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縮略圖

家門口更有“醫”靠!推進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觀察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首頁> 中國式現代化之路>

家門口更有“醫”靠!推進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觀察

2025-01-15 15:00

來源:經濟參考報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當前,我國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已經在試點工作基礎上全面推開。國家衛健委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11月,全國已有2171個縣區開展了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促進優質醫療資源擴容下沉和區域均衡佈局,加快建設分級診療體系,推進緊密型醫聯體建設,強化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記者日前在貴州習水、安徽濉溪、山東壽光三地深入探訪我國緊密型縣域醫共體的建設情況,了解當地如何讓優質便捷的醫療服務“觸手可及”,方便群眾看上病、看好病,在家門口更有“醫”靠。

習水:

建立醫共體“2+5+N”新模式

解決山區群眾看病難題

習水縣位於貴州省北部遵義市,地處川黔渝三地交界處,多山且地形複雜,地域廣、人口多、醫療機構分散,山區群眾就醫常有不便。

習水縣衛生健康局局長劉峰表示,多年來,習水縣著力提升醫療整體服務能力,努力推動優質醫療資源形成整合型、連續性的醫療服務格局。

自2019年起,習水縣在深入學習福建三明“1+N”醫改模式的基礎上拓展形成“2+5+N”新模式。“2”為2個重點醫院即習水縣人民醫院和習水縣中醫醫院,“5”為5個重點中心鄉鎮衛生院,“N”為一般鄉鎮衛生院、延伸服務點和村衛生室。同時,習水縣還打造“五下沉”機制以提升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提高百姓基層就診率和信任度。

“2022年,習水縣進入國家基層衛生健康綜合試驗區名單後,我們進一步探索通過‘五級體系’提升整體服務能力,在山區人口大縣真正解決老百姓看病難、看病貴、看病遠的問題。”劉峰説。

習水縣在 “2+5+N”的模式之上,探索建立了“縣級公立醫院+重點中心鄉鎮衛生院+一般鄉鎮衛生院+延伸服務點+村衛生室”的縣域五級醫療衛生服務體系。

劉峰表示,縣域“五級體系”依託緊密型縣域醫共體架構,在全縣層面上解決要素資源配置。2022年以來,習水在全縣醫療系統積極推動編制、薪酬制度、職稱評聘、人才引育與培養以及醫保支付方式的五項改革,從而有效支撐了“五級體系”的建設。

習水縣中醫醫院是“2+5+N”模式中的兩大重點醫院之一。習水縣中醫醫院副院長王健告訴記者,通過四年對中醫醫院土城分院的緊密幫扶,分院已擺脫困境,並逐漸摸索出了一條破題謀發展的新路。

“2020年土城分院的業務收入是720萬元,到2023年就已增加至1860萬元。業務收入的增加直接帶來了服務能力的提升與醫務人員積極性的提高,現在土城分院已經能夠開展很多新的外科手術。”王健介紹説,土城分院門診量從以前一天五六十人次提升到現在的180人次左右,老百姓對醫院的滿意度也大幅提高。

作為一線醫務工作者,習水縣中醫醫院土城分院常務副院長袁江玉的感觸頗深:“在推動緊密型縣域醫共體的建設中,我認為提升最明顯的是對於技術領域的幫扶。比如腹腔鏡手術之前必須在縣級以上醫院才能開展,但在醫共體建設的推動下,從2021年開始我們醫院已經能夠獨立開展這一手術,技術進步非常快。”

在調研中,基層幹部職工也反映仍有一些問題需要持續探索改革。如習水縣醫療領域編制人數與人才引進數量均有所增長,但距離高品質發展人才需求仍有不足;延伸服務點深受老百姓歡迎,但人力資源下沉尚未形成固定編制等。

對於未來如何持續深化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劉峰説:“我們要積極落實國家的政策要求,從‘以治病為中心’向‘以健康為中心’進行轉變,加大對基層的投入,進一步解決資訊化平臺‘各自為戰’等問題。”

濉溪:

激活縣鎮村三級服務網

形成整合型醫療衛生服務體系

濉溪縣位於安徽省北部,地處淮北平原中部,為蘇魯豫皖四省交界處,縣域內大部分為平原區。2021年8月,濉溪縣被國家衛健委確定為首批8個基層衛生健康綜合試驗區之一,就此正式開啟深化縣域醫共體建設的新篇章。

