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縮略圖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首頁> 讀懂中國>

中國特色大國之路,必將越走越寬

2024-09-26 08:42

來源:環球時報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5週年,國家建設闊步進入新征程。新征程上,我們靠什麼來進一步凝心聚力?習近平主席給出答案,“就是要靠中國式現代化。黨的二十大對全面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作出了戰略部署。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須緊緊圍繞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這個主題來展開。”過去漫長且艱難的發展過程告訴我們,中國只要沿著自己的大國之路一步步壯大自己,就會成為受世界尊重的大國。

始終堅持獨立自主外交政策

中國剛從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悲愴土地上站起來時,面臨著其他大國的各種遏制,成為大國的先天條件不良。但1949年4月的 “紫石英號”事件已經讓世界看到中國共産黨的膽識和氣魄,解放軍敢於向違反協定的英國軍艦開炮,並把他們驅離出中國,這讓傳統西方列強看到了新中國的力量。要知道自鴉片戰爭以來,中國在西方眼裏一直是一個弱國,伴隨的標簽多是“忍辱負重”“喪權辱國”。作為擁有五千多年悠久歷史、曾經創造偉大文明的國家,中國是具有大國基因的國家。中國共産黨領導人有著偉大抱負和志向,盡一切努力帶領人民改變命運。1935年12月毛澤東同志在瓦窯堡黨的活動分子會議上説了一番驚天動地的話:“我們中華民族有同自己的敵人血戰到底的氣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礎上光復舊物的決心,有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

新中國成立後採取了獨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另起爐灶”“打掃乾淨屋子再請客”就是最具代表性的外交政策方針,並且堅持廢除近代以來強加於中國的所有不平等不公正條約。中國開始了與列強抗爭的進程。朝鮮戰爭中,中國憑藉智慧與勇氣同世界上最強大的軍事大國美國一較高下,打出了抗美援朝精神。

冷戰時期,國際風雲不斷變幻。毛澤東同志曾説,“中美關係正常化是一把鑰匙。這個問題解決了,其他的問題就迎刃而解了”。正如這個判斷所預料,中美關係的改變,帶來了中國同西方國家關係的重大變化。僅1972 年一年,中國就先後同包括日本在內的18 個國家建立了外交關係或實現外交機構升格。

中國的大國之路充滿艱難曲折,在經歷了一百多年屈辱和內患後,我們已經沒有先天優勢,也沒有從強大走向更加強大的資本,我們只能是一步步從孱弱走向強大,從被全面封鎖到自力更生。因此,在新中國的大國之路歷程中,老一輩革命家已經從戰略上、思想上、精神上把中國由落後引向發展的里程碑。在這一過程中,中國沒用過任何昏招、盤外招,也從未拿原則做交易,這對於中國這樣處於發展中的國家而言殊為不易,反映出中國作為一個大國的氣節和骨氣。中國成為大國之路,不像西方列強是靠對外入侵和掠奪實現的,而是靠自強不息、自力更生獲得的。這體現了一個大國的氣質。

矢志國家發展百折不撓

一個大國的發展從來都不是輕而易舉的,尤其是一個從貧窮的國家發展為世界級的具有舉足輕重影響的國家,更需要付出不畏艱險的努力,需要百折不撓、一往無前的精神。中國特色大國之路,首先是在國際舞臺上成為獨立自主的國家,其次是發展核武器以捍衛國家安全,再次是成功重返聯合國。這使得中國成長為政治和軍事大國,但這並不完整。第四個階段,是改革開放之後中國經濟逐步壯大,一個政治軍事和經濟大國屹立於東方,這才是一個全面綜合性的大國。第五個階段,是成為具有活力和創新力的現代化大國,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這才能保證中國在世界上具有巨大的引領作用和影響力,這也包括治理現代化和對於國際治理的貢獻。為人類的發展探索和指明方向,這體現出大國外交的引領性。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戰略思考值得深入研究與總結。基於對國際形勢總體的戰略判斷,鄧小平同志確信世界大戰打不起來,提出時代主題由“戰爭與革命”轉變為“和平與發展”,提出改革開放的大政方針和“韜光養晦、有所作為”的戰略方針,推動中國的改革跨出時代性步伐。

