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縮略圖

四川若爾蓋縣推動文化旅遊深度融合 高原小城,舞出新氣象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首頁> 中國式現代化之路>

四川若爾蓋縣推動文化旅遊深度融合 高原小城,舞出新氣象

2025-02-24 11:37

來源:人民日報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若爾蓋縣城俯瞰。
  若爾蓋縣融媒體中心供圖

當地人正在表演鍋莊。
  澤旺然登攝

若爾蓋濕地的黑頸鶴。
  貢波澤裏攝

若爾蓋縣地理位置示意圖。

若爾蓋縣北上廣場上熱鬧的鍋莊。
  若爾蓋縣融媒體中心供圖

城事

新春雪景繪山川,銀裝素裹兆豐年。

春節假期,每到傍晚時分,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若爾蓋縣城中心的北上廣場都會準時響起歡快的鍋莊曲,遠道而來的遊客與當地群眾一起跳起歡快的鍋莊。伴著音樂,鮮艷的長袖在風中劃出道道弧線,腰飾隨著舞步搖曳,男女老少圍成一圈、翩然起舞。

鍋莊意為圓圈舞,是一種古老的民間歌舞。在當地民俗中,鍋莊是重要的社交活動,人們聚在一起共同舞蹈、歌唱。跳起鍋莊時,人們手拉手圍成圓圈,隨著音樂節奏起舞,表達著對生活的熱愛和對自然的敬畏。

“我們從小就喜歡跳鍋莊,那時候縣裏沒有寬闊的跳舞場地,大家就在院子裏或者路邊寬闊處,帶上錄音機放音樂,圍成一個小圓圈跳鍋莊。”若爾蓋縣一名鍋莊隊隊員説。後來,隨著城市的不斷發展,公共基礎設施越來越完善,縣城建起了廣場,大家跳鍋莊有了寬闊的場地。人們聚在一起、跳在一起,跳出一個活力、美好的若爾蓋。

“每天晚飯過後,我們都會到北上廣場跳鍋莊,大人們邊跳鍋莊邊聊家常,孩子們就在廣場上滑輪滑、打羽毛球、騎自行車,這種感覺特別好。”一名市民説。鍋莊注重腿部的靈活運動,有高抬腿、邁步、踢腿等動作。若爾蓋當地的鍋莊手部動作多,常用的手勢包括握拳、張開手掌等,極具舞蹈的表現力和美感。

“一二三轉圈、一二三踢腿、一二三甩手轉圈……”廣場上,領舞老師耐心細緻地給遊客示範鍋莊的動作要領。一曲鍋莊,不僅展現出若爾蓋人民積極樂觀、豁達開朗的性格和氣質,也拉近了當地群眾和外地遊客之間的距離。

城標

來黃河九曲第一灣,尋訪雅敦節

若爾蓋縣地處青藏高原東北邊緣,自然風光壯美。遠道而來的黃河,在這裡“串了個門”,便又折向西北,流回甘肅,形成彎曲河道。黃河九曲第一灣,便位於該縣唐克鎮和轄曼鎮交界處。

這片黃河流經的土地,以其旖旎的自然風光與深厚的文化底蘊,吸引各地遊客紛至遝來。其中,最為人熟知的文化符號之一,便是以雅敦節為代表的節慶。

雅敦節起源於若爾蓋古老的遊牧傳統,既是當地人歡慶豐收、祈福吉祥的節日,也是展示豐富多樣的民俗文化和傳統藝術的窗口。雅敦節期間,整個若爾蓋都沉浸在歡樂之中,人們身著絢麗的傳統服飾,載歌載舞,熱鬧非凡。豪邁的鍋莊,仿佛訴説著先輩們在這片草原上奮鬥與拼搏的故事。古老的非遺技藝綻放光彩,精美的唐卡、獨特的藏繡,無不蘊含著若爾蓋人民的勤勞與智慧。

以雅敦節為代表的節慶,成為若爾蓋一張亮麗的文化和旅遊名片,承載著獨特的人文魅力,連接縣城的過去與未來。2024年,若爾蓋雅敦節通過舉辦賽馬節、越野賽等活動,吸引各地遊客慕名而來,據統計,雅敦節期間到訪遊客超49.4萬人次,同比增長15%。

我與一座城

用攝影“打開”遼闊草原

任何清

我是攝影愛好者,也是土生土長的若爾蓋人。從小,我就在這片廣袤的草原上奔跑玩耍,熱愛這裡的每一寸土地。長大後,我開始用鏡頭記錄這片土地的變化,定格四季更疊的自然景觀、身邊日常的點點滴滴,拍攝鮮活的傳統習俗和民間藝術。

攝影是一把“鑰匙”,打開了一個全新的角度,讓我去感受、貼近家鄉。透過鏡頭,我見證了若爾蓋從一座相對閉塞的小縣城,一步步蛻變為充滿活力的旅遊目的地。在我拍攝的照片裏,既有黃河九曲第一灣的雄偉壯闊,也有草原牧民生活的幸福美好;既有現代化設施拔地而起的蓬勃氣象,也有傳統村落保存完好的寧靜悠長。

每當我按下快門,就像是在記錄這座城市的歷史。我希望通過我的作品,更多人可以了解若爾蓋的獨特文化,感受這座城市的魅力。

未來,我希望能夠繼續用鏡頭定格更多精彩瞬間,傳遞這份來自草原的美麗。

(本報記者宋豪新採訪整理)

【責任編輯:吳聞達】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