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堤豐”長駐菲律賓成亞太安全毒瘤
美軍方面近日表示,在菲律賓北部部署導彈對於戰備“極其重要”。而且美菲軍方還宣稱,此前臨時部署在菲律賓的“堤豐”陸基中導系統將無限期留在菲律賓。在此之前,美陸軍部長沃穆思曾宣佈,美國的多域特遣部隊將攜“堤豐”到日本參加演習。這意味著美軍正逐漸擴大在亞太地區的陸基中導部署,著力在第一島鏈構建所謂的“導彈壁壘”。此舉無疑將惡化亞太安全形勢,刺激地區軍備競賽,增加衝突升級風險。
受《中導條約》限制,美國本來不能生産、試飛或發射任何射程在500-5500公里之間的陸基中程和中短程導彈,或生産此類導彈的發射器。但美國藉口俄羅斯違約,于2019年退出《中導條約》之後,立即加快腳步,研發了數款陸基中導系統。“堤豐”導彈發射系統是其中之一。該系統能夠發射射程達240-460公里的“標準”—6導彈和射程達2500公里的陸基“戰斧”巡航導彈。且其機動性較好,由四套發射裝置、一套拖車式移動指揮所以及其他輔助車輛和設備組成,可用運輸機遠端運送。
美軍發展和部署“堤豐”導彈系統的節奏很快。去年6月,美陸軍宣稱“堤豐”系統已擁有全面作戰能力。今年1月,陸軍啟動第二個“堤豐”連。4月,美軍在菲律賓呂宋島部署“堤豐”系統,參與美菲“肩並肩”和“盾牌”聯合軍演。菲軍方曾聲稱,該系統將於9月撤出菲律賓,但現在又出爾反爾,改口稱該系統將長駐菲律賓。
美國急於在亞太地區部署“堤豐”等陸基中導武器,一是為了實施“拒止威懾”,關鍵時刻以陸基中導控制第一島鏈,封鎖出入西太平洋的關鍵海峽和通道,試圖借此反制所謂的“反介入”或“區域拒止”戰略。
二是增加前沿攻擊力量多樣性,謀求絕對優勢地位。美軍擁有艦載“戰斧”巡航導彈、空基JASSM/LRASM導彈等海空發射中程攻擊能力。但美軍認為,增加在亞太的陸基中導部署,可以提升對手選擇打擊目標時的難度,從而強化美國前沿部署力量的韌性。除“堤豐”系統外,美軍還列裝“精確打擊導彈”,並於6月在帛琉參加實彈演習,據稱其最遠射程可達1000公里。這些導彈系統將與未來射程更遠的“暗鷹”高超音速導彈一起形成遠近結合、梯次搭配的陸基導彈攻擊能力。
三是借此鞏固軍事同盟,增加對手採取軍事行動的成本。部署在菲律賓北部的“堤豐”導彈系統射程將覆蓋南海和台灣海峽,並對中國東部沿海地區構成威脅。部署在日本的“堤豐”系統危及中、俄、朝三國安全。未來美國一旦與相關國家發生衝突,它可以借著“堤豐”這個抓手,拉著菲、日一塊蹚渾水。
“堤豐”長駐菲律賓、入駐日本將嚴重危害亞太地區穩定。其一,無論是菲律賓,還是日本,均為島國,戰略縱深有限。衝突一起,“堤豐”系統很容易淪為活靶子。當面臨要麼使用要麼被摧毀的兩難抉擇時,美軍很可能使用陸基中導實施先發制人打擊,從而引發衝突進一步升級。
其二,“堤豐”系統引發核升級的風險不能排除。美國一體化威懾戰略強調核常協調。美國宣稱,尖端非核能力有助於增強核威懾能力。這意味著“堤豐”系統可能用於攻擊對手的核武器系統,從而導致常規衝突升級為核衝突。
其三,美國在亞太地區部署和出售“堤豐”系統,將增加導彈擴散風險。美國在亞太部署“堤豐”系統本身就造成了陸基中導的地理擴散。日前,菲軍方表示有意購買“堤豐”系統。如若成交,這將違反導彈及其技術控制制度的防擴散出口管制規定,使備受挑戰的國際防擴散機制受到進一步衝擊。(作者分別是北京工商大學副教授、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