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縮略圖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首頁> 中國式現代化之路>

廣西:“頭雁”強了,鄉村發展思路活了

2024-11-12 11:04

來源:人民日報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圖①:廣西來賓市興賓區鳳凰鎮牛角村甘蔗種植基地一景。
  覃飛翔攝
  圖②:11月2日,第四屆全國評茶師職業技能競賽廣西預選賽參賽選手在進行實操香味排列考試。
  何華文攝
  圖③:廣西賀州市八步區鋪門鎮蔬菜專家(右一)進行蔬菜種植技術指導。
  龐 慧攝

走進廣西壯族自治區桂平市金田鎮大賢村的中草藥種植基地,200多畝南姜一望無際,長勢喜人。農戶介紹,等這批南姜成熟後,每畝能夠産生約3萬元的收入。

幾年前,大賢村還是個後進村,村子臟亂差,村集體經濟年收入不到5萬元。全村甚至沒有一座橋梁,碰上河流漲水,村民出行都是問題。

為改變村子面貌,當地圍繞“鄉情牌”做文章,積極回引鄉土人才。在廣東工作的90後謝冰梅被“相中”了。謝冰梅看中了鄉村全面振興的廣闊天地,2020年辭職返鄉,後擔任大賢村黨總支書記,村兩委幹部隊伍結構逐步得到優化。

“頭雁”強了,發展思路活了。大賢村大力發展南姜、淮山、三華李等特色産業。村裏新建橋梁3座,修建水壩16座,村裏也有了公園、文體中心,村民的生活越來越好。

鄉村全面振興,關鍵在人,關鍵在幹。近年來,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堅持和加強黨對鄉村人才工作的全面領導,推動完善政策、創新機制、搭建平臺、營造環境,優化人才“引育留用”生態鏈,打造沉得下、留得住、能管用的鄉村人才隊伍。

瞄準産業發展關鍵環節,推動幹部、人才下沉

“多虧韋川弘,我才放心把這塊地利用起來。”把自家撂荒地流轉給田園綜合體,桂林市疊彩區大河鄉新民村村民董八一不僅每年多了4800元土地流轉金收入,還在田園綜合體找到了一份工作。

韋川弘是大河鄉農業服務中心負責人,也是新民村駐村工作隊員。去年年底,一來這裡,他就馬不停蹄走村入戶,深入調研。很快,他就提出:“新民村土嶺多,地塊破碎,撂荒地多,要把土地流轉利用起來,才能更好發展産業。”

為讓駐村幹部沉得下、幹成事,桂林市推出一系列激勵關愛政策,組織開展評先評優表彰工作。駐村期間,韋川弘獲得“桂林市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個人三等功”“桂林市優秀脫貧攻堅(鄉村振興)工作隊員”榮譽。“榮譽只是一方面,關鍵是和群眾打成一片,實實在在幫助他們解決了難題,很有成就感。”韋川弘説。

在廣西,除了實行派駐鄉村的常態化機制,還開展了一系列富有特色的“組團式”幫扶。

臨近中午,南寧市馬山縣古零鎮楊圩村,馬山黑山羊核心種羊繁育基地內,鄉村科技特派員藍金紅正給黑山羊進行日常體檢,併為基地飼養員細心講解黑山羊防疫的相關事項。

從繁育基地選址建設,到品種選育、防疫保障、飼料配比,藍金紅等鄉村科技特派員給予基地全程跟蹤指導。“我們用上了更科學、更精細的管理技術,少走了很多彎路,讓我們‘馬山黑山羊’打出了名氣、打開了銷路。”繁育基地負責人馮高升説。

近年來,廣西著力打好專業人才下鄉“對接牌”,推動幹部、人才“組團式”下沉20個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瞄準産業發展的關鍵環節,提供精準服務。據自治區農業農村廳統計,科技特派員、特派團近3年結對幫帶鄉村本土人才1.2萬多人,培訓農戶達30萬人次,幫助涉農企業解決問題1400多個,引進新品種新技術950項,打造“土字號”“鄉字號”産品品牌29個。

用産業吸引“歸雁”,用“歸雁”反哺産業,讓人才留得住

田成方、地成塊、蔗成行、渠相通,過人高的甘蔗長勢正好。

走進來賓市興賓區鳳凰鎮黃安村,“雙高”(高産高糖)糖料蔗基地裏,曾經零散破碎的小蔗田經過平整改造,變成了一望無際的蔗海,福庫農機專業合作社負責人余才庫正組織大家緊鑼密鼓地檢修收割機。

糖料蔗産業是來賓市的傳統産業。近年來,當地採取土地整治、完善基礎設施、推進全程機械化等舉措,建設“雙高”糖料蔗基地。大學畢業的余才庫看到家鄉傳統産業轉型發展的機遇,決定返鄉創業。

“從城市返鄉要放棄很多機會。不過,家鄉積極推動産業振興,充滿了機遇,廣闊天地大有作為。家鄉還出臺了許多産業扶持政策,打消了我的後顧之憂。”余才庫高興地向記者細數起來——

