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識局:數百萬人流離失所!巴以衝突一年,地緣風暴何時平息?
中新網10月7日電(記者 陳彩霞)“加沙地帶好像註定要成為一個大墓地一樣,活著的人只是等待死亡降臨到自己身上。”巴勒斯坦作家尤斯裏·阿爾古勒曾這樣寫道。
過去一年,以色列對加沙地帶採取的軍事行動,已致超4萬巴勒斯坦人喪生,230萬人流離失所。
冰冷的數字背後,加沙人民幾乎失去了一切——他們的親人、家園、事業以及夢想。
本輪巴以衝突為何延宕一年之久?
中東局勢未來將走向何方?
中新網特邀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田文林、中國社會科學院西亞非洲研究所研究員余國慶展開深入解讀。
20年來最嚴重!巴以衝突為何持續一年?
2023年10月7日,巴勒斯坦伊斯蘭抵抗運動(哈馬斯)從加沙地帶向以色列發起近年來最大規模的火箭彈襲擊,以方稱造成約1200人死亡,200多人被挾持。隨即,以政府宣佈進入“戰爭狀態”,迅速展開“鐵劍”行動,誓言報復哈馬斯。
當地時間2023年10月7日,以色列空襲加沙地帶,一座巴勒斯坦公寓大樓爆炸,火球和煙霧上升。
自那天起,以軍不斷空襲加沙地帶,同時加強地面行動。從街道到住宅,從醫院到難民營,“以軍把所有人都當成襲擊目標,沒有人是安全的,”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何塞普·博雷利直言,以色列在加沙的軍事行動,已經把這片土地變成了世界上最大的“露天墳場”。
這場20年來死傷最嚴重的一輪巴以衝突,為何持續一年仍未見和平之光?
田文林分析稱,背後可能有以下幾大因素:
·以色列刻意對哈馬斯進行不對等報復,恐嚇防止其他反以激進武裝效倣哈馬斯,起到殺一儆百的作用。
·以色列想要徹底消滅哈馬斯,讓加沙去軍事化。這是個很高的戰略目標,本身需要花費巨大的投入和漫長的時間來實現。
·以總理內塔尼亞胡自身的政治考量。為維持其“安全先生”的人設,內塔尼亞胡如果停戰,便會面臨著國內反對力量的質疑和清算。
·美國的力挺,使得以色列在加沙地帶的軍事行動有恃無恐。
·巴勒斯坦包括哈馬斯,總體上處於弱勢位置,無法對以色列形成強有力的制衡。
當地時間2024年7月6日,在加沙地帶中部的努賽賴特,巴勒斯坦人看著以色列對一所聯合國學校進行空襲的地點,該學校是流離失所者的避難所。
“本輪衝突持續長達一年,的確出人意料。”余國慶稱,哈馬斯的“阿克薩洪水”行動超出以方預料,事發突然,以色列沒有足夠的應對方案,以及以總理內塔尼亞胡提出的三個戰略目標等,都使得雙方衝突時間延長。
余國慶還表示,“各方都沒有預料到這場衝突會造成如此嚴重的人道主義災難。”加沙地帶240萬人口中,主要集中在加沙城、南部的汗尤尼斯和拉法等城市,當前,已有80%的房屋被毀,90%的人口流離失所,食物、飲用水等物資嚴重匱乏。
他指出,各方應對局勢進行全方位的反思,反思衝突爆發的原因、造成的損失,以及衝突要持續多長時間等,否則加沙停火無望。
衝突外溢難止
以色列處於“地緣戰略風暴中”
加沙戰火尚未平息,中東多地又硝煙四起。
“本輪巴以衝突爆發以後,出現明顯的外溢效應。”田文林指出,“胡塞武裝在紅海不斷襲擊商船,黎巴嫩真主黨不斷向以境內發射火箭彈,伊拉克、伊朗等國的民兵武裝也向以色列發射火箭彈。”
日前,黎巴嫩傳呼機大規模爆炸,以軍連續對黎巴嫩發動“最猛烈空襲”,真主黨領導人納斯魯拉在襲擊中身亡。當地時間10月5日晚間至6日,以色列對黎巴嫩首都南郊發動新一輪空襲,中東“火藥桶”一觸即發。
當地時間2024年7月6日,在加沙地帶中部的努賽賴特,巴勒斯坦人看著以色列對一所聯合國學校進行空襲的地點,該學校是流離失所者的避難所。
《紐約時報》稱,殺死納斯魯拉是近期以色列對真主黨迅速擴大攻勢的重大升級,這場攻勢有可能演變為一場“全面的地區戰爭”。
田文林強調,本輪巴以衝突與當前的黎以衝突具有很大的相關性,它使得中東地區由“和解潮”轉向了“動蕩潮”。很多中東國家,尤其是溫和的阿拉伯國家與以色列此前關係穩定,但現在互不往來、非常疏遠。
“巴以衝突處於牽一髮動全身的狀態,令整個中東地區衝突升級不斷加溫。”田文林説。
余國慶則認為,過去幾十年裏,真主黨在鬥爭中積累經驗,作戰力量和武器裝備均遠超哈馬斯。對以色列來説,它是更具威脅的對手。當前,以色列面臨多條戰線的威脅,正處於“地緣戰略的風暴之中”。
“此輪巴以衝突給周邊國家,如黎巴嫩、敘利亞、約旦乃至埃及的安全局勢都帶來了不利影響。”余國慶指出,衝突如果長久得不到解決,可能會使國際社會維護和平與安全的框架——尤其是聯合國的權威和作用,受到嚴峻的考驗和挑戰。
和平曙光在何方?
落實“兩國方案”是根本
日前,在第79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上,多位國家領導人發出強烈呼籲——要求以色列立即停下戰爭的腳步,留住和平的希望。
資料圖: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
當地時間9月27日,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警告稱,“加沙局勢的外溢可能讓整個區域陷入危險,必須朝政治解決危機而努力。”
與絕大多數國家一道,中國在中東展開了積極有效的“穿梭外交”,將“兩國方案”作為解決巴以問題的根本方式。
余國慶提及,7月,應中方邀請,巴勒斯坦14個派別高級別代表在北京連續舉行和解會議,共同簽署《關於結束分裂加強巴勒斯坦民族團結的北京宣言》。
“在衝突過程中,中方將衝突一方巴勒斯坦各派別的人召集到北京,幫助解決其內部分歧,做出了重要的協調磋商的工作。”余國慶表示,“國際社會未來也應該幫助巴以認識到衝突若長期化,傷害極大,雙方應儘快停戰止火。”
田文林也指出,本輪巴以衝突爆發後,中國在國際場合多次呼籲雙方停火止戰,同時向巴勒斯坦提供大量的人道主義援助,發揮了建設性的作用。
田文林同時強調,“對中東局勢影響最大的域外國家是美國——美國客觀上推動了衝突的長期化。”
“美國應儘早結束對以色列的‘雙軌’政策。作為以色列的主要捐助國,美國承擔著推動結束暴力和挽救生命的道義責任。加沙的人道主義危機需要立即加以關注,並採取行動。”田文林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