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縮略圖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首頁> 中國式現代化之路>

托起“穩穩的幸福”!多地保障和改善民生觀察

2024-11-29 11:09

來源:光明日報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中國式現代化,民生為大。

生態環境和人居環境好不好,住房和就業保障力度怎麼樣,便民利民服務有哪些實用的新舉措……這些由點滴小事匯聚而成的民生問題,直接關係著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近期,記者分赴重慶、北京、安徽採訪調研,深入探尋各地在保障和改善民生領域推出的一系列好經驗好做法,感受當地在奮力推動高品質發展過程中展現出的民生溫度。

“風景美,奏出來的曲子也美”

初冬時節,位於安徽蚌埠的龍子湖東岸水杉斑斕、蘆葦搖曳,碧水雲天與城市天際線勾勒出一幅清新美麗的畫卷。親水準臺上,遊人不時駐足拍照,一群身著艷麗衣裙的阿姨尤為引人注目。

“風景美,奏出來的曲子也美。”71歲的齊桂林老人笑著説,新修整的濱湖岸線環境優美,她與葫蘆絲樂團的團友特意到這裡來排練曲目。

沿著湖岸漫步,沙灘、疊瀑、棧道、花海,滿目皆景。很難想像,一年多以前,這裡還是附近居民口中的“爛河汊”“垃圾場”。

改變始於龍子湖入選全國第二批幸福河湖建設試點項目。為徹底解決汛期城市內澇等問題,蚌埠于淮河南岸投資新建龍子湖水利樞紐,並於2023年11月啟動東南片湖濱帶生態修復及濱岸清水暢流工程。“我們將親水戲水樂水元素融入幸福河湖項目建設中,打造了‘龍鱗疊水’等24處微景點,進一步滿足百姓休閒遊樂需求。”蚌埠市水利局局長荀異然説。

良好的生態環境已成為蚌埠高品質城市生活的一張亮麗名片。昔日臟亂差集中的“邊緣帶”、割裂城市空間的“減速帶”,正蝶變為風景秀美、生活宜居、産業興旺的“幸福秀帶”。

“從春天的第一朵花,看到秋天的最後一朵花。這個公園,我百來不厭。”家住北京豐台區的80多歲老人王樹峰對如琢園的喜愛溢於言表。

如琢園,位於豐台區玉泉營街道鎮國寺北街西口南側,曾是北京地鐵大興機場線修建後恢復的邊角地。如今,這裡集聚了紫菀、藍舞草、斑葉芒等眾多美麗獨特的花卉草本植物,一年四季景色各不相同,為廣大市民提供了一處賞花、休閒、健身的好去處。

今年,北京市在全域森林城市、“千園之城”建設的基礎上,不斷推進花園城市建設,進一步優化首都生態環境,提升市民的幸福生活指數。

北京市園林綠化局城鎮綠化處副處長付麗介紹:“為了打通百姓綠色生活‘最後500米’,北京推動構建以‘城鄉公園—自然公園—城市綠道’為脈絡的公園遊憩空間體系。目前,北京全市已完成161個公園的無界改建,改造提升了20處全齡友好公園,建成綠道1515公里。”

生態環境要美,社區環境也要美。漫步在重慶市南岸區花園路街道南湖社區,滿眼皆綠,陣陣的鳥鳴、濃郁的花香,讓人仿佛置身於森林中、花園裏。活動廣場上,一張張方桌、一把把竹椅,社區居民三三兩兩圍坐在一起,品“壩壩茶”,擺“龍門陣”,好不愜意。

南湖社區建於20世紀80年代,曾經,這裡基礎設施年久失修,很多地方雜草叢生,環境臟亂差問題突出。近年來,南湖社區在充分徵求居民意見的基礎上,對社區環境進行大規模整治改造,不斷完善基礎設施,實現雨污分流、道路硬化和公共環境綠化美化。同時,引進第三方運營團隊,打造“渝好空間·三益壩壩茶”示範項目,為社區廣大居民提供一個安逸、舒適的休閒場所。

優美的社區環境不僅讓當地居民過得舒心,也吸引著廣大遊客慕名而來。南湖社區黨委書記余建告訴記者,現在每年來這裡喝茶的人有20多萬人次。

“我有屬於自己的家了”

位於北京市西城區新街口街道的樺皮廠衚同8號樓,是20世紀70年代建成的5層住宅樓。2020年11月,樺皮廠衚同8號樓納入西城區危舊樓改建工作計劃。為了有效解決危舊房改造過程中存在的堵點痛點問題,西城區創新性提出一系列務實、管用的新舉措,引得小區群眾紛紛點讚。

西城區住房城市建設委四級調研員王勇告訴記者,在嚴格執行政策基礎上,西城區住建委、區規自分局以“三創新”破解項目核心堵點:創新“審批思路”,提出“産權主體不變、實施主體代建”的辦理思路,打通規劃、建設審批堵點;創新“登記模式”,提出“一戶一首次”的辦理路徑,一併解決了子女入學問題,解決了項目的核心問題;創新“指導流程”,率先將“告知承諾制”引入危舊樓改建項目,選址、劃撥、規證辦理總用時減少87%,規劃審批時限由39個工作日壓縮至3.5個工作日。