濉溪縣衛健委黨組書記、主任伯廣寶介紹,一是濉溪縣建立了全面的診療體系,通過設立培訓統籌資金制度推動專家下沉、開展遠端會診、落實縣鄉村用藥銜接以及會診服務中心的搭建,有效提高了群眾就診取藥的可及性。二是建立起急診體系,確保在縣域範圍15分鐘內能夠到達現場,及時轉運患者,解決群眾就醫保障中最困難的問題。三是著手建設基層衛生網格化治理體系,將縣、鄉、村的資源集中到網格化的健康管理單元中,實行多層次的分片包保管理,確保每個單元內的群眾健康管理得到有效保障,滿足其就醫需求,提供優質服務。目前,濉溪縣的縣域醫共體框架已基本建設完成。

值得一提的是,濉溪縣對於醫保支付方式的改革,採取城鄉居民基本醫保基金按醫共體人數總額預付制度。即按照該醫共體內部所有鄉鎮的繳費人數,在扣除增量基金風險金和大病保險基金後,將不少於95%(2023年起,已提高至99%)的部分交由醫共體包乾使用。如果當年的醫保基金出現結余,則按照縣鎮村6:3:1的比例將結余分配給各醫療機構。

“打造醫共體沒有合理的利益分配機制,很難調動大家的積極性。”在濉溪縣醫院黨委書記楊發武看來,醫防融合是發展醫共體的必經之路,醫保總預算打包則是利益分配機制中最核心的內容。

記者在調研中了解到,在實施醫保打包付費制度之前,濉溪縣醫保基金面臨巨大壓力。如今,濉溪縣醫保結余量已經明顯回升,通過構建醫保基金包乾下的利益分配機制,促進了各級醫療機構形成更緊密的合作。

“在政策實施過程中,最大的困難就是很多人對政策的不理解,思想不能統一。這就需要我們有充分的耐心,持續不斷地按照既定方向推進工作。”伯廣寶説,醫護人員在改革中慢慢發現,只有把群眾的健康管好、引導好群眾有序就醫,才能實現包乾經費的結余。

目前,濉溪縣激活了縣鎮村三級服務網,初步形成了“未病早預防、小病就近看、大病能會診、慢病有管理、轉診幫對接”的整合型醫療衛生服務體系。“緊密型醫共體建設是基層衛生發展的未來趨勢。同時,各地仍然需要結合實際情況進一步完善醫共體建設的政策保障體系。”楊發武説。

壽光:

打造新型醫防融合服務模式

探索新型鄉村衛生“一體化”管理

壽光市隸屬於山東省濰坊市,位於山東半島中部、渤海萊州灣南畔。2021年8月,壽光市作為山東省唯一縣市入選國家基層衛生健康綜合試驗區。

壽光市衛生健康局醫政科科長崔巍表示,2019年,壽光市就啟動了縣域醫共體的建設,通過人員、技術、服務、管理的下沉,大力提升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讓群眾就近享有更加公平可及、系統連續的預防、治療、康復、健康促進等健康服務,基本做到群眾不出縣看好病。

壽光市充分結合衛生健康資訊化較為成熟的優勢,直擊衛生健康資源不均衡的難點、痛點,將二級醫院與鄉鎮衛生院相連接,構建起心電、影像、彩超“三網一中心”,實現了鄉鎮衛生院與縣級醫院之間的互聯互通。

2023年,壽光市創新開發建設了“智慧健康地圖”,所有鄉鎮衛生院均建立慢病健康管理中心,通過重組預防篩查模式、重塑健康數字場景、重構疾病管治水準、重建新型家庭醫生簽約服務、重整居家康複路徑,打造了“診前、診中、診後”新型醫防融合服務模式,對轄區慢性病患者開展精準化的健康管理服務。

此外,壽光市還認真梳理總結實施近30年的鄉村衛生“一體化”管理經驗,賦予其新內涵,將村衛生室作為衛生院的外設科室,在全省率先實行規劃建設、資訊系統、健康數據、業務流程、服務模式、品質標準、績效考核、運作保障“八統一”的新型鄉村衛生“一體化”管理。

同時,壽光市還紮實開展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綜合整治,投資3.2億元新建改建5處鎮街衛生院,投資5000余萬元新建6處醫療便民服務延伸點,在全省率先對全域醫療衛生機構開展“6S”(整理、整頓、清潔、規範、素養、安全)管理,全市基層衛生診療服務能力得到顯著增強。

崔巍表示,壽光市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堅持政府主導、部門協作,系統整合、協同推進是醫共體高效運作的必要機制,並非衛健部門能夠獨立完成。這需要衛健、醫保、財政、市場監管等部門形成合力,各司其職,各負其責,共同推進醫共體建設,切實解決群眾看病就醫問題。(記者 鄧婕 參與采寫:邱銳)

【責任編輯:吳聞達】
無障礙
返回頂部
網站無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