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人出身的黎巴嫩新總統,能否與以色列“握手言和”?
韓建偉 上海外國語大學中東研究所副教授
1月9日,黎巴嫩政府在總統職位空缺兩年多後終於迎來了新總統——現任黎軍總司令約瑟夫•奧恩。在此次選舉中,奧恩以超過三分之二的票數當選,體現出包括真主黨在內的黎國內各派力量尋求和解、重建和平穩定國家的強烈願望。
迄今,黎巴嫩因長期的戰爭創傷、國家治理不善導致經濟連年衰退,已經從當初發達開放的“中東瑞士”淪落為混亂落後國家。教派分權的政治制度與權力架構是黎巴嫩陷入今日境地的根源——黎巴嫩因國內教派族群眾多,儼然是個“馬賽克式”的國家。
為了滿足不同教派族群的權利訴求,黎巴嫩在建國之初就確立了教派分權原則。其中總統由馬龍派基督徒擔任,總理由遜尼派穆斯林擔任,議長則由什葉派穆斯林擔任。但這一看似民主的政治結構卻蘊藏著脆弱性。尤其是人口持續增加的穆斯林群體要求分享更多的國家權力,導致其與馬龍派基督徒之間的矛盾日益尖銳。
1975—1990年,黎巴嫩進行了曠日持久的內戰,加之外部勢力的干預,黎巴嫩跌入各派軍閥擁兵自重、國家政權權威喪失的深淵。而黎巴嫩真主黨就是在當時國家四分五裂的狀態下由伊朗支援建立併發展起來的。在內戰結束後,黎巴嫩也一直未能實現良性發展。2020年的貝魯特大爆炸,充分暴露了政府的腐敗無能與治理效率低下。2022年10月,黎巴嫩前總統米歇爾•奧恩任期屆滿後,由於黎巴嫩真主黨的反對,一直沒有深孚眾望的人物出任新總統。此次奧恩當選,終於打破了兩年多來總統職位空缺的局面。
奧恩當選是在黎巴嫩真主黨嚴重受挫的背景下,真主黨妥協退讓並試圖融入黎巴嫩國家的重要表現。過去一年多,在與以色列的鬥爭中,真主黨勢力遭到極大削弱。而敘利亞巴沙爾政權的倒臺,也使真主黨與伊朗聯繫的主要通道中斷,極大增加了真主黨接受伊朗援助的難度。真主黨被迫改變策略,通過進一步本土化的方式來保障自身生存。這促成了真主黨與其他派別的和解,奧恩以此得以當選。
黎巴嫩民眾最終選擇了一位軍人出任總統,反映了在當前內憂外患的形勢下,國家上下普遍期待強人出面穩定局勢。長期的從軍經驗將奧恩塑造為一位穩健的、經驗豐富的領導人。奧恩表態希望通過務實中立平衡外交,改善黎巴嫩的外部關係並重建國家形象。
奧恩的主要優勢是與美國關係密切,具備與西方大國打交道的豐富經驗。黎巴嫩國家精英迫切希望加強與美國的關係,實現與以色列的和解,確保黎以停戰協定能夠延續下去。因此,奧恩上臺大概率能夠贏得內塔尼亞胡政府的好感,從而有效緩解黎巴嫩的外部安全威脅。此外,奧恩也得到了沙特政府的支援。奧恩當選後出訪的第一站選擇沙特,彰顯了對沙特的重視。這也表明,伴隨著在伊朗影響力的消退,沙特在黎巴嫩影響力重新上升。
不過,奧恩在內政外交上仍面臨四大挑戰:
第一,與真主黨的關係仍是奧恩政府面對的棘手難題。奧恩政府堅持要將國內所有獨立的軍事力量置於中央政府的轄制之下,這是真主黨難以接受的。
第二,維持與以色列的穩定關係是黎政府面臨的另一個重要挑戰。目前,黎以停戰協定並未得到真正遵守,雙方之間的軍事衝突時有發生。在以色列咄咄逼人的攻勢下,奧恩政府想確保黎南部領土完整的難度仍不容小覷。
第三,與周邊大國處理好關係考驗著奧恩政府的智慧與能力。目前,奧恩政府的基本政策是疏遠伊朗、親近沙特及美西方國家,同時與敘利亞新政府、大部分阿拉伯國家保持友好關係。但在複雜的地區矛盾中保持國家的獨立性,對黎巴嫩這個弱小國家來講談何容易。
最後,奧恩政府面臨黎巴嫩國家重建與現代化發展的重任,需要改革國家體制、提高政府執政能力、提升民眾對政府的支援度。該政府能否促進國內各派的團結,仍需繼續觀察。
編審:高霈寧 蔣新宇 張艷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