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縮略圖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首頁> 中國式現代化之路>

一“大”一“小”看農機!湖南推進農業機械化智慧化

2024-12-18 09:39

來源:人民日報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好一個大傢夥!湖南長沙中聯智慧産業城的農機展示區,一台近4米高的機器,它的12行浮動割臺如同一排巨爪,傾斜前探。

“每秒喂入量22公斤,1小時可作業60至110畝地,通過北斗衛星定位,自動化作業精度達到釐米級,可收割玉米、大豆、小麥等20余種作物。”站在幾乎比人還高的車輪前,中聯農機聯席總經理郭崗説,“這是國內最大喂入量的穀物聯合收穫機!”

有大就有小,距長沙100多公里,婁底市雙峰縣的湖南省農友機械集團有限公司裏,一個精緻的方盒子裝置,正不斷“咽下”金燦燦的稻穀,“吐出”白花花的大米。

這臺微型鮮米機,將電機、碾磨裝置、米糠加工裝置等高度整合到微波爐大小的空間裏,能滿足小城鎮家庭採買稻穀實現“新鮮大米自由”的需求。“上市一個多月,已銷售4000多臺。”農友機械董事長劉若橋説。

今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湖南考察時指出:“湖南要扛起維護國家糧食安全的重任,抓住種子和耕地兩個要害,加快種業、農機關鍵核心技術攻關。”

牢記總書記囑託,湖南把發展農業科技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力推進農業機械化、智慧化。圍繞耕種收等前端生産全流程、精深加工等後端生産各環節,湖南大處著眼,小處著力,推進農機發展。大到標誌行業最高水準的首臺套裝備,小到適用於千家萬戶的小型化産品,均成為科技賦能農業現代化的生動縮影。

泥塊翻飛,田野吐新,雙峰縣鑫農農機服務農民專業合作社的農機手,正駕駛旋耕機,為冬種做準備。田塊不大,形狀也算不上規整,本地新出産的輕型旋耕機,轉向靈活,十幾分鐘,一小丘田就耕完。

湖南的耕地廣泛分佈于湖區平原、山地丘陵,複雜的作業環境和生産場景,對多樣化的農機種類,特別是適用於丘陵山區的農用機械,有著很強需求。

面向大市場,佈局大産業,開展大攻關。支援建設湖南智慧農機創新研發中心,佈局以常德高新區、婁底雙峰縣、郴州蘇仙區為基地,水稻生産全程機械化核心區、丘陵山區設施農業區、數字農業區為示範區的“一中心三基地三示範區”體系,湖南加快推進農機高地建設。

從有機可用,到有好機用,需要攻克一系列技術難題。去年,“丘陵山地適用高效智慧農機裝備研發”項目被列入湖南省年度十大技術攻關項目清單。整合高校、科研院所和農機企業科研資源,集中優勢資源解決共性難題。

變速箱是農用拖拉機、旋耕機、收穫機等燃油農機裝備的關鍵部件。前不久,湖南大學機械與運載工程學院教授戴宏亮團隊與包括農夫機電、農友機械、中聯農機等在內的湖南眾多農機企業合作,研製的多行星耦合體系無級液壓變速箱發佈,陸續進入各企業中試。

政策有活力,企業有定力,發展有底氣。

農友機械的烘乾設備生産車間裏,一條投入5000多萬元的智慧化産線,已進入最後調試階段。

“市場反饋好,産能遭遇瓶頸,訂單推著我們投入。”劉若橋説,中國農業銀行湖南省分行今年落實農機銷售貸款,授信6000萬元,助力企業放手往前闖。

“2014年,我辦合作社時,買的農機還都是進口産品,這幾年更新換代,100多臺機械幾乎全變成了小巧、精緻、好用的本地機械。”鑫農農機服務農民專業合作社的機庫旁,負責人賀俊青感慨。

農機創新帶動産業蓬勃發展,數據顯示,截至目前,湖南省已有規模以上農機企業152家,2023年農機裝備産業營收280億元。2023年,全省水稻綜合機械化率已達83.89%。

【責任編輯:吳聞達】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