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中國的“四邊機制”註定走不遠
美日印澳四國領導人于美國當地時間21日至22日舉行“四方安全對話”峰會。儘管白宮極力否認“四方安全對話”機制是美國在“印太地區”限制中國的一個工具,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沙利文也宣稱,“四方峰會”不是針對某個國家,但現場記者在會議開始不久就通過錄影機捕捉到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宣佈首個議題:中國——與會者當時以為記者已經聽不見現場音了。誰都知道“四方峰會”就是衝著中國來的,與會者卻要如此欲蓋彌彰、遮遮掩掩,可見圍堵中國在國際上有多麼不得人心。
四國發表的聯合聲明中也沒有直接提及中國。聲明表達了對東海和南海局勢的“嚴重關切”,譴責了在南海的“脅迫和恐嚇行為”,但沒有明確點名是誰採取的行動。此外,四國領導人還宣佈將加強在海洋安全保障領域的合作,提高四方海上保安機構的“互相操作性”,向其他“印太”國家提供海洋監視技術,並宣佈明年將舉行四方海岸警衛隊聯合巡航行動。
儘管西方輿論此前拉高了對會議“應對咄咄逼人的中國”的分貝,但我們看到,除了關起門來繼續炒作“中國威脅論”和“印太危機論”,“四方峰會”拿不出什麼新鮮的實質性的東西來,所謂共同執行海岸警衛隊任務,是此前醞釀了很久的。至於“四邊機制”對外宣稱的為地區“自由開放”做貢獻,則更是虛無縹緲、難見蹤影。
不少分析認為,此次“四方峰會”更為重要的議程,是四國領導人聚在一塊表達一下對“四邊機制”今後仍將延續的支援。四國當中有三國將迎來選舉,此次對話也將成為四國現任領導人的最後一次會面。華盛頓當然希望在這個時候留下一些政治遺産,其他三國也跟著講了一些場面話。然而包括《日經亞洲》在內的不少外媒都指出,四國今後能否繼續在相關機制下保持密切互動仍是一個懸而未決的問題,“炒作無法掩蓋四方對話的生存危機”。
美日印澳“四方安全對話”作為“印太戰略”的標誌性項目,由美國主導“恢復”至今已有3年。3年看下來,除卻搞了幾場會面、發表了幾份聲明以外,其所謂應對“全球挑戰”成立的6個工作組“幾乎沒有取得任何具體進展”,對話“似乎迷失了方向”,這是想都不用想、也再正常不過的事。一個于地區內企圖在安全上遏制中國、經濟上排除中國的小集團,嘴上唱著“構建自由開放的印太”的高調,幹的卻是粗暴干預地區事務的行徑,既違背時代潮流,也與地區國家的願望背道而馳。
“四邊機制”的處境,也是美國這幾年在中國周邊拼湊封閉排他“小圈子”的一個縮影。西方尤其是美國輿論把“四邊機制”發展不及美國預期歸因于印度的“獨立自主”,指責新德里總是利用與美國的關係為自己謀取利益,而這破壞了“戰略聯盟”的概念。實際上,包括美國自己在內,四國中有哪一國在面對中國時沒有自身國家利益的現實考量?又有哪一國能夠真正與中國“脫鉤”或者“排除中國”?中國是地區內絕大多數國家的主要貿易夥伴,中國也是地區和平穩定的主要貢獻者,離開中國談安全、談發展,除了空談之外不會産生任何實質意義。更不要説人為製造緊張、煽動與中國的對抗,這註定不得人心。
一些分析指出,“四方峰會”試圖在“不激怒中國”的情況下挫敗所謂“中國威脅”。實際上,華盛頓的此地無銀三百兩,不僅是不得不顧及中國,也是不得不顧及地區國家乃至國際社會的反應。美國與其這麼偷偷摸摸的,不如早日回到和平與合作的亞太大勢上來。美國在不尋求“新冷戰”、不尋求通過強化同盟關係反對中國方面早有承諾,是否言行一致,不只中國在看,國際社會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