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文明倡議,促進人類文明進步的中國方案
面對世界範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國家主席習近平于2021年、2022年分別提出全球發展倡議、全球安全倡議,2023年提出全球文明倡議。這三大全球倡議,從世界經濟、政治(安全)和文化視角提出了全球治理的中國方案。其中,全球文明倡議在變亂交織的世界,提出了推動世界現代化進程、促進人類文明進步的中國方案。這一“中國方案”,具有四個鮮明特點。
以新文明觀為核心理念
全球文明倡議直面冷戰結束後國際關係出現的新動向,提出了要在文明平等、互鑒、對話、包容中超越不同文明之間的隔閡、衝突和狹隘優越感的新文明觀。
世界怎麼了,我們怎麼辦?冷戰後的世界向何處去?冷戰後的國際關係和國際秩序是什麼樣的?這些問題多年來一直是國際關係研究的熱門話題。從美國歷史學家小阿瑟·施萊辛格在1991年出版的《美國的分裂,對多元文化社會的思考》,到1993年美國知名政治學家亨廷頓發表的文章《文明的衝突》和他于1996年底出版的《文明的衝突與世界秩序的重建》一書,都注意到冷戰後國際關係(包括美國國內政治關係)正在發生深刻變化。他們認為,這些變化和過去在意識形態衝突下被掩蓋的民族和種族之間矛盾、民族國家之間矛盾的凸顯有關,而其背後則是文化、文明的衝突。
事實上,冷戰時期的意識形態衝突冷戰後並未完全終結,而和民族國家直接相關的文明衝突被推上了國際政治大舞臺。那麼,如何解決這些深刻的矛盾?施萊辛格和亨廷頓都拿不出有效的方案,亨廷頓只是説:“文明的衝突是對世界和平的最大威脅,建立在多文明基礎上的國際秩序是防止世界大戰的最可靠保障。”
面對這樣的世界之變、時代之變、歷史之變,我們是在文明隔閡中削弱自己,是在文明衝突中毀滅自己,還是另辟蹊徑,走出一條文明交流互鑒、包容共存的新路?在我們看來,世界從來就是一個文明百花園。不同文明之間並非只有差異和矛盾,並非不能包容共存,關鍵是任何一個國家、任何一種文明都不能抱有淩駕於其他文明之上的野心,而要推動不同文明相互尊重。全球文明倡議的提出,就是基於這樣的理念,倡導尊重世界文明多樣性,堅持平等、互鑒、對話、包容,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閡、文明互鑒超越文明衝突、文明包容超越文明優越。這種以“文明超越”為鮮明特點的文明觀,是一種全新的21世紀文明觀。這種新文明觀,正是破解“文明衝突論”,回答世界怎麼了、我們怎麼辦,特別是回答冷戰後的世界向何處去的中國方案的核心理念。
以全人類共同價值為基石
習近平主席提出的全球文明倡議這一以新文明觀為核心理念的中國方案,和傳統的文明觀不同的是,它不僅考慮到歷史傳承和現實利益,還以全人類共同價值作為堅硬的基石。
自近代以來,儘管各家各派有許多不同的國際關係理論,但是和各國歷史相聯繫的國家利益,總是處理國與國之間關係的重要基礎。在冷戰時期,儘管以意識形態劃線的國際關係理論佔據著主導地位,但是國家利益在處理國際關係時依然具有特別重要的地位。比如毛澤東同志的“三個世界”理論、鄧小平同志的“東西、南北”(即和平與發展)理論,強調在處理國際關係時不僅要看意識形態、還要看國家利益,要以維護我國的國家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為重。
進入新時代以來,習近平主席不僅強調世界各國生活在同一個地球村,大國之間有著“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利益關係,而且強調各國之間,包括在中國和美歐這樣具有不同社會制度和歷史文化的國家之間,有著全人類共同價值。全球文明倡議強調“和平、發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是各國人民的共同追求。”習主席説,我們要共同倡導弘揚全人類共同價值……要以寬廣胸懷理解不同文明對價值內涵的認識,不將自己的價值觀和模式強加於人,不搞意識形態對抗。
完全可以這樣説,提出“全人類共同價值”這一全新的理念,本身就是一個重大的理論創新。全球文明倡議以全人類共同價值為重要基石,回答世界怎麼了、我們怎麼辦,特別是給出了冷戰後的世界向何處去的中國方案。
以文明傳承和創新為著力點
以新文明觀為核心、以全人類共同價值為基石的全球文明倡議,作為回答當今世界難題的中國方案,為了實現“文明超越”,強調必須推動各國優秀傳統文化實現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
