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長江文化保護好、傳承好、弘揚好
【學思踐悟】
從巴山蜀水到江南水鄉,長江流域人傑地靈,陶冶歷代思想精英,涌現無數風流人物。在全面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長江造就了從巴山蜀水到江南水鄉的千年文脈,是中華民族的代表性符號和中華文明的標誌性象徵,是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要把長江文化保護好、傳承好、弘揚好,延續歷史文脈,堅定文化自信。”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以堅定的文化自信,充分挖掘和認識長江文化的時代意涵,著力推動長江文化的保護、傳承和利用,延續歷史文脈、譜寫時代華章,是時代賦予我們的重大責任。
千百年來,生活在長江兩岸的一代代中華兒女在辛勤勞作、商貿交流往來中,形成了各具地域特色又融為一體的流域文化,流傳至今,影響深遠。保護傳承弘揚長江文化,一個重要前提就是要充分認識長江文化蘊含的重要價值。從思想價值看,長江造就了承載著中華民族共同記憶的千年文脈,蘊含著豐厚的思想智慧、家國情懷、道德品格和紅色基因等精神價值內涵,是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它一方面能激發人們的自尊心和自豪感,鼓舞鬥志,增強文化自信和力量;另一方面能喚起人們的憂患意識,匯聚起自強不息、變革圖強的磅薄偉力。從時代價值看,長江流域是當代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區域,統籌好長江文化遺産的保護利用是推動長江流域人文經濟和新質生産力發展的題中應有之義。必須深刻認識長江文化在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所展現的獨特文化價值優勢,將長江歷史文化、山水文化與城鄉建設發展有機融合,提升長江經濟帶文化影響力,使長江文化成為新時代全面推進強國建設和民族復興偉業的精神動力源泉。從世界價值看,長江自西向東奔流不息,流經眾多區域匯入大海,天然生成了一體多元、開放包容、胸懷天下的長江文化形態。這一重要文化特徵體現著長江文化不僅是中華文明的發源地之一,也是世界大河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今天連接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紐帶。站在人類社會發展的高度,努力使長江文化在世界文明交流互鑒中不斷汲取各種有益成分以豐富和發展自己,是保護傳承利用好長江文化、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必然要求。
保護傳承弘揚長江文化是一項長期的複雜系統工程,必須堅持系統觀念,統籌施策,努力形成一體化推進的歷史合力。長江流域空間廣闊,區域發展不平衡,且各種文物、遺跡、遺址種類和數量繁多。在長江文化保護傳承利用實踐中需要加強頂層設計,針對碎片化保護與功利性利用的弊端,建立統一的長江文物遺産和文獻資源的保存、研究、利用的協同管理機制,明確跨區域、跨部門溝通協調和屬地管理的主體責任,統籌長江文化資源的開發利用,實現文旅發展與生態保護、城鄉建設的相互促進。近年來,《中華人民共和國長江保護法》《長江國家文化公園建設工作安排》《長江文化保護傳承弘揚規劃》先後出臺,應嚴格推進這些法律、規劃的執行,使廣大黨員幹部和群眾自覺養成保護傳承弘揚長江文化的行為習慣,形成尊重制度、敬畏制度的社會氛圍。在此基礎上,通過多元化的組織形式,豐富長江文化遺産合理開發利用的有效供給,向人民群眾提供形式多樣的長江文化非遺展演、文物保護利用展示、紅色文化宣講、惠民演出等精準服務,讓長江文化精品成果最大限度地滿足和惠及廣大人民群眾,形成全社會共同參與、共同保護長江文化的生動局面。
現代科技的迅猛發展和普及為保護傳承弘揚長江文化開闢了新的方式路徑,也為進一步推動長江文化的繁榮發展創造了新的歷史機遇。運用現代資訊技術呈現長江文物、遺址、遺跡,特別是長江文化遺産的音頻、影視、戲劇、舞蹈、曲藝等優秀文藝作品,既可以再現長江文化傳承發展的歷史情景,也可以通過向世界不同國家、民族進行宣介,讓世界各國人民更多地認識長江、感知長江和了解長江文化,充分展示中華文化軟實力。在這一過程中,應著力推進現代科技藝術形式、創意品牌産品的開發利用,以現代科技為手段,通過文化遺産數字化傳播、珍貴文物活態化展示、紅色文化虛擬沉浸式場景化體驗等,使人們從一個個具象化的歷史文物中感受長江文化的魅力,推動長江文化更好走進人民群眾的現代生活世界,豐富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産生更好的社會效益。
人才是保護傳承弘揚長江文化最為關鍵的資源。圍繞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培育一大批長江文化保護傳承利用的專業人才和創新團隊迫在眉睫。其中,培育理論研究人才處於重要位置。長江文化是長江流域人民在長期的社會生産實踐中不斷創造和積累的寶貴精神財富,承載著中華民族的基因和血脈,必須鍛造一支挖掘闡釋長江文化的理論研究隊伍,把長江文化蘊含的思想智慧、人文精神、價值觀念和道德品格揭示出來,賦予其新的時代內涵和表達形式,建構起具有鮮明時代特色的理論體系,為長江文化的學理闡釋提供堅實支撐。同時,匯聚一大批專業特色人才。長江流域考古發掘、文物保護利用以及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傳承,都需要具備科學知識和豐富經驗的高級專業創新人才,將保護修復傳承與科學合理利用有機統一起來。應從戰略高度重視文博專業人才和非遺傳承人的培養,將非遺傳承專才培養融入國民教育體系,努力把各種專業特色人才匯聚到繁榮發展長江文化事業中來,為推動長江文化傳承發展提供專業人才保障。最後,需要充分調動人民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將長江文化遺産的保護利用宣傳轉化為人民群眾的實際行動。應通過國家、社會和學校協同推進,開展教育普及和廣泛宣介,使更多的人特別是青少年充分認識長江文化在中華文明和世界文明發展史上的地位作用,進而匯聚成推動長江文化傳承發展的思想行動自覺。
(作者:周建超,係江蘇省重點培育智庫長江文化研究院特聘研究員、揚州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