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年,世界發展的中國推力日益凸顯
新中國成立75週年,不僅是14億多中華兒女的大事,也是具有全球影響和世界歷史意義的大事。75年來,中國式現代化歷程深刻改變了中國,影響了世界,真正將我們的工作“寫在人類歷史上”。今年也是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發表70週年,國際格局滄海桑田,中國始終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堅定維護國際公平正義。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中國,為人類和平與發展事業不斷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75年前,當古老的東方大國揭開歷史的新篇章,世界也剛剛散去兩次大戰的硝煙。從一個一窮二白的農業國發展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全球製造業第一大國、貨物貿易第一大國以及外匯儲備第一大國。與綜合國力的歷史性提升並行不悖的,是中國對全球發展的巨大歷史性貢獻。從1979年到2023年,中國對世界經濟增長的年均貢獻率達24.8%,其中2013年到2023年年均超過30%。中國對外直接投資連續12年列全球前三,連續八年佔全球份額超過一成。中國的“新三樣”助力全球加速綠色低碳轉型,中國基建對外工程承包遍佈全球190余個國家和地區。據相關統計,在今天的中國,平均每1分鐘就有價值約8000萬元的貨物與世界吞吐,每1小時産生對外直接投資約1.12億元,每1天有價值約33.77億元的外商投資流入中國。中國發展同世界發展相互融合,相互成就,推動世界邁向更大的進步與繁榮。
一個有著5000多年文明史的大國巍然屹立於世界東方,14億多人口在整體實現現代化的道路上闊步邁進,如此龐大的規模,本身就足以成為整個世界和人類社會進步的主要動力源之一。中國式現代化的實踐啟示人們,發展是解決一切問題的總鑰匙。中國提出全球發展倡議,支援“全球南方”國家發展振興,截至2023年年底,中國在 “一帶一路”共建國家直接投資存量超過3000億美元,中國企業建成了美洲第一條特高壓直流輸電線路,非洲第一條電氣化鐵路、第一座數字化礦山以及眾多的基礎設施和民生項目,為全球基礎設施建設貢獻了不可磨滅的中國力量。
從“求知識,哪怕遠在中國”到“求和平,哪怕遠在中國”,和平是中國為動蕩世界提供的寶貴公共産品。75年來,中國從未主動挑起過任何一場戰爭和衝突,從未侵佔過別國一寸土地。面對層出不窮的國際安全挑戰,中國提出全球安全倡議。斡旋沙特與伊朗“握手言和”,促成巴勒斯坦內部各派別實現歷史性和解,推動政治解決烏克蘭危機;如今中國已成為聯合國第二大會費國、第二大維和攤款國,也是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中第一大維和行動出兵國,中國始終致力於推動世界的和平與發展。
一個國家和民族要留下足以鐫刻在世界歷史中的成就,不僅要看它實現了怎樣的物質成就,也要看它貢獻了多少精神財富,而後者往往比前者的意義要更加深遠。在各國前途命運緊密相連的今天,中國提出全球文明倡議,倡導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閡、文明互鑒超越文明衝突、文明包容超越文明優越。回答了不同文明如何相處、人類文明向何處去等重大問題,為推動文明交流互鑒、促進人類文明進步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75年來,中國向全世界展示了人類歷史上少有的政治同理心。從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強調國家間的平等尊重與互不干涉內政,到新時代提出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攜手推進“全球南方”團結合作等,在世界舞臺上,中國不區分大國小國,對所有國家一視同仁,主張各國主權一律平等,同時對他國發展抱有尊重與支援。中國為全人類提供了“命運一體”的世界觀與“共建共贏”的方法論,打破了近五百年西方從“霸權等級論”“中心—週邊論”“文化單一論”看待世界、營建秩序的狹隘視角。這在人類文明史上是不多見的,也是當今世界迫切需要的。
75年風雨兼程見證了中國之於世界和平、發展、進步的寶貴意義,而中國正在推進的,蘊含著公正合理、開放共贏、人民至上、多元包容、生態友好以及和平安全的現代化,對世界的重要意義和價值,會隨著時間推移而更加凸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