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縮略圖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首頁> 讀懂中國>

中國發展為動蕩世界注入確定性

2024-11-01 09:15

來源:環球時報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在百年變局加速演進的大背景下,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中國構建高水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將釋放未來10年5%左右的經濟增長潛力,也將為世界經濟增長作出重要貢獻。高水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既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保障,也將深刻影響世界經濟格局演變的走勢。

推動亞洲合作成世界經濟突出亮點

中國以構建高水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促進自身高品質發展。過去40多年,中國通過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在融入世界經濟的過程中實現了GDP年均8.9%的增長,遠高於同期3.0%的世界增速;對世界經濟增長的年均貢獻率為24.8%,居世界首位。未來5-10年,如何以互利共贏的合作發展應對零和博弈的對抗衝突,成為擺在世界各國面前的一道時代性課題。

站在世界經濟的十字路口,中國明確以構建高水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激發市場活力,釋放中長期經濟增長的巨大潛力。若中國産業結構、消費結構、城鄉結構等結構轉型升級取得重大突破,在未來10年有條件實現年均5%左右的經濟增長。更重要的是,中國經濟總量擴大與結構優化將對世界經濟增長産生重大影響。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估計,中國經濟增速每提高1個百分點,世界經濟增速就會提高0.3個百分點。

中國巨大經濟增長潛力的釋放將促進形成亞洲經濟發展新格局。在世界經濟有可能面臨“失去十年”的特定背景下,亞洲在促進自由貿易與全球經濟增長中的作用和優勢將更加突出。隨著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中國-東盟自貿區3.0等紅利釋放,將加快推進中國-東盟共同市場建設,增大中國經濟結構轉型升級的正面溢出效應。以市場和共識為基礎的亞洲合作模式將成為全球經濟的突出亮點,並帶動形成以合作應對分裂、以發展緩解衝突的“亞洲範例”。

踐行“同球共濟”,實現合作共贏

中國推進更大程度的市場開放,以自主開放維護全球公平競爭的市場秩序。市場經濟是開放經濟。面對單邊主義、保護主義的蔓延,中國堅定推進高水準開放:一是由吸引外資為主向鼓勵支援“引進來”與“走出去”並重的轉變,更深程度融入全球生産網路;二是由製造業為主向服務貿易為重點的開放轉變,更好促進全球自由貿易進程;三是由商品和要素流動型開放向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等制度型開放轉變,實現與國際市場更深程度融合。

充分競爭的市場將促進市場供需動態平衡,在優勝劣汰中實現産業升級。以“産能過剩”為藉口採取貿易保護措施,不僅阻礙全球經濟復蘇,也拖累全球新興産業發展。以汽車産業為例。主要汽車跨國公司海外市場銷量佔比大多超過50%。中國新能源汽車出口占比僅為12.5%。據國際能源署測算,2030年全球新能源汽車需求量是2023年中國産量的近5倍;2030年全球動力電池需求量是2023年中國産量的5倍多。中國主動推進産業轉型與市場開放,不僅不會帶來“産能過剩”,反而將推動各國技術合作與進步,帶來更大的産業合作空間。

以制度型開放實現國內市場與國際市場的規則協調。開放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鮮明標識。制度型開放與制度性變革相融合,將促進形成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營商環境。當務之急是要強化各類資本公平競爭、同等保護,將中央一再強調的“兩個毫不動搖”破題落地;需要以更好發揮部分央企國資的基礎性作用為重點做優國有資本,併為民營經濟營造良好發展環境和提供更多市場機會。

以單邊開放的務實行動推動自由貿易進程。在全球經濟下行、總需求低迷的背景下,市場成為稀缺資源。中國以更加主動務實的開放,“讓中國市場成為世界的市場、共用的市場、大家的市場”。下一步,需要分國別、分産業制定實施向東盟單邊開放的政策,並逐步將單邊開放的對象範圍拓展至新興經濟體,推動形成全球自由貿易發展新格局。

以發展為導向、以自由貿易為目標的RCEP,已成為引領亞洲經濟一體化的新引擎。充分釋放RCEP紅利,需要儘快實現原産地累積規則等的升級,制定透明的RCEP擴容機制等。