20世紀末,面對來自外部世界的壓力,中國沉著應對,變被動為主動,穩定了包括中美關係在內的大國關係和周邊局勢,提出了中國外交戰略的一系列新構想。

21世紀初的十年,我們重點強調解決中國與世界的關係。這一時期是中國實力高速上升期,中國的改革進入新階段,對外戰略也進入新階段。中國更加頻繁地參與到區域組織活動中,就人類共同關心的重大問題,如環保、能源、糧食、金融改革甚至是森林等問題發表中方立場和觀點。這一時期體現了中國特色外交的價值觀,提出了和諧世界、亞洲精神和上合精神。

中國展現新時代大國擔當

進入新時代,中國特色的大國戰略構建得到凸顯。這一時期中國有了更多的戰略資源,戰略性問題更加複雜、挑戰更多。海外利益保護需求不斷提升,客觀上要求中國具備更為廣闊的戰略視野和佈局。在能力上,則具有在更大的戰略空間運用的條件,這就需要強化把戰略資源轉化為戰略能力的部署。需要更多戰略規劃和戰略協調、戰略統籌,把握好戰略機遇。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全面推進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堅定維護國際公平正義,倡導踐行真正的多邊主義。面對新時代新征程,中國外交需要完善總體佈局,推動構建新型國際關係。構建新型國際關係,離不開弘揚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外交傳統,持續打造全球夥伴關係網路。構建新型國際關係,也離不開踐行真正的多邊主義,推動國際關係民主化。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通盤謀劃,整體推進大國、周邊、發展中國家外交和多邊合作,不斷打造更富包容性和建設性的全球夥伴關係,增信釋疑,擴大同各國的利益交匯點。走對話而不對抗、結伴而不結盟的國與國交往新路,充分體現出全球夥伴關係的鮮明特色和時代價值。

從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到和諧世界,從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到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重要思想,中國特色大國外交在理念創新和實踐探索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成就。

人類命運共同體是中國向世界提供、與世界分享的共同理念和共同目標,將推動塑造人類文明新形態。要從根本上解決好發展不公平不公正不均衡的問題,就必須推進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落實。推進全球治理體系的改革,朝著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發展。從2021年到2023年,習近平主席先後提出全球發展倡議、全球安全倡議和全球文明倡議,為人類的發展、和平與繁榮提供了新方案。

人類命運共同體是人類發展的方向,是中國提出的美好願景。習近平主席指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不是以一種制度代替另一種制度,不是以一種文明代替另一種文明,而是不同社會制度、不同意識形態、不同歷史文化、不同發展水準的國家在國際事務中利益共生、權利共用、責任共擔,形成共建美好世界的最大公約數。這些理念也逐漸得到了各國的響應和接受,贏得了國際社會高度讚譽。正如國際友人所言,人類命運共同體可以從根本上解決信任、和平、發展、治理四大方面的赤字。

責任是這個時代的大國應有的擔當。中國作為一個發展中的大國,更是全球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在自身承擔巨大發展任務的同時,也努力承擔與自身能力相匹配的國際責任,從不逃避。無論貧富,中國都是勇於擔責的國家。中國不像某些國家那樣,動不動就轉嫁矛盾轉嫁責任,甚至轉嫁債務。中國強調不轉嫁不遷怒,更不趁火打劫。達則兼濟,貧則自立。別國有困難,中國伸援手,中國有困難儘量不麻煩他國,更不轉嫁給他國。同時,新中國傳統外交中強調弱弱相扶,在中國最困難的時候也能夠對他國伸出援手,能夠在困難的時候做到先人後己,這在世界上的大國中是少有的。

與此同時,中國將自己的海外利益與地區利益、人類利益保持一致。追求國家利益與國際利益、人類利益的相合性一致性,不把國家利益置於國際利益之上。不置人類利益、他國利益於不顧,而盲目追求自身利益。 

“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入了不可逆轉的歷史進程!”中國從站起來,到邁步走向大國之林,這75年時間,中國已建成了小康社會,未來中國式現代化的實現指日可待。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之路雖然艱辛,但必將一步一步紮實推進。中國特色大國之路,是符合中國人民發展需要的道路。中國特色大國之路,也是造福人類之路。中國特色大國之路前景光明,也必將越走越寬。(作者是外交學院院長)


【責任編輯:申罡】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