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依然是全球貿易增長主引擎
海關總署官網近日公佈統計數據顯示,今年前11個月,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39.79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4.9%。其中,出口23.04萬億元,增長6.7%;進口16.75萬億元,增長2.4%。這是在中國連續7年保持全球貨物貿易第一大國地位、2023年出口占全球14.2%高位上的進一步發展,意味著具有高“性價比”的中國製造在國際産供鏈中的地位持續增強。這一外貿“成績單”的公佈,再次顯示出中國經濟強大的韌性與活力。
當前,全球貿易呈現機遇與挑戰並存的態勢。聯合國貿易和發展組織上周發佈的《全球貿易最新動態》預計,2024年全球貿易額將達到33萬億美元的歷史新高,同比增長率達到3.3%,表明全球貿易面對諸多挑戰依然展現出強勁韌性。與此同時,發展中經濟體也面臨增長放緩的壓力,特別是傳統行業如能源、金屬等承受下行壓力。而貿易摩擦擴大的風險和持續的地緣政治挑戰,也給全球貿易的前景帶來不確定性。
在此背景下,更能看出中國外貿“成績單”的來之不易。從結構看,前11個月機電産品出口同比增長8.4%,其中積體電路出口增長20.3%,高於出口整體增長水準。在“新三樣”繼續引領外貿發展的同時,集裝箱出口增長108.7%、船舶出口增長65.3%,成為外貿發展的新增長點。從佈局看,前11個月對共建“一帶一路”國家貿易增長6%,對東盟貿易增長8.6%,中國企業開拓多元化國際市場,特別是與東盟等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地區合作不斷深化。從模式看,跨境電商出口動能強勁,前三季度進出口同比增長11.5%,“小單快反”模式讓服裝衣帽等傳統勞動力密集産品出口重現生命力,數字化貿易手段大幅降低了企業貿易成本、提升了企業的貿易效率。此外,國産電動三輪車、戶外用品等成為新“爆款”,特色農産品正加速進軍國際市場,一批“小而美”産品火速在海外“出圈”,成為帶動外貿發展的新亮點。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外貿還呈現向“綠”向“智”更向“新”的特點。在完整的製造業體系支撐下,中國不僅能夠高效、低成本地滿足全球多元化需求,更通過智慧化生産與數字化轉型,推動生産效率和産品品質的雙提升。這種技術驅動的升級,讓中國製造把“廉價”的標簽遠遠甩在身後,成就了品質與價格的結合,大大提升了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特別是,中國製造業通過科技創新與靈活調整,不斷適應複雜的國際局勢,將“成本優勢”昇華為“體系優勢”,使中國成為穩定全球産業鏈、供應鏈的關鍵力量。
今年以來進出口數據的總體增長還表明,中國不僅在向世界貢獻“中國製造”,同時也打開大門,為世界各國提供大市場和新機遇。從盧安達蜂蜜、烏干達野生水産品到查德花生和芝麻,越來越多非洲農産品來到中國。隨著12月起我國給予所有已建交的最不發達國家100%稅目産品零關稅待遇正式生效,隨著“從錢凱到上海”中拉陸海新通道的正式啟動,中國的“開門”“修路”“掛鉤”,讓其他國家通過貿易這一橋梁分享到中國高品質發展的紅利。
全球供應鏈如同一個生態系統,其中各個節點彼此依存、協同演化。中國在這一系統中並非單一的參與者,而是連結和賦能整個系統的關鍵節點。這幾年,中國通過自身的韌性和創新能力,將逆全球化的壓力轉化為産業升級的動力,以更加開放和包容的姿態,構建起更加多元化的市場和夥伴關係。從生産資料的供應到消費品的市場,中國提供的不只是有形的商品,更是一種具有獨特優勢的系統性解決方案。而中國遍佈全球的貿易“朋友圈”,在合作共贏的驅動下日益穩固,持續為全球經濟注入確定性和成長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