以高水準開放維護多邊貿易體制,促進形成共建共用的全球治理。今年是《建立世界貿易組織的馬拉喀什協議》簽署30週年。有研究表明,作為全球最主要的經濟組織和多邊機制,1995-2023年,WTO促進全球貿易規模增長5倍、貿易成本下降約8%;在新加入WTO的經濟體實施了所需改革後,WTO促進成員間貿易平均增長140%,帶動成員經濟增速平均提升1.5個百分點。

當前,WTO貿易談判、貿易政策審查機制、爭端解決機構等停擺,WTO面臨自成立以來最嚴峻的挑戰。維護WTO在多邊貿易體制中的核心地位,既具緊迫性,更具全局性。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測,如果陷入嚴重的貿易碎片化,其長期成本將佔全球産出的7%;如果加上技術脫鉤,一些國家的損失可能高達GDP的12%。為此,需要儘快推動上訴機制等恢復運作;需要在堅持多邊貿易體制中積極推動WTO制度變革,將單邊主義和保護主義關進制度的“籠子”。

發展新質生産力,促進全球科技創新

科技革命深刻改變經濟結構與增長模式,並帶動市場體系的深刻變革。科技革命深刻改變生産、消費、流通、分配等經濟各個環節,尤其是數據成為重要的生産要素,算力已成為新的重要生産力,數字化、無人化、遠端化逐步成為市場模式的常態,並將深刻改變現有的生産關係。

中國是全球數字化轉型的推動者、貢獻者。預計到2035年,中國數字經濟規模佔GDP比重將達到71.6%,人工智慧産業規模有望達1.73萬億元,全球佔比從目前的10%提升至30.6%。

適應科技革命大趨勢,加快形成與新質生産力發展相適應的市場體系。經濟結構的數字化、智慧化轉型不僅會帶來生産力的躍升,也需要市場規則、治理方式等方面的系統性調整。例如,優化科技創新投入體系,需要深化資本市場改革,建立支援科技創新與新質生産力發展的金融服務體系;釋放數據要素價值,需要加快數據要素市場體系建設,完善數據要素市場監管體系;促進實體經濟與人工智慧融合,需要央企國資加大在智慧基礎設施建設、基礎創新平臺打造等方面的投入,並帶動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提升人才要素活力,需要破除傳統範式中的體制機制與制度障礙,實現企業、高校、科研機構間創新人才的動態匹配。

中小企業是最活躍的創新主體。與數字時代科技創新特點相適應,需要建立開放、包容的中小企業科技創新支援計劃,建立鼓勵創新、寬容失敗的體制機制;需要強化對中小企業智慧財産權保護,並完善數字成果轉化的服務體系。

推動完善以人工智慧為重點的全球數字治理體系。適應服務貿易數字化轉型的趨勢,以發展為導向完善全球數字治理,需要構建自由便利安全的數字貿易規則。作為全球數字貿易增速最快的國家之一,中國積極申請加入《數字經濟夥伴關係協定》(DEPA),這不僅是拓展數字經濟合作的實際需求,也將對促進DEPA由區域規則向全球拓展産生重要影響。

數字時代的全球治理,重在彌合全球“數字鴻溝”。面對東西方數字標準及技術市場分裂趨勢日益明顯的嚴峻挑戰,主要大國應從世界科技進步的全局出發,避免泛安全化,並在強化合作中構建開放包容、互惠共用的數字治理規則。要儘快建立包含經濟、政治、安全、倫理等領域的人工智慧多邊治理機制,確保人工智慧安全、可靠、可控,更好賦能全球發展。 

未來5-10年的世界,既充滿不確定性,又充滿確定性。大國博弈、地緣競爭,使得不確定性的程度和範圍不斷加大;中國發展、亞洲發展,又使得確定性的程度和範圍不斷加大。中國構建高水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就是在釋放巨大增長潛力的同時,增大確定性。由此,不僅會為中國發展創造一個良好的國際環境,而且會為全球發展作出中國貢獻。(作者是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


【責任編輯:申罡】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