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縮略圖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首頁> 評觀世界>

“三明治之爭”折射英國複雜現實

2024-12-19 10:22

來源:環球時報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英國保守黨剛上任不久的黨首凱米·巴德諾赫日前在接受採訪時稱英國“國民食物”三明治“不是正餐食物”,還説她更喜歡吃牛排。這番言論隨即在英國國內引發爭議,英國首相斯塔默也站出來“聲援三明治”。首相府發言人回應説,首相“對午餐吃三明治非常滿意”,認為這是“一個偉大的英國傳統”。通常來説,對於某種食物的好惡,往往是普通人茶余飯後的談資,即便有所爭論也大多存在於社會輿論層面。但為什麼英式三明治這次卻在英國上升為某種形式的“政治爭論”?事實上,這折射出當前英國政治、經濟和社會等諸多層面的切實關切和複雜現實。

首先,英國歷來重視本國文化和其他各類傳統標簽。作為老牌資本主義國家,英國長期以來高度重視本土各種産品及其相關産業的“文化歷史屬性”,依託科研機構、産業界等對其歷史進行挖掘和包裝,並借助英語的國際傳播優勢和一度引領經濟全球化的地位,持續加以推廣。諸如紅色電話亭、英國衛兵熊皮帽等富有英國特色的器物,都成為英國的文化符號和國際標簽。這個過程還伴隨著不斷的商業化和變現,甚至帕丁頓熊、彼得兔、哈利波特等現代創造的文化形象,也在文化上廣泛傳播、在商業上賺得盆滿缽滿,並對英國國際形象起到一定提升作用。

至於英國食物,雖然常被調侃,但英國仍希望從中挖掘文化和商業價值。一提到三明治,英國媒體上往往就會出現“三明治最早起源於18世紀一位愛打牌的英國貴族”的故事。英國也早已形成某種“三明治文化”,比如在其“誕生地”——英格蘭肯特郡小城三明治(Sandwich),每年都會舉辦慶祝性節日。英國美食作家比·威爾遜在《三明治:一部全球歷史》中説,“沒有哪種食物能像三明治一樣,與工作世界的聯繫如此緊密”。

其次,“聲援三明治”體現英國政界主流對本國傳統産業和經濟模式的力挺。根據英國學者的説法,三明治從貴族門庭進入尋常百姓家,主要是因為工業化進程中高節奏的工作推升普羅大眾對於快速、方便食物的需求。三明治作為食品的産業化,也恰逢20世紀80年代英國大搞新自由主義以及經濟全球化高歌猛進的時代,整個産業隨之快速發展。現在,英國三明治産業的經濟效益已經從21世紀初的10億英鎊激增至80億英鎊,並給英國帶來大量就業崗位。

因此,這個依託本土需求和文化傳統、借助工業化和商業化模式興起的行業,在英國輿論主流看來就是實實在在的經濟動力。英國《金融時報》甚至參照三明治産業面臨的成本問題,來分析脫歐、新冠疫情和烏克蘭危機等對食品行業用工、成本、需求等帶來的挑戰。於是,在工黨政府將提振經濟作為執政重點、格外注重培育增長動力的背景下,三明治等“特色産業”也理所當然地被視為需要加以扶持進而有助於促進英國經濟的抓手。

第三,“三明治之爭”還折射出英國政治生態中“小物項也會被泛政治化”的趨勢。在經歷脫歐和保守黨14年執政後,英國國內政治的碎片化和對抗化加劇,保守黨與工黨之間、甚至各黨內部不同派別之間不斷尋找新的議題作為博取選票、攻擊對手的抓手,核心話題從脫歐到經濟再到移民等不一而足。在此趨勢下,某個政治人物的爭議性言論很容易被對手或輿論抓住、利用。 

事實上,一些政治學家和社會學家本就認為食物和進食方式等帶有一定的階層烙印,其中甚至交織著複雜的國際政治經濟乃至道德爭論。三明治在英國的獨特文化屬性和經濟社會標簽,更是使其容易變成一個政治議題。保守黨黨首巴德諾赫這次的言論不僅招致三明治産業界批評,還被工黨朝著“不接地氣”“高高在上”的方向渲染,斯塔默等工黨高層也借機塑造本黨“重視傳統”“貼近選民”的形象。而在此前,包括保守黨人在內的英國政治人物都曾借三明治展現“親民”形象,比如前首相蘇納克一再自稱“三明治的忠實愛好者”;前首相卡梅倫在採訪中親自製作過三明治;2015年選戰期間英國工黨時任黨首米利班德進食培根三明治時的吃相曾被網民調侃,並被保守黨借機用來推進于己有利的政治宣傳。可以想見,鋻於英國國內政治的碎片化和對抗性不斷加劇,類似“三明治”這樣的爭論發酵成更大層面的政治議題,未來可能會越來越多地在英國政壇出現。(作者是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歐洲研究所副研究員)


【責任編輯:申罡】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