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綠色航線”看中巴合作新故事
中國與巴西在新時代的故事是由一艘巨大貨輪引出的。它從巴西陽光普照的海岸出發,穿越16,940公里,到達了中國繁忙的天津港。
1973年7月的那個星期六,是中巴首次開通鐵礦石貿易。它標誌著全球貿易中一個最引人注目的合作共贏與優勢互補的新篇章,並且塑造了我們今天生活的世界。
中國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中國製造享譽世界,是過去幾十年全球發展的重大變化之一,而巴西鐵礦石則為其提供了重要的“動力燃料”。
我仍然記得大約10年前在巴西的一次採訪。“我們甚至在兩國建立外交關係之前就已經到了中國,”淡水河谷前鐵礦石和戰略執行副總裁何塞·卡洛斯·馬丁斯説。在我們交談時,他的眼睛裏閃爍著自豪的光芒:“40年來,我們已經向中國運送了11億噸鐵礦石,足以建造96,000座埃菲爾鐵塔或17,000個鳥巢體育場。儘管兩國相距遙遠,但淡水河谷正在將它們連接起來:我們將巴西的一部分運到中國,並利用巴西的一部分來建設中國。”這種“血肉相連”是互惠互利的,不僅為淡水河谷和巴西創造了巨大的利潤,也為中國的發展作出了貢獻。
如今,淡水河谷與中國的合作關係已經持續了半個多世紀。自2006年以來,中國一直是該公司最大的市場。自2014年以來,淡水河谷50%以上的鐵礦石産品都售往中國。2023年,當公司慶祝與中國合作50週年時,它對中國的鐵礦石累計出口量突破了30億噸大關。數字説明問題:僅在2024年第一季度,中國就進口了3.1億噸鐵礦石,其中自巴西進口6900萬噸,同比增長19%。
這不僅僅是又一個貿易故事,而且是一個關於兩個被浩瀚海洋隔開的國家,如何通過互補而將他們的經濟命運交織在一起的故事。隨著兩國都在努力應對氣候變化,這一長達數十年的合作關係,也在進入一個更加引人入勝的新高潮。
10月29日,40萬噸級礦砂船“SOHAR MAX”輪在舟山中遠海運重工順利完工開航。5個折疊式船用轉子帆使這艘“帆船”顯得十分奇特。古老的航海傳統與尖端創新相遇,“SOHAR MAX”看起來就像是從著名科幻作家儒勒·凡爾納小説中駛出的。
這些旋筒風帆可以將船舶的效率提高多達 6%,並可以減少3000噸的碳排放量。新技術的運用是朝著全球貿易更可持續的未來邁出的重要一步。“SOHAR MAX”的轉變還表明,中國與巴西的鐵礦石貿易已經從簡單的商業活動,向海事綠色創新邁進。
國際航運一直以來是碳排放的重點領域,中國和巴西的合作推進航線綠色化,為穿越了半個世紀的海洋上留下更輕快的足跡。它提醒我們,一些最持久的合作夥伴關係,往往是在最需要、也最難推進的領域深化的。從1973年的第一批貨物到今天的貨輪風力發電,中巴關係正是在一次次創新的進程中解決問題、不斷發展的。我們將迎來下一段更長的旅程。(作者是人民日報高級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