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桂平“稻蝦共作”蹚出鄉村振興路
中新網桂平10月25日電(黃鍇 葉靜靜)時下正值豐收季,在廣西桂平市南木鎮中橋村一片金色稻田裏,割穗、脫粒、秸稈分離、裝車……一派秋收的忙碌景象。桂平市南木鎮乾森家庭農場負責人高乾森一邊收割稻穀,一邊忙著曬田,等候時機上水養蝦。
圖為廣西桂平市南木鎮乾森家庭農場在收割稻穀。葉靜靜 攝
“你看,這些小龍蝦與稻禾共生,現在已經在打洞繁殖了。”高乾森介紹道,他種植的晚稻收割要比去年早大概半個月,目前已收割稻穀約30畝。他的家庭農場今年發展稻蝦綜合種養面積165畝,年收入約99萬元(人民幣,下同)。
“現在已進入稻穀秋收期,我們到各鄉鎮指導養殖戶曬田、蓄水、培水,抓緊準備小龍蝦繁殖的準備作業,爭取今年提早出蝦苗、提高效益。”桂平市水産技術推廣站負責人陳壽福説。
桂平市利用“一地兩用、漁光一體”模式發展蝦苗繁育産業。黃鍇 攝
“散戶發展稻蝦綜合種養已成為我們村的主力軍,由2022年的2戶散戶發展到現在的70戶,稻蝦綜合種養帶給散戶的不僅是降低風險,同時還帶來豐厚的紅利。”桂平市南木鎮中橋村支書蔡榮臻説,村裏發展挖溝式、平養式和冬閒田養殖等多種“稻蝦共作”模式,目前已發展稻蝦種養4500畝,帶動周邊村鎮發展稻蝦種養1300余畝。
一稻一蝦,綠色共生。目前,桂平市稻蝦綜合種養面積約8.2萬畝,位於廣西前列,稻蝦經營主體324個,已帶動3300余戶農戶實現增收,稻田小龍蝦年産量1.18萬噸,産值約8.16億元,畝均産值接近1萬元。稻蝦綜合種養已成為當地穩糧增收、加快農業綠色轉型發展和推動鄉村振興的重要支點。
圖為務工村民正在分揀蝦。黃鍇 攝
稻蝦綜合種養的規模不斷擴大,催生了前端産業鏈——蝦苗繁育産業的發展。在蒙圩鎮棉寵村農光互補的光伏板下,桂平市永珍小龍蝦養殖基地已建成2000余畝的小龍蝦“種苗繁育區”。
“今年預計能産出蝦苗150噸左右,産值900萬元。”據該基地負責人曹進飛介紹,利用“一地兩用、漁光一體”模式發展蝦苗繁育産業,既提高土地綜合利用率,也能滿足本地約4000畝稻蝦種養面積的蝦苗供應。
“蝦苗繁育産業需要更多的‘新農人’參與。村裏原來外出務工的6位年輕人,以‘入股+務工’形式加入養蝦行列,在技術崗位上大顯身手,一起把村裏的稻蝦産業做起來。”曹進飛説,目前在基地務工的周邊村民約40人,每人平均月收入5000元至8000元。
聚企成鏈,方能蓄能成勢。距離棉寵村約9公里的蒙圩鎮曹良村,規劃面積610畝的澳洲淡水龍蝦産業示範區內,10棟育苗車間整齊排列著。
“這是廣西第一個漁光互補項目,我們自主研發工廠化車間立體育苗技術,從種蝦親本培育、蝦苗孵化到蝦苗出品共14道工序,都自主把控。”廣西新恒港生態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潘文惕介紹説,今年不僅將産出1100萬尾淡水龍蝦蝦苗,去年新引進的鱸魚育苗項目進展順利,預計12月可以出苗了,到明年4月約能出産魚苗1000萬尾,主要銷往廣西區外,預計增加營收200余萬元。
依託豐富的水資源和獨特的地理優勢,桂平市大力推進“稻蝦共作”全鏈條建設,已成為興村富農、推動農業産業發展的新亮點。(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