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涉疆産品的歧視性貿易,不會有空間
9月24日,依據相關法律和規定,中國商務部不可靠實體清單工作機制決定對美國PVH集團針對涉疆産品涉嫌違反正常的市場交易原則等問題啟動調查。外媒對此進行了廣泛報道,看起來頗感意外,還有媒體將其解讀為中國就涉疆問題發出的“強硬信號”。客觀而言,PVH無端抵制新疆棉花等産品,中國對其啟動相關調查完全合理合法,這是中國政府維護相關企業和産業合法權益的正當之舉。
跨國企業來華投資,中國是歡迎的,然而這不代表中國會在關乎原則和立場的問題上作出妥協。在面對一些很明顯出於非商業目的,對華特別是涉疆産品採取歧視性措施等行為,中國當然會運用法律武器維護中國相關企業和産業合法權益、捍衛公平公正的國際貿易秩序,對此不該大驚小怪。
近年來,關於新疆“種族滅絕”“強迫勞動”等荒謬的反華敘事,嚴重擾亂了世界紡織服裝行業秩序。不少國際知名服裝企業被迫在新疆棉問題上對所謂“政治正確”的選擇題作答。PVH旗下擁有Calvin Klein、Tommy Hilfiger等服飾品牌。據《華爾街日報》報道,PVH稱中國是其“重要的增長引擎”,去年在華收入增長20%以上,還希望重點提升在中國的品牌知名度。然而根據美國CNBC網站報道,PVH在2022年發佈的一份企業責任報告中稱,新疆是其禁止直接或間接採購的地區之一。表面上強調對中國市場的“重視”,實際上幹的卻是配合美國政府對新疆歧視打壓,嚴重損害中國企業合法權益,危害中國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的事,PVH需要對此有個清晰明確的交代。
中方不會任由污衊抹黑中國的實體在中國為所欲為,也不會對“以疆制華”的行徑聽之任之。這兩年,逼迫跨國企業撤出新疆,仍然是部分反華勢力抹黑中國、對華“脫鉤”的慣用技倆。這種例子很多,比如德國大眾汽車集團去年就表示其委託的外部審計機構沒有發現其新疆工廠存在任何“強迫勞動”的跡象,但最近被個別外媒“有罪推定”説審查不合規;德國化工巨頭巴斯夫公司也表示其審計未發現新疆工廠存在侵犯人權行為,但被迫接受“不符合企業價值觀的指控”而逐漸剝離其在新疆合資企業的股份。我們希望在新疆拓展業務的跨國企業能夠相信自己眼見的事實,避免淪為政治操弄的犧牲品。
中國實施不可靠實體清單,完全正當且必要。《不可靠實體清單規定》第一條開宗明義,制定本規定是“為了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維護公平、自由的國際經貿秩序,保護中國企業、其他組織或者個人的合法權益”。我們不能任由相關企業或實體公然違反中國法律,追隨某些國家搞長臂管轄。對相關行為,中國必須採取強有力的反制措施,也是借此傳遞出清晰的信號:任何企業要想與中國開展商貿往來,必須遵守中國的法律法規。
需要明確的是,中國對待不可靠實體清單問題的態度是審慎的,對待“誠信守法”的外國實體會一如既往的歡迎。來華開展業務的跨國企業要尊重事實、認清是非,珍惜在新疆投資發展的機會。中方並不是為了“懲罰”相關企業,留給PVH 30天配合調查並提供相關材料的窗口期,是希望PVH不要一意孤行地成為美貿易保護主義的犧牲品。中國歡迎跨國企業來華投資興業、重視中美間正常貿易往來,但不意味著中國會在涉及原則和立場的問題上留有讓步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