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縮略圖

京津冀交出協同發展“成績單” 11年連跨6個萬億元臺階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首頁> 中國式現代化之路>

京津冀交出協同發展“成績單” 11年連跨6個萬億元臺階

2025-02-21 14:09

來源:人民網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人民網北京2月21日電(記者池夢蕊)2月20日,京津冀協同發展11週年新聞發佈會在北京市發改委舉行。11年來,京津冀協同發展成效斐然,區域經濟總量連跨6個萬億元臺階,2024年達11.5萬億元,成為引領全國高品質發展的強勁動力源。

2024年,京津冀三地按照京津冀黨政主要領導座談會部署要求,牢牢牽住疏解非首都功能這個“牛鼻子”,推動雄安新區和北京城市副中心“兩翼”聯動發展,唱響京津“雙城記”,“六鏈五群”培育見行見效,現代化首都都市圈建設全面提速,重點領域協同發展亮點紛呈,重點區域一體化發展不斷深入,三地優勢互補、相互賦能,協同發展呈現新氣象。2024年京津冀三地GDP增速分別達到5.2%、5.1%、5.4%,均高於全國平均水準。

在協同發展進程中,京津冀三地緊緊抓住疏解非首都功能這個“牛鼻子”,嚴格控制非首都功能增量,不予受理與“四個中心”定位不符的登記業務累計2.5萬餘件,北京科技、商務等新設經營主體佔比由2013年的40.7%上升至2024年的67.7%持續開展疏解整治促提升專項行動,2024年疏解提質一般製造業企業104家,治理違法建設超2000萬平方米,城鄉建設用地再減量6.6平方公里。北京工商大學良鄉校區二期等高校新校區建成投用,安貞醫院通州院區等醫院新院區開診運作。“北京中軸線”申遺成功,核心區功能佈局進一步優化。

北京“新兩翼”發展格局愈發清晰。雄安新區累計完成投資8300多億元,4700多棟樓宇拔地而起,綜合承載力不斷增強。“三校一院”辦學辦醫水準穩步提升,雄安宣武醫院累計門診量達20萬人次,雄安新區中關村科技園入駐企業超130家。北京城市副中心圓滿完成市級機關第二批集中搬遷,副中心站綜合交通樞紐主體工程完工,中國人民大學通州校區一期啟用,城市副中心技術創新中心正式運營,國家綠色發展示範區實施方案獲國務院批復,北京環球度假區上榜國家級夜間文化和旅遊消費集聚區,城市綠心三大文化設施年接待遊客700萬人次。通州區與北三縣一體化高品質發展示範區建設加速,廠通路通車,軌道交通平谷線全面建設,六屆項目推介洽談會累計簽約項目290余個,意向投資額超1800億元。

京津“雙城記”越唱越響,天津濱海新區戰略支撐作用凸顯,與雄安新區、城市副中心錯位聯動發展。京津同城化發展工作方案印發實施,合作不斷深化。天津濱海-中關村科技園、寶坻京津中關村科技城累計註冊企業分別超 5800 家、1800 家,天開高教科創園與北京創新資源對接緊密,註冊企業超2600家。港産合作持續深入,天津港集裝箱年吞吐量超2300萬標箱,海鐵聯運班列常態化開行,還搭建了高端智慧冷鏈物流商貿平臺。京津城際和津興城際運營優化,通勤更加便利。

科技創新協同持續深化,京津冀構建科技成果共用庫,聯合繪製區域概念驗證、中試熟化平臺地圖,京津冀國家技術創新中心初步形成協同機制。2024年北京流向津冀技術合同成交額843.7億元,同比增長12.7%,2014年以來累計超3700億元。重點産業鏈強鏈補鏈步伐加快,聯合開展産業鏈織網對接,舉辦系列活動,簽約項目140余個,總投資額約730億元。京津冀7個先進製造業集群入選“國家隊”,京津冀智慧網聯新能源汽車科技生態港建設加快。營商環境不斷優化,推出230項京津冀自貿試驗區“同事同標”政務服務事項。

現代化首都都市圈建設生機勃勃,三地合力編制的現代化首都都市圈空間協同規劃已通過首規委全體會審議。重點區域合作持續拓展,大興國際機場綜保區全域封關運作,通勤定制快巴開通11條線路39條支線,日客運量超7000人次。“軌道上的京津冀”加速形成,京蔚高速全線通車,北京燃氣天津南港LNG應急儲備項目三期投産。空氣品質持續向好,2024年三地PM2.5年均濃度與2013年相比降幅均超六成。公共服務合作不斷拓展,京津冀職業教育改革示範園區揭牌,共建醫聯體115個,臨床檢驗結果互認醫療機構達914家,三地同步出臺推進京津冀社會保障卡一卡通規定,發佈5大應用場景。

當前,京津冀協同發展已進入全方位、高品質深入推進的新階段。三省市將以現代化首都都市圈空間協同規劃落地為抓手,強化“一核”輻射引領、“兩翼”發力齊飛和重點産業鏈群建設,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不斷邁上新臺階。今年重點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堅定不移疏解非首都功能,主動服務保障央屬疏解項目落地,打好疏解整治促提升“組合拳”,用好騰退空間增補公共服務。二是推動北京“新兩翼”建設取得更大突破,高標準高品質建設雄安新區,抓好重點項目建設,深入開展基礎教育提升、醫療衛生發展、職業培訓創新三項工程,支援雄安新區中關村科技園發展。加快城市副中心高品質發展,基本建成副中心站綜合交通樞紐,紮實建設國家綠色發展示範區、通州區與北三縣一體化高品質發展示範區。三是深入推進京津同城化,支援中關村與天開高教科創園對接合作,完善懷柔科學城與濱海新區協同創新機制,加密北京—天津港集裝箱鐵路班列。四是強化協同創新和産業協作。發揮京津冀國家技術創新中心作用,促進科技成果在京津冀孵化轉化。開展産業鏈聯合招商,加快落地一批關鍵配套企業和項目。“一群一策”推動先進製造業集群提質增效,推進京津冀智慧網聯新能源汽車科技生態港建設。謀劃京津冀商業航太、生物製造等未來産業發展,協同培育新質生産力。五是推動重點領域協同發展取得新進展。加快構建現代化首都都市圈,統籌推進通勤圈、功能圈、産業協同圈建設。鞏固提升“軌道上的京津冀”,建成京唐城際鐵路北京隧道段,實現承平高速建成通車,擴大通勤定制快巴向環京周邊地區覆蓋範圍。開展秋冬季污染天氣應對,加強潮白河、永定河等跨界河流協同治理。持續推動北京優質中小學基礎教育資源與河北對接合作,強化京廊、京衡中醫藥重點專科建設。整合三地優勢資源,推動文化旅遊融合發展,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責任編輯:吳聞達】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