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縮略圖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首頁> 中國式現代化之路>

探尋共青城打造全國投資類企業註冊首選地的底氣

2024-12-16 09:35

來源:上海證券報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探尋共青城打造全國投資類企業註冊首選地的底氣

◎記者 王凱豐

近年來,在金融市場的資本運作中,“共青城”這個名字屢見不鮮,來自這裡的私募機構已成為一支不容忽視的活躍力量。

坐落在鄱陽湖畔、佔地面積僅40余畝的共青城基金小鎮,集聚了6600多家投資機構,吸引了中金資本等59家“中字頭”企業和520余家上市公司入駐,股權投資企業數量排在全國前列。

不是自貿區、也非綜合保稅區,地處中部、常住人口不到20萬的江西共青城,卻能“玩轉”上萬億社會資本,探索出一條服務實體、助推雙創的綠色金融發展之路。這座中部小縣城究竟有何魅力?

面對招商引資的新形勢、新變化,共青城在資本招商、基金招商方面又有什麼新的探索?在2024長江經濟帶(共青城)基金創新發展大會期間,上海證券報記者專訪了共青城市委書記萬建明。

基金小鎮發展有“四大法寶”

“共青城基金小鎮的發展,歷經艱辛與不易,也收穫了輝煌與榮耀。”萬建明在接受上海證券報記者專訪時,從城市基金、貼心服務、綜合風控和資源集聚等四方面總結了共青城基金小鎮的發展密碼。

在萬建明看來,城市基因賦予了小鎮“生命力”。共青城是一座墾荒創業的城市,“堅韌不拔,艱苦創業,崇尚科學,開拓奮進”的共青精神,鑄就了共青人敢為人先、敢闖敢幹的創新基因,這也是共青城這個內陸城市“玩轉”基金産業的最重要原因。

據介紹,早在2011年,基金産業還是個新的業態,當時設市剛滿“周歲”的共青城,就毅然選擇摸著石頭過河,創建全國首個縣級私募基金産業園——共青城對衝基金産業園,吹響了“向資本市場要力量”的號角,後來逐步發展成為現在的基金小鎮。

13年來,共青城基金小鎮經過艱難探索、業界認可、快速發展、資本匯聚等四個階段,得到了中國證監會等監管部門和資本市場的高度認可,多次獲評“中國最具特色基金小鎮”“中國最具影響力基金小鎮”,是共青城基金小鎮生命力的體現。

“資本是流動的,服務品質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投資者‘用腳投票’的歸屬。”萬建明表示,貼心服務賦予了小鎮“吸引力”,而綜合風控則賦予了小鎮“競爭力”。

共青城基金小鎮成立伊始,就把服務作為“生命線”。通過專業化、市場化運營,與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中國稅務協會、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中國投資協會等80余家優質機構合作,為入駐企業提供財稅、稅務、法務等一站式服務。打破行政壁壘,在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方面先行先試,企業最快4個小時完成註冊,得到了眾多“財富管家”的青睞。

與此同時,共青城基金小鎮始終把風控作為生存之本、發展之基。在行業未出臺私募領域風控標準時,就率先構建了較為完備的源頭風險防控體系,並搭建了資訊化的風險防控系統,對私募基金“募投管退”進行全流程動態風險監測。業內評價,共青城基金小鎮是全國唯一一個從設立開始風險管控就非常規範的基金小鎮,是全國唯一一個從設立開始就沒有發生過一起非法集資的基金小鎮。

“我們充分發揮洼地效應,吸引優質資本、導入優質資源、搭建優質平臺,持續擴大‘朋友圈’。”萬建明介紹。

目前,共青城基金小鎮存續企業達6652家,認繳資金規模超3400億元,影響社會資本超萬億元。共青城與上海證券交易所、深圳證券交易所、清華大學全球私募股權研究院等開展合作,成立“江西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投融資路演基地”等平臺,常態化承辦“江西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一月一鏈’投融資路演”“長江經濟帶(共青城)基金創新發展大會專題路演”等産融對接活動,賦能小鎮良性發展,做優做強。

推動基金小鎮向2.0版升級

對於基金小鎮的未來發展有哪些思路和舉措?萬建明表示,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要鼓勵和規範發展天使投資、風險投資、私募股權投資,更好發揮政府投資基金作用,發展耐心資本。這為推動共青城基金小鎮向2.0版升級指明瞭方向。

萬建明表示:下一步將以建設綜合性資本市場服務平臺為抓手,把共青城打造成為全國投資類企業註冊首選地、長江經濟帶股權投資機構匯聚地、江西省私募股權服務實體經濟示範區。

“實現這三個目標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也是一個探索的過程。”在萬建明看來,共青城將朝著以下三個方向努力:

一是構建高品質基金矩陣。推動區域産投基金擴量提質,引入高水準基金管理機構運營管理,撬動社會資本跟投,完善政策化基金和市場化産業基金體系,打造低空經濟、低碳經濟、數字經濟産業投資基金集群,實現新興産業與金融資本“雙向奔赴”。

二是升級高水準服務體系。圍繞“募投管退”四個環節,探索推動基金小鎮由前端註冊服務向後端投融資服務升級,探索建立服務創業項目從“0到IPO”全生命週期服務模式,努力成為股權投資生態高地。

三是打造高素質專業隊伍。依託清華大學全球私募股權研究院、上海證券報、上海振興江西促進會金融分會等機構,在高端培訓、人才培養、創投對接等方面開展合作,打造一支懂産業、懂投資、懂科創的專業化隊伍,促進産業引導基金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

“三招”齊發助力招商引資

今年8月1日,《公平競爭審查條例》實施後,以優惠政策為主要籌碼的傳統招商引資方式已經成為“過去式”。面對招商引資的新形勢、新變化,萬建明介紹,共青城在前期探索資本招商、基金招商的基礎上,調整優化招商方式,推行了一些新做法:

一是推動國資平臺“以投促引”。在九江市率先組建了兩隻國有企業産業引導基金,堅持一手抓基金運營,一手抓項目對接,推動國資平臺由“建項目”向“管資本”升級。目前,兩隻國有企業産業引導基金共投資了7家企業,落地共青城後,發展得都很好。

二是佈局未來産業“投孵結合”。聚焦低空經濟、低碳經濟、未來能源等産業,組建了低空産業引導基金和科創産業基金,採取“基金+研究院+産業園”的方式,引導資本投早投小投硬科技,培育發展新質生産力,不僅投産了一批高成長性企業,還催生了“二期現象”。

三是攜手社會資本“招投聯動”。共青城和達晨財智、前海股權投資基金、北京燕園動力資本、水木清華校友種子基金等頭部投資機構合作,共同組建産業投資基金,聯合社會資本招“優”投“強”,形成了優質項目紛至遝來的良好局面。

【責任編輯:吳聞達】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