不熟悉市場,區農業農村局就積極提供農機需求資訊,為尋找客戶提供便利;合作社正常運轉6個月以上、帶動3人以上穩定就業半年,有創業扶持補貼……這些舉措有力推動余才庫的合作社順利走過過渡期,經營步入正軌。如今合作社已實現耕、種、管、收、運等流程機械化,生産效率顯著提高。

用産業吸引“歸雁”,用“歸雁”反哺産業。近年來,廣西在打好外出人才返鄉“産業牌”、健全縣鄉村幹部結對聯繫在外優秀人才制度的基礎上,出臺一系列産業支援政策,實打實地幫助返鄉人才創辦農業産業化重點企業、家庭農場等,為返鄉人才提供平臺和機會。

與此同時,廣西還緊緊抓住返鄉人才在日常工作生活中的難點,精準施策。“政策支援實實在在,困難問題真心相助”,冼小玲説。在紮根廣西的鄉土人才眼中,這裡是值得奮鬥的沃土。

今年36歲的醫生冼小玲已在賀州市鍾山縣鳳翔鎮衛生院工作4年。剛入職時,她還擔心在鄉鎮工作收入不高、沒有前景。

如今,在鍾山縣,鄉村醫療衛生機構全科醫生工資水準與縣級公立醫院同等條件臨床醫師工資水準相銜接,獎勵性績效工資分配還更多地向工作一線、關鍵崗位、業務骨幹、貢獻突出等人員傾斜。鍾山縣還推進衛生系列職稱制度改革,完善對基層醫療衛生人才的評價標準,明確對基層衛生專業技術人員的論文、科研和職稱外語不作硬性要求,重點評價基層醫療服務能力和水準……這打消了冼小玲的後顧之憂。“冼醫生工作很有熱情,對患者也很有耐心。”病患和同事對冼小玲評價很高。

提供支援保障,讓鄉土人才發展“有依靠”“有前景”。鍾山縣衛生健康黨工委副書記葉青説:“對基層醫療衛生人才的待遇傾斜,有助於引才、留才,讓優秀的基層醫護人員能有更多發展機會,也讓基層人才隊伍更穩定。”

在提質賦能上下功夫,實施人才培育項目,讓人才有發展

“用機器殺青溫度一般在260攝氏度,但如果是老葉,溫度就應低些……”在賀州市昭平縣,玉開茶葉有限公司廠長玉飛品了一口茶,便對制茶過程可能存在的問題脫口而出。

今年9月,廣西農業行業職業技能競賽茶葉精製工項目暨第六屆全國農業行業職業技能大賽廣西選拔賽在南寧舉行,玉飛榮獲“八桂農匠”稱號。

“很細的茶文化知識等都要考,我平時經常抽空讀書學習。”和許多選手一樣,玉飛的茶學書籍已翻爛了邊,“很多老人過去只知道做茶但不重視理論,時代在發展,制茶工藝也在精進,既要學好制茶技藝,也要發展好茶學理論。”

賀州賽事、廣西賽事、全國賽事……玉飛積累了知識,開闊了眼界。去年,玉飛參加全國茶業職業技能競賽總決賽,通過觀摩交流,學到了不少新知識、新技能。“通過搖青做出來的花香型紅茶更受客戶認可。”玉飛説,比賽結束後,他立刻著手改進自家生産工藝,如今生産的茶葉銷路更好。

以賽促訓調動了基層人才學習積極性,長期研修則提供了更有深度的學習平臺。

“中醫治療對醫生技術有較高要求,以前不少項目要到大醫院才能做。”玉林市陸川縣大橋鎮衛生院副院長、主治醫師呂蘇津已參與研修1個多月,他告訴記者,自己通過“八桂之光”訪學研修項目掌握了許多技術,回去後能為患者提供更優質的醫療服務。

2022年起,廣西“八桂之光”訪學研修項目每年遴選200名左右的基層教育、醫療、農業技術、産業等方面人才到科研院所和醫療衛生機構研修。今年9月,呂蘇津被選拔到廣西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康復醫學科跟班學習。

“農民群眾多從事重體力勞動,運動系統疼痛問題較為突出。”説起選擇到中醫康復醫學科學習的原因,呂蘇津説,“中醫治療對醫療器械的要求比較少,容易在鄉村普及。”

“我們結合鄉鎮衛生院需要,優選醫院有師承背景、有豐富臨床帶教經驗的專家或臨床骨幹作為導師,通過臨床教學、接診鍛鍊、講座學習等方式,提升基層醫護人員能力素養。”廣西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黨委副書記胡躍強説。目前,該院已連續3年參與“八桂之光”訪學研修項目,培養來自自治區各地基層醫護人員21名。

近年來,廣西立足於資源稟賦實際,在本土現有人才提質賦能上下功夫,打好本土人才培育“特色牌”,實施“頭雁”“耕耘者”“高素質農民”等農村實用人才培育項目,通過科技小院、師徒幫帶、田間學校、以賽促訓等方式,培育“頭雁”3050名、高素質農民2.49萬人,帶動44.9萬農戶發展産業,為鄉村全面振興提供更加堅實的人才支撐。

【責任編輯:吳聞達】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