展。證監會主席吳清在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經濟主題記者會上答記者問時也表示,用好“綠色通道”、未盈利企業上市等制度,穩妥實施科創板第五套上市標準等更具包容性的發行上市制度,更精準支援優質科技企業發行上市。

據悉,科創板在設立之初就設置了多元包容的上市條件,其中包括“市值+研發”的第五套上市標準。根據上交所科創板股票上市規則,第五套上市標準不對企業營收和凈利潤規模做出要求,而是以“市值+研發”為主,即“預計市值不低於人民幣40億元,主要業務或産品需經國家有關部門批准,市場空間大,目前已取得階段性成果。醫藥行業企業需至少有一項核心産品獲准開展二期臨床試驗,其他符合科創板定位的企業需具備明顯的技術優勢並滿足相應條件。”

從第五套標準的採用情況來看, Wind統計數據顯示,截至3月14日,科創板上市企業達到了585家,總市值7.19萬億元。其中共有20家採用第五套上市標準申報企業在科創板成功上市。從這些企業的類型來看,高度集中在生物醫藥産業。最近一例採用第五套上市標準上市的企業是在2023年6月登陸科創板的重慶智翔金泰生物制藥股份有限公司。

數據顯示,自推出以來,科創板第五套上市標準拉動醫藥投融資,成為國內生物醫藥融資和投資機構退出的重要通道,助力研發成果轉化,成效顯著。銀河證券研究顯示,在資本市場的助力下,企業研發管線數量大幅提升,20家第五套標準上市公司累計獲批9款Ⅰ類新藥,共推動45項研發管線進入上市申請或註冊臨床階段;已達成超過10項對外授權合作交易,總交易金額近62億美元。

與此同時,由於並無收入和盈利要求,第五套上市標準在適用中也出現了一些問題,主要體現在部分上市企業盈利以及二級市場表現並不理想。以君實生物為例,該公司2020年7月15日登陸科創板,採用的是第五套上市標準,發行價格為55.50元。財務數據則顯示,2020年-2024年,該公司營業收入從15.95億元上升至19.48億元,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則分別虧損了16.69億元、7.21億元、23.88億元、22.83億元和12.82億元(其中2024年營收和利潤數據來自最新業績快報)。從二級市場表現來看,截至3月18日收盤,該公司股價為30.09元/股,仍然顯著低於發行價格,較上市首日創下的最高點220.40元/股更是已跌去了86%,總市值則為261億元。

業內呼籲優化相關標準

業內人士普遍認為,穩妥恢復科創板第五套標準適用意義重大。

開源證券副總裁、研究所所長孫金鉅對記者表示,穩妥恢復科創板第五套標準適用,對推動資本市場服務科技創新具有里程碑意義。一方面,第五套標準通過 “市值+研發進展”的差異化上市條件,突破傳統盈利指標束縛,為處於研發攻堅期的硬科技企業特別是創新型醫藥企業提供直接融資渠道。另一方面,恢復科創板第五套標準有望進一步鞏固科創板“硬科技試驗田”定位,推動科技-産業-金融良性迴圈,助力我國搶佔全球科技競爭制高點。

他認為,進一步優化第五套標準需從三方面發力:一是應建立“科創屬性”動態評估體系,如引入行業專家委員會對技術原創性、市場應用前景等進行實質判斷,避免“偽科創”企業套利;二是完善持續監管機制,將控股股東減持與研發投入強度、商業化進度等指標掛鉤,防止資本無序退出;三是構建風險共擔機制,探索差異化資訊披露規則,要求企業定期披露研發管線進展、臨床試驗數據等關鍵資訊。

實際上,2024年4月,證監會就公佈了修改後的《科創屬性評價指引(試行)》,適度提高了對科創板擬上市企業的研發投入、發明專利數量及營業收入複合增長率要求,引導科創企業更加重視科研投入和科研成果産業化,促進申報企業品質進一步提升。6月推出的“科創板八條”進一步提出,要依法依規支援具有關鍵核心技術、市場潛力大、科創屬性突出的優質未盈利科技型企業上市。

前海開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對記者表示,穩妥恢復科創板第五套標準適用,對於推動科技創新、支援科技企業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他表示,應進一步優化相關標準,讓更多的具有發展潛力的企業登陸資本市場。

資深投行人士王冀躍則對記者表示,此前採用第五套標準上市的科創板企業,主要都是醫藥研髮型企業,存在著相當大的不確定性,存在較高的風險,在這些企業藥品還沒被市場認可的時候,不宜讓普通投資者介入。在他看來,指標只是諸多條件之一而已,更重要的是要論證相關企業符合科創屬性,未來具有成長性。因此,達到了相關指標可以上市≠達到了相關指標就會上市。王冀躍指出,現在監管部門提出穩妥恢復科創板第五套標準適用,核心點應當是落在支援優質科創公司上,優質、科創,這兩條才是關鍵,而不是尚未盈利。(記者 吳黎華)

【責任編輯:吳聞達】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