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縮略圖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首頁> 評觀世界>

拉美渴望擴大合作而非“門羅主義”

2024-09-25 09:15

來源:環球時報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巴西或將宣佈加入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的消息再次傳來,有巴西媒體報道説,巴方目前正就相關事宜與中方磋商。美國方面對此早就表示“擔憂”並多有阻撓和拆臺之舉,但這沒能阻止巴西做出理性考量與決定。事實上,對於美國的干涉,拉美國家近些年來越來越多地表達不滿甚至明確説“不”。就在前不久,墨西哥宣佈“暫停”與美國駐墨使館的關係,以抗議美方干涉墨司法改革;宏都拉斯也譴責美國干涉內政,準備退出與美引渡條約。美國頻遭拉美國家“打臉”,但它非但不反思自身的干涉主義政策,反而試圖將拉美國家的反應歸咎於“中國因素”,美國一些高官甚至老調重彈地聲稱要重拾“門羅主義”以應對中國在拉美影響力的上升。

200多年來,囿于地緣政治和歷史文化等諸多因素,美國視拉美為“天然的後院”和戰略屏障。為了鞏固西半球戰略安全,美國系統化地設計和塑造拉美政治經濟發展架構。政治安全上,奉行以“控制、干涉”為主線的對拉政策;經濟上,對拉輸出以“華盛頓共識”為要素的新自由主義發展模式;價值觀上,以“人權和民主”影響和塑造拉美意識形態體系。在美方這些操作的長期影響下,拉美政經肌體上深深打上了“美國烙印”,“門羅主義”一直以各種面貌籠罩著美國眼中的這片“後院”。正如《拉丁美洲被切開的血管》一書中所言,“美國以現代文明的幌子不文明地參與了古老的控制和掠奪。”

但同時,200多年的美拉關係史也是一部“控制與反控制”史,倡導拉美獨立自主的“玻利瓦爾主義”一直激勵著地區國家實現“拉美人自己的拉美”夙願。進入新世紀後,拉美戰略自主意識空前增強,“拉共體”“美洲玻利瓦爾聯盟”等地區一體化組織屢屢集體發出“抗美”聲音,多國拒絕參加美國主辦的美洲峰會,倡議地區貿易“去美元化”。地區政治生態“左轉”後,拉美多國對美政策悄然生變,左翼和中左翼國家大多奉行平衡外交政策,尤其注重與新興大國走近。即使是右翼執政的一些國家,也有意扔掉“美國後院”的帽子,在全球範圍內尋求更多合作對象。

美國對拉美的“掌控”越來越困難,便對拉美與包括中國在內其他國家的平等互利合作投去越來越異樣的目光。遠隔萬水千山的中國與拉美日益拉緊合作紐帶,“選擇中國”“向東看”成為拉美多國的對外發展新戰略。現在的中拉合作可以説是政治、經濟、人文等多輪齊驅,雙邊和多邊關係的四梁八柱日益夯實。以貿易為例,中國連年成為巴西、智利等地區經濟大國的第一大貿易夥伴;中國對拉投資呈“井噴”狀態,據阿根廷媒體報道,僅在基礎設施領域,中國對拉美的投資就已超過4000億美元。值得一提的是,美方不斷抹黑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是“地緣政治工具”“新馬歇爾計劃”,地區國家卻普遍認為這是珍貴的國際公共産品和合作平臺,是它們不能錯過的發展機遇。目前已有22個拉美和加勒比國家與中國簽署共建“一帶一路”諒解備忘錄,“綠色絲綢之路”“數字絲綢之路”等正推動中拉合作步入創新化和智慧化軌道。另一值得關注的趨勢是,“中國式現代化”的發展理念也越來越受到拉美各界關注。

隨著“中國元素”在拉美的影響力進一步提升,美國政界和學界的心態和考量變得更加複雜起來。美國政界學界的觀點概括起來大體分為三類,一是認為美國自身難辭其咎,正是美國的傲慢和疏忽將拉美推向中國懷抱,地區國家正試圖擺脫美國的控制。二是認為不必誇大中國在拉美的影響力,美國與拉美的地緣和歷史聯繫是中國無法替代和超越的。三是認為北京正在拉美投資港口、運河、鐵路和其他潛在的軍民兩用項目,這“威脅”到了美國西半球的戰略安全。三類觀點各有市場,但第三種觀點正在美國國內佔據上風。美國《國家利益》網站的一篇文章有一定代表性,即聲稱中俄等國與拉美的合作“不僅是為檢驗它們對西半球的觸角,也是為了檢驗美國的反應和決心,現在是時候振興門羅主義和羅斯福主義了。” 

但拉美不是任何大國博弈的“競技場”。美國在拉美地區影響力下降,根源在於其錯誤的鄰國戰略定位,拉美本就不應被當做任何國家的“後院”。“離上帝太遠,離美國太近”,在拉美廣泛流行的這句話不但道出拉美人的無奈,也反映了地區國家謀求“大國平衡”與長遠發展是大勢所趨。美國與其無端干涉和百般阻撓拉美與包括中國在內的其他國家開展互利合作,不如深刻反思自身在拉美的歷史和現實政策並做出改變。(作者是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研究員)


【責任編輯:申罡】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