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拉美政策新動向難化解深層矛盾
11月17日美國總統拜登訪問亞馬孫雨林地區,成為首位訪問該地區的美國在任總統。拜登訪問期間強調對保護該地區承諾的同時,美國政府宣佈一系列旨在加強亞馬孫地區環境保護和遏制氣候變化影響的新舉措。可以説,拜登在任期結束之際訪問亞馬孫雨林地區,不僅有多重目的,還透露出美國對拉美政策的一些新動向。
第一,拜登此訪體現出美國關注拉美國家的重要關切,試圖以此拉近美拉關係。拉美受環境和氣候變化的影響比較大,環境和氣候變化成為該地區國家的重要關切。拉美有“世界糧倉”的美譽,全球14%的農産品産自拉美,但氣候變化導致的高溫、乾旱、洪水等極端天氣頻發,嚴重影響拉美農業生産,損害了民生。氣候變化對拉美工業部門的負面影響也日益顯現,危害了經濟安全。
拜登政府希望對外展現態度,重視拉美國家在環境和氣候變化問題上的關切。2023年美國宣佈向亞馬孫基金會捐款5億美元,拜登此訪期間宣佈向該基金會額外捐款5000萬美元,並宣佈成立融資聯盟,計劃到2030年融資100億美元用於土地恢復和生態友好型項目,包括支援在巴西退化的草原大規模植樹,為拉美國家畫了一個頗具誘惑力的“大餅”。
第二,拜登到訪亞馬孫地區,也是對拉美國家環境和氣候訴求的回應。氣候和環境問題引起拉美各界高度重視,也在各國政府工作議程中佔據越來越重要的位置。2022年巴西開始加入經合組織(OECD)的進程,該組織按照程式將對巴西保護環境以及落實《巴黎協定》目標情況進行評估,此舉推動巴西政府對環境和氣候變化等議題的重視。2023年盧拉再度執政後,應對氣候變化成為巴西優先政策選項,承諾把應對氣候變化置於政府的關鍵位置,推動開啟針對氣候變化議題的全球治理新模式,呼籲發達國家履行向發展中國家提供氣候融資的承諾。拜登此訪顯然是對拉美國家訴求的回應,旨在塑造“美國應對環境和氣候變化的世界領導者”形象。
第三,拜登亞馬孫之行的根本目的是,維護和提升美國在拉美地區的影響力。進入新世紀後,歐洲、亞太國家、俄羅斯、阿拉伯國家,甚至非洲國家等力量日益從戰略高度看待拉美,不斷增加在該地區的投資和戰略投入。美國一直將拉美視為自己的傳統勢力範圍,在該地區深耕多年,因此根基深厚。為維護在拉美的獨霸地位和根本利益,美國不斷提出對拉美的新政策,極力抑制其他力量在該地區的影響力。例如,美國前總統奧巴馬任內提出與拉美建立新的“平等夥伴關係”,強調推進共同價值觀和共同利益。2018年以後美國又相繼提出“美洲增長”倡議及其擴展版,將其作為美拉政府間的新合作計劃。2022年拜登政府宣佈與拉美國家建立“美洲經濟繁榮夥伴關係”,試圖“自下而上重建美洲經濟”。
華盛頓想通過拜登此次訪問亞馬孫雨林地區向拉美國家表明,美國將不斷加大對拉美的戰略投入,推進雙方在包括應對環境和氣候變化等各領域的合作,維護、改善和提升美國在該地區的影響力。
但就實際效應而言,拜登此訪更多地像是一場“表演秀”,不能滿足拉美國家在環境和氣候變化問題上的關切,反而增加對美國政策變化的擔憂。拜登在任期即將結束之際首訪亞馬孫雨林地區,具體成果和實際效果有限,其做出的各種承諾實質上很難落實,對此拉美方面也心知肚明。巴西相關人士坦言“不能指望這次訪問取得具體成果”,一旦下屆美國政府上臺執政,華盛頓的氣候和環境政策很可能發生轉向。倘若如此,拜登做出的捐款許諾就成了“空頭支票”,此訪本就少得可憐的成果也許會蕩然無存。
無論是拜登的亞馬孫之行還是未來特朗普再度執政,都難以化解美拉關係中的深層次矛盾。美國是拉美最大貿易夥伴和最主要投資來源國,希望維持其在該地區的霸主地位;拉美國家雖希望得到美國更多援助,在與美國的合作中獲益,但更注重自主發展,反對美國干預拉美事務。美國提出深化與拉美合作的各種計劃與建議,可緩解拉方對美的不滿情緒,甚至可能會提升拉方對美拉合作的希望和熱情,但“美國利益優先”的原則與平等夥伴關係構建之間的矛盾很難化解。美拉雙方在優先合作議題的選擇方面也有溫差,拉方希望通過與美國的合作化解當地國家經濟社會難題,而美國強調雙方合作要服從美國國家安全利益。可以預見,未來美拉雙方的關係不得不繼續在矛盾、合作與鬥爭中前行。(作者是廣東外語外貿大學資深教授、中國拉丁美洲學會副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