如今,小區的20戶居民在原址搬進了寬敞、明亮、整潔、舒適的新家,且全部拿到了戶口本,心裏樂開了花。

樂開花的還有公租房申購成功、搬進重慶市沙坪壩區井口街道美麗陽光家園社區的居民們。在井口街道區域化黨群服務中心,前來諮詢和辦理公租房申購事宜的居民絡繹不絕。“終於圓夢了,我有屬於自己的家了。”31歲的韋鈺熙剛剛辦完公租房“租轉售”手續,露出幸福的笑容。

韋鈺熙所在的美麗陽光家園小區于2016年建成投用,是重慶市第一批公租房轉為配售型保障性住房試點小區之一。小區裏面,社區食堂、養老服務中心、便民服務大廳、陽光書吧等應有盡有;小區周邊,小學、幼兒園、超市、銀行、醫院等基本生活設施一應俱全。“經過10多年的持續投入和完善提升,重慶市公租房逐步實現了從小區到社區,再到城區的一體化發展,成為廣大住房困難群眾的美好生活家園。”重慶市公租房管理局工作人員熊露藝説。

為了有效增加配售型保障性住房供給,目前,重慶正開展公租房轉為配售型保障性住房改革試點,並於2024年9月2日正式接受申購。未來,會有越來越多在重慶工作、生活的新市民,擁有自己溫馨、舒適的家。

在安徽省銅陵市遠郊的獅子山獨立工礦區,一幢幢嶄新的住宅樓拔地而起,一片現代化的城市新區已初具雛形。

銅陵所轄的獅子山獨立工礦區,曾是我國重要的銅戰略資源保障基地。20世紀90年代後,隨著資源枯竭、礦山關閉,遠離城市中心的獨立工礦區逐漸陷入發展“孤島”,當地居民的生産生活條件亟待改善。2020年,獅子山獨立工礦區納入資源型地區轉型發展中央預算內投資支援範圍,一座老礦區的蝶變新生由此拉開帷幕。

“四年來,獨立工礦區內累計新建安置房12萬平方米,改造老舊住宅233棟,建成投用鄰里中心1.09萬平方米。”獅子山辦事處書記王衛平介紹,聚焦惠民生、優環境、促發展,獅子山獨立工礦區穩妥實施了居民避險安置、老舊小區改造、基礎設施及公共服務設施提升等重點項目,居民生活服務便利化、標準化、品質化水準顯著提高。

“小區綠化好、設施齊全,家門口就能買菜、就醫,對面就是幼兒園和小學。”在礦區住了50多年的安成美,今年搬進了寬敞明亮的安置房,聊起現在的生活,她十分滿意。

“哪兒都比以前方便了”

“家門口就能辦嗎?這麼方便!”聽網格員説起辦社保卡不用專門跑遠路去政務大廳,前段時間剛丟了卡的王聯聰不由詫異。

“圍繞全市首個社保卡‘一卡通’應用全生態社區創建,今年6月底,我們已經打造了包含一站式社保卡經辦以及水電氣繳費、圖書借閱、驛站服務在內的10余個應用場景。”重慶市江津區珞璜鎮碑亭社區黨總支書記白貴敏介紹。

“我們幹移動網路維修的,天天上班都得東奔西跑。社區有了隨時能歇腳的愛心驛站,還能用社保卡在社區食堂就餐,哪兒都比以前方便了。”王聯聰説。

小區停車難怎麼辦?公共區域的垃圾何時清理?企業需要幫助時向誰求助?打12345!在北京,一條熱線正在撬動城市治理的深刻變革,正在將城市溫度傳遞到群眾心間。

2019年起,北京把原來分散在各部門的幾十個熱線電話,融合成全新的“12345市民服務熱線”,賦予其“接訴即辦”的新職能。

“打完電話30分鐘內,工作人員就趕到了現場,將倒伏的樹木進行了清理,道路很快恢復了通行。”北京市通州區馬合店村村民任先生感受到了12345帶來的便利。

“自2019年1月至今年9月,12345市民熱線累計受理群眾和企業訴求1.47億件,訴求解決率從53.1%提升至96.5%,滿意率從64.6%提升至96.9%。”北京市民熱線服務中心資訊宣傳處副處長杜憲法説。

就業是最基本的民生。就業優先政策如何便民利民?就業服務如何實現精準高效?安徽交出了可圈可點的民生答卷。

“非常快,一個星期就找到了適合我的工作。”家住安徽省亳州市譙城區馬元社區的邵詩涵,去年從馬鞍山師範高等專科學校畢業後選擇了“緩就業”。前不久,社區工作人員了解到她有就業意向,推薦她在手機上註冊了亳州市“三公里”就業圈資訊平臺。通過平臺的對接,她順利入職當地一家花草茶企業。

安徽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相關負責人介紹,在深入實施“家門口”就業行動的過程中,安徽各地創新打造“三公里”就業圈,形成了“政府主導推動、社會力量參與、線上線下結合”的服務新模式。目前,全省2922個社區已配備就業服務人員6455名,常態化促進社區居民、就業困難人員就近就業。

一項項貼心的便民利民惠民舉措,托起千家萬戶“穩穩的幸福”。(記者 楊永磊、黃漢鑫、楊桐彤、趙家寧、趙洪波、張國聖、董城、常河)

【責任編輯:吳聞達】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