我們知道,任何一種文明,都是在各國漫長的歷史發展中形成的;同時,任何一種文明,又都是伴隨著時代的進步而進步的。否則,就會被滾滾向前的時代潮流所拋棄。中華民族近代以來的歷史充分證明了這一點。古老的中華文明在鴉片戰爭以後的近代中國,遭受過前所未有的“國家蒙辱、人民蒙難、文明蒙塵”的民族劫難。但在新文化運動中,接受“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我們送來的馬克思列寧主義,進而在中國共産黨誕生後以毛澤東同志為傑出代表的一代新人,堅持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實現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引領中國革命探索符合自己國情的革命道路,終於創造了“佔人類總數四分之一的中國人從此站立起來了”的人間奇跡。
自從中國進入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以來,中國共産黨人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雄心壯志,團結領導中國人民為實現中國式現代化而奮鬥。正如習近平主席指出的,實現現代化是近代以來中國人民矢志奮鬥的夢想。中國共産黨一百多年團結帶領中國人民追求民族復興的歷史,也是一部不斷探索現代化道路的歷史。經過數代人不懈努力,我們走出了中國式現代化道路。中國式現代化既基於自身國情、又借鑒各國經驗,既傳承歷史文化、又融合現代文明,既造福中國人民、又促進世界共同發展,是我們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康莊大道,也是中國謀求人類進步、世界大同的必由之路。
無論是中國革命的經驗,還是改革開放的經驗,都告訴我們,任何一個民族都不能忘本,歷史虛無主義不符合民族發展的歷史規律;任何一個民族也不能固步自封、夜郎自大,狹隘民族主義也不符合民族發展的歷史規律。習主席説:“當代中國的偉大社會變革,不是簡單延續我國歷史文化的母版,不是簡單套用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設想的模板,不是其他國家社會主義實踐的再版,也不是國外現代化發展的翻版。”中國是這樣,世界也是這樣。對廣大發展中國家來説,更要懂得歷史辯證法揭示的這一科學真理。因此,全球文明倡議強調要共同倡導重視文明傳承和創新,充分挖掘各國歷史文化的時代價值,推動各國優秀傳統文化在現代化進程中實現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這也是我們形成“文明超越”的新文明觀、破解“文明衝突論”的著力點。
以國際人文交流為途徑
以新文明觀為核心理念、以全人類共同價值為基石、以文明傳承和創新為著力點的全球文明倡議,作為解決當今世界難題的中國方案,還提出了實現這一方案的途徑。這就是:加強國際人文交流合作,探討構建全球文明對話合作網路。
習近平主席指出,在各國前途命運緊密相連的今天,不同文明包容共存、交流互鑒,在推動人類社會現代化進程、繁榮世界文明百花園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這裡,“不可替代”四個字分量之重,大家都可體會到。當今世界,多重挑戰和危機交織疊加,世界經濟復蘇艱難,發展鴻溝不斷拉大,生態環境持續惡化,冷戰思維陰魂不散,人類社會現代化進程又一次來到歷史的十字路口。如果各國人民之間再不往來,沉浸在對對方的誤解、恐懼和敵意中,帶給世界人民的絕對不是福祉,而是災難。因此,習主席在提出全球文明倡議之時,向世界各國政黨領袖表達了中國共産黨和中國人民的赤誠之心:中國共産黨將致力於推動文明交流互鑒,促進人類文明進步。他還説,中國式現代化作為人類文明新形態,與全球其他文明相互借鑒,必將極大豐富世界文明百花園。
正因如此,全球文明倡議中提出:我們要共同倡導加強國際人文交流合作,探討構建全球文明對話合作網路,豐富交流內容,拓展合作渠道,促進各國人民相知相親,共同推動人類文明發展進步。
綜上所述,習近平主席提出的全球文明倡議有核心理念、堅硬基石、推進著力點和實現途徑,展現了中國共産黨直面人類共同挑戰的政治勇氣和責任擔當,為推動世界現代化進程、促進人類文明進步提供了中國方案。(作者是中共中央黨校原